APP下载

当代声乐多元化发展刍议

2014-08-02刘晓映

艺术评鉴 2014年12期
关键词:唱法声乐多元化

刘晓映

当代声乐多元化的势态,是在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慢慢积累沉淀出来的。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现代声乐在这个快速更新的时代潮流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也在朝着多元化的触角延展。

现如今的乐坛,过于单一的声乐艺术已无法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大众对于声乐艺术的审美品味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及世界音乐交流的频繁而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声乐的多元化,这个多元化体现在不同的音乐类型、丰富的音乐表现方法。

本文将按照中国现代声乐时代的发展脉络对中国现代声乐多元化发展进行浅述,从中看到声乐艺术多元化的必然,以及现代声乐的发展趋势和文化背景。当代多元化社会的开放性,使得世界的音乐交流融合,时间的沙漏帮助我们摒弃不好的,留下更多有意义的文化让我们继承,时代在进步,声乐艺术也跟随时代的发展有着更多元化的存在和发展。

一、现代声乐多元化的发展缘起

(一)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声乐是一种社会现象,①声乐艺术与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它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的消费品,是根据社会对于音乐的审美需要而进行艺术创作的;另一方面,声乐艺术本身也是社会环境的构成因素之一。它代表了社会对于音乐的审美需要。所以声乐作为人类的精神创造,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由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节奏在慢慢改变的同时对于美的追求以及精神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对于声乐艺术的审美追求和精神需求已形成了“高标准,严要求”,唯有声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唱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才能不断满足大众的审美以及精神需求。

(二)多元化的民族审美

我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经历以及艺术创造中将传统民族声乐深深地嵌入祖国的文化中。时间过滤给我们最美的艺术,它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征。丰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使传统声乐在演唱风格上呈现多元化,光是按照民族和区域的风格色彩就有许多种。

就民族性而言,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地理环境、传统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特色、审美标准等差异造就了各民族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的历史文化。而民族审美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受地理环境与历史阅历等因素的影响,这两个因素往往是产生不同民族文化乃至民族审美的前提条件。而各民族声乐文化、民族审美的差异则体现在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及日常生活里。

(三)多元化的时代变迁

1.建国后的声乐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而声乐艺术却开始蒸蒸日上,这一时期主要是歌颂祖国繁荣富强。在新中国开始与他国建交、贸易往来的同时,声乐艺术的交流也开始增加,这使中国音乐文化与外国音乐文化发生了碰撞、共鸣,然后产生新的认知。

此时,国家开始将声乐教育普及到中小学教育课程上,也逐渐重视发展高校艺术教育,建立一些专业性音乐院校。随后,中国开始大量邀请国外著名团体来华演出,更加促进中外声乐文化的交流。一些著名的歌舞剧陆续登上中国舞台,让声乐学者们扩大了视野。同时,一些中国歌唱家也陆续在国外获得声乐大奖,对中国声乐多元化发展产生了重要意义。

2.80、90年代呈现多元化

80年代中国声乐唱法开始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声乐开始探究、学习西方唱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以致在演唱技巧和表演风格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流行音乐也步入了多元化。在美国,迈克尔·杰克逊和麦当娜·路易斯·西康纳在摇滚舞台上名声大噪,一股摇滚风也刮向中国。“万里马王”组合的出现是最早的中国摇滚。尔后,崔健的出现使中国的摇滚乐坛有了起色。而另一边港台流行乐坛也开始影响着大陆流行音乐,费翔的唱法结合了美声与通俗的特点,演唱风格极具特色,如《冬天里的一把火》与迪斯科结合,在目前仍极为流行。而台湾歌唱家邓丽君,更是对华语乐坛特别是大陆流行乐坛的启蒙与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她风格温暖甜蜜,柔情似水,其代表作《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等歌曲至今仍被人们视为经典广为传唱。此外,毛阿敏、罗大佑、张国荣、梅艳芳等也是80年代对中国流行声乐影响深远的歌手。

由于人们对于声乐艺术多元化的需求,90年代的民族声乐焕发了新的活力,打破了港台欧美“一统天下”的格局。许多民族唱法的歌手将民族声乐转为了“流行”,如宋祖英。民歌中的各种元素也成为流行歌曲的新宠,甚至还开始学习一些民族唱法。《好汉歌》、《纤夫的爱》等以传统民间音乐为素材的流行歌曲继承了新民歌传统并进行了新的开拓。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流行声乐作品开始反映社会、时代、人生等题材,如:《同桌的你》等“校园民谣”作品蕴含了怀旧情愫。

3.“选秀时代”

21世纪以来,各种声乐比赛让人眼花缭乱,最引人瞩目的当属2005年的“超级女声”和2006年“原生态”唱法被正式列入“青歌赛”赛事。“原生态”这一概念的出现,对民众的文化生活产生了空前深入的影响,也让我们看到文化观念和文化生活一直都被社会的发展而影响着。

“超女”是湖南卫视模仿美国一档《美国偶像》的节目。从专业的角度看,“超女”的专业水平并不高,但在“超女”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了当今声乐艺术多元化的另一标志,不仅将音乐交给人民,就连评判的标准也推陈出新。

2012年7月浙江卫视推出大型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高质量的声乐表演引起轰动与关注。舞台上各具特色的声乐表演形式,使人们最直接地看到了当代中国声乐的多元化。新歌翻唱老歌新唱使人们开始怀恋一些过去的时代,而那些过去的时代对声乐艺术产生的影响也影响着现在。

二、现代声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一)各种唱法的并存

在这个多元文化并存的21世纪,我们不仅要把本民族的传统声乐发扬光大,更要以开放、多元的角度去思考不同层面、不同形态以及不同唱法的创新来丰富我们自身声乐艺术的内涵。endprint

中国民族音乐大致分为五大类,其中声乐就占了三类,有民歌音乐、戏曲音乐以及说唱音乐,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形式是相当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的的民族声乐有民歌、戏曲、说唱等,每种类别又分出多种不同的演唱形式,而唱法的多样性,带来的表演风格千姿百态。“原生态”这一唱法的出现就足以说明,一种或几种艺术流派“独占鳌头”式的艺术垄断已不复存在,在不久的将来,声乐艺术将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真正的“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繁荣景现。

(二)“原生态”的异军突起

“原生态”,顾名思义是来自民间劳动人民质朴生活生产之中,象征着人类原始的生态文化和生态环境。“原生态”以他独特的民族个性,文化个性和人文个性赢得了大众的喜爱,不仅是被其独具风格的魅力所吸引,更是因其历史性、原始性、乡土性、民族性等特点,使人们在欣赏时可以返璞归真,回归最初的自然。

央视“第12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添设了“原生态唱法”,“原生态”由此而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从生活走向舞台,从自娱自乐走向大众追捧,流传至今仍被大众所喜爱,这一系列现象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三、现代声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一)“风”和“流”的持续与深入

在声乐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期所出现的音乐都有其必然性。不同的创作特点、曲式风格、代表人物等都在反映着社会的现状。时代带动着多元文化的发展,尤其在声乐艺术方面。无论中西方,都处在一个多种形式、多种流派、多种创作技术和手法并存的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来自欧美的嘻哈,“韩流”的K-POP,港台的青春偶像等都深深的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的娱乐生活。其中以“欧美风”和“韩流”的影响最为明显,它们以无孔不入的姿态席卷着整个中国甚至亚洲乃至全世界。而“韩流”则以一种外来文化现象登录中国且瞬间占领了中国现代流行乐坛的大半江山,打破地域、民族、国界的限制而广泛流行。其发展速度之猛,传播范围之大,涉猎人群之广,影响力可见一斑。

近年来,“韩流”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电视剧以及音乐等方面,从2013年初湖南卫视的热播节目《我是歌手》就可以看出,“韩流”早已渗透在我国包括综艺、选秀、歌唱等各个领域。而作为中国每年最受关注的春晚,也逐渐荣光不再,央视青歌赛的影响力被更加符合时尚潮流的各类选秀节目所取代。

(二)网络化的迅猛发展

声乐,因其便于传唱和所需载体的方便快捷,从广播到电视,CD到MP3,无不是它尽情展示的舞台。加上自身无与伦比的穿透力和感染力,从而成为各时期媒介和大众的宠儿。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和电脑在大众间的逐渐普及,网络文化成为一种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娱乐及信息来源的主要传播渠道。伴随着数码电子产品的快速更新,手机铃声以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出现,更加速了声乐多元化的网络化发展。同时,传统的唱片运营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唱片销量一落千丈,萦绕在人们心中的好歌可谓凤毛麟角,但起身于网络和选秀节目的草根明星却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最终都因没有好的作品,虽然红极一时,却没有给大众留下值得传唱的经典曲目。

(三)商业化与大众化并驾齐驱

在21世纪这个日新月异、急功近利的时代,创作上的匮乏越发明显,唱片公司为了商业利润而忙于制造偶像,从对明星的“打造”、“包装”、“炒作”中不难看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已不再是音乐本身,而是音乐之外附加的零碎装饰。而原本最该受到关注的的好声音,逐渐被浮华世俗所遮掩,难以被发掘。这种经过商业包装、制造的偶像,带给人们的往往只是短暂的视觉快感,而非心灵感受。

21世纪的音乐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声乐艺术自产生以来,由于大众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快餐文化使得声乐多元化的发展进入了恶性循环的境地。由于商业化与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不论我们走在大街小巷,还是在家里的电视和电脑上,都不难发现声乐是无处不在的。但其市场走向却与商业活动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也就是说,21世纪的声乐更趋向于商业化的发展模式。

尊重,是声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它是一种在宽容心态下对其它事物存在的接纳。声乐艺术博大精深,种类多样,不仅仅是现在学院所定义的美声、民族、流行等唱法,还有其他各种风格,各种学派。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淘洗,再由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最后经过艺术家们的创新与完善,这些声乐艺术才形成了如今这丰富多彩、多元化的演唱形式,而他们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为了理解这种差异,我们要了解这一表演形式背后的文化,并尊重它,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种声乐艺术。另外,我们还要去芜存菁、去粗留精。不仅要将深深植入民族土壤的民族声乐艺术继续保留鲜明的民族特色,更要继续发现和发展,积极学习任何一种不一样的声乐形式,促进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再生.中国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2]管林.中国民族声乐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

[3]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胡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黎英海.中国民族声乐文集继承与求索[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6]王娜.论流行音乐的社会功能[J].大众文艺,2009,(21).

[7]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注释:

①曾遂今:《音乐社会学》,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144-147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唱法声乐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浅析摇滚唱法中的“撕裂音”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手舞足蹈”破难点——谈“划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