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紫砂壶收藏的意义和市场趋势
2014-08-02郭占华
郭占华
收藏,藏读“cáng”也读“zàng”,意味着收藏的行为转变成宝藏的概念。故而,从事收藏活动应以精品物件作为藏物,可以升华人们的情调和境界。因此,收藏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和社会文明的迹象,又是明达心路的投资和积淀文化的历程。
作为收藏的载物,宜兴紫砂壶自问世至今,历经几个朝代的颠覆,不但没有使其逊让于其他陶瓷,而且更加确立了它在陶艺界的重要位置。原因是宜兴紫砂合理的化学成分和形成结构,使其“泥坯宜陶,烧成(茗壶)宜茶”,用它制成的品茗器具享有“世间茶具堪为首”的盛誉。紫砂壶归属陶瓷,它的烧制材料紫砂矿土、矿泥、烧成品,主色调多呈紫色,因而得名紫砂。紫砂是中国独有、宜兴盛产的极其优良的陶瓷原材料。宜兴紫砂,含沙量大、可塑性强、烧结范围宽,其本身蕴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加上特殊的团粒结构和制作工艺,用它冲泡茶叶,色、香、味皆蕴,可使茶叶中数十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和微生物溶解70%以上,这是其他材质的茶具无法比拟的。紫砂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胎质,在于紫砂的砂。曾经有一些制壶艺人为取得原始的、稀有的砂料,特意将若干年前的老壶砸破、碾碎,混入现代砂料中,再制成茶壶,来体现它的年代价值。可见,一定时期的壶,除它的社会价值外,它的本身价值也含有这个时代的特有品质。
长期以来,通过人们广泛的使用和科学的验证,肯定了紫砂所制陶瓷器具的优越;特殊的性能和使用的功效更是奠定了宜兴紫砂存在于世的根本基础。再加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创造中不断加强其色彩、造型、装饰等艺术刻画,力求做到实用和审美统一。这样一来,宜兴紫砂更多则是作为一种文化意义的艺术品而存在的。紫砂壶的工艺艺术完全符合艺术品的条件,是可以罗列到艺术品之中的,其实用价值随着精湛工艺和诸多饰壶技法的渲染,已悄悄隐退到紫砂壶条条优美的流线之中。因此,人们在玩赏和创造的过程中总结出紫砂壶有五美,即:材质美、造型美、工艺美、使用美、品味美,以至于已故制壶大师顾景舟用“形、神、气、态”四个字来表达紫砂壶的美之所在。
宜兴紫砂的存在,贯穿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终以“人文魅力”体现了它的非凡!古人云:“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茶与壶密不可分。数千年来,“饮茶”一直以“国饮”的概念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而紫砂壶的出现其宜茶功能很快被人们所发现,并成为“茶”的最佳载体,两者的结合,更是可食的精神食粮,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养生逸趣。它的制作,自问世以来便招致古今无数艺人巨匠、文人雅士的参与。同时,也定格了它的社会效应:使用、玩赏、礼赠之功能。有了玩赏和馈赠的功能,逐渐也就产生了它的另一价值——收藏。
紫砂壶的收藏可以说是一种行为或者说是一项活动。它的意义和价值,涉及到很多因素,如:人文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以及个人的心理因素等,具体到参与的个人,最初是萌芽于意念。“境由心造、心为神使!”这个“神”可以为刹那的机缘,也可以是蓄谋已久的动机。动机的根本源于人的兴趣,兴趣有广泛和狭窄,积极和消极的差异,在广泛的兴趣基础上要有一个中心兴趣,收藏也是如此:专注的兴趣能使人获得某方面的深邃知识,形成一个人的知识核心,启迪一个人的人生智慧。这是人们专事收藏活动和发展特殊收藏才能不可缺少的条件。
长期以来,在国人的眼里收藏紫砂壶已成了品茗把玩、愉悦身心的精神享受。这种现象曾一度辐射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及台湾地区,尤其是台湾地区,紫砂壶更是玩家、藏家的必有物品。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曾是紫砂壶的“沸腾之岛”,许多民众竟相高价收购名家茗壶,犹如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一样,出现“一两紫砂一两金”的身价。据有关资料透露,台湾嗜茶者有800万之众,喜欢和参加集壶者竟达20万人之多。而且,几乎每个县都成立有“紫砂协会”。买壶、藏壶、玩壶、比壶一时成为台湾人生活的时尚。更有甚者,一些台湾同胞曾一度把它作为股票一样的投资来看待其收藏价值,这种举措难免有狭义的偏见,但不难看出,紫砂壶在收藏界的分量。多年来台湾的紫砂热经久不衰,并且视之为“中华之瑰宝,思乡之寄托”。
“台湾现象”发生于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具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它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宜兴紫砂的迅猛发展,直至今日不见其衰。如今,大陆经济发展快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也许,“台湾现象”不会发生于大陆,但近些年大陆的艺术品藏玩、茶叶茶艺市场确实蒸蒸日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紫砂作为工艺礼品、品茗茶具,已普及于社会的各个阶层,而紫砂壶作为收藏品,2000年以后逐步升温,发展势头强劲。有专家预言:“21世纪艺术品收藏将是继股票、证券、房地产之后人们从事投资活动的又一热点,其快速发展阶段会很快来临。如今紫砂壶的投资、收藏仍处于一个相对的原始积累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