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校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2014-08-02李得魁
李得魁
摘要:当前,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发展趋势良好,一些地区的学校在实施统一音乐教学计划的同时,逐渐探索和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学校的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仍是少数,本文就民族学校校本开发进行了方向性和内容性的分析,从民族文化、音乐本体、学生特点、课程目标入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旨在重新审视民族学校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关键词:民族学校 音乐 校本课程
基础教育中的民族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享有国家规定的特殊政策,可依据学校地域特点、学生构成设置符合校情的教学内容。近年来,各地区的民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如火如荼,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体系完善、内容丰富的民族校本课程经典。音乐课程虽是一门小学科,但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多地的民族学校教育实践中会忽略音乐课程的校本开发,这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音乐课程中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也不利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保留和传承。本文将对民族学校的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可行性研究,探索新的途径,以求使民族学校的音乐课程设置遵循民族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和学生特点,达到民族艺术、文化和学生发展的共同发展。
一、以民族文化为基点
中国民族众多,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灿烂绚丽,各民族都拥有独特的歌唱、舞蹈、乐器、说唱或戏曲等艺术形式。通过歌声和舞姿我们能够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用民族音乐学和音乐地理学的知识来分析,我们甚至能够得出音乐本体中的音高、节奏、旋律走向与地理地貌、语调发音之间的联系。通常,我们在聆听蒙古长调时,很容易在脑海中浮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阔草原景象,自然也就会想到马背民族的游牧文化。这说明,蒙古族音乐不但用旋律吸引了我们,还蕴含着文化属性,成为了蒙古族文化的声音代言。此类例子还有很多,毋庸赘述。但从中可以看出,音乐之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民族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要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基点,充分研究民族文化的特点,民族风情、语言文字、地理地貌、宗教信仰。课程内容中要有简要的民族文化概况,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使其更容易理解“唱歌、起舞、作乐”的意图。
二、以音乐本体为主要内容
提及音乐本体无外乎歌唱、舞蹈、乐器、说唱、戏曲,进言之无外乎节奏、音高、强弱、音色。研究民族音乐学校课程开发,不要脱离音乐本体,不能成为民族知识常识课程,要以音乐本体为中心,跳进跳出,局内局外。笔者提供了几个原则共大家参考:
(一)地域原则中的民族音乐
依民族校所处地域的民族音乐为主体进行开发。例如:蒙古族地区的蒙古音乐,宁夏地区的回族音乐,新疆地区的维族音乐。河北省内的承德地区的满族音乐、蒙古族音乐,孟村地区的回族音乐等。其他散居地的民族学校可依据学生民族构成,选择适合的音乐内容进行开发。
(二) 综合原则中的传统音乐
民族学校的音乐校本课程不应局限于少数民族音乐。以少数民族音乐为主,其他传统音乐加以补充达到内容上的全面和综合。这种原则更适合于散居地的民族学校,在依据民族学校特色的前提下,综合所在地的传统音乐。例如石家庄地区的民族学校可以加入一些井陉拉花、山歌、丝弦的教学内容。保定地区还可以加入吹歌、音乐会、地方戏曲音乐内容。
(三)器乐原则
音乐校本课程中应有器乐部分。让学生掌握一件少数民族乐器的演奏能力。学习演奏乐器的过程是理解音乐、分析乐谱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律制、记谱方法、乐器构造、制作方法也会有一定的了解,加了民族音乐的理解。
音乐本体的课程开发,要求民族学校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者不但要有深厚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储备,近年来学术界有关民族音乐文化理论研究著述颇丰,有桑德诺瓦(和云峰)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还有杜亚雄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伍国栋的《白族音乐志》等,除此之外,还要利用民族音乐学中的田野调查法,深入民族地区去调研采风,得到最新的录音录像资料,分析整理,选取有用的素材加入到校本课程当中去。
三、以符合学生特点为步骤
《学记》有云:“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意思是要求教育者在实施中要循序渐进,不能超越学习次第顺序。音乐教育同样适用这一原则。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音乐校本课程更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前期要调查研究学生的接受能力、音乐基础、审美倾向,整合之后,得出各学段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设置合理的校本学习目标。前期注重兴趣的培养,中期以音乐内容简单为主,后期重视经典作品的学习。例如:在乐器演奏部分,分成以演奏姿势、乐器构造、技巧、乐谱、律制、独奏曲、合奏、即兴创编等顺序依次进行。歌唱部分,旋律简单、适中、复杂以及合适的音域范围顺序进行。舞蹈动作亦是如此。这就要求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者具有创编能力,注重前中后期的分配,适时创编一些练习曲、民族风格小唱、民族风舞蹈动作等。不同学校学情不同,不同学段学情不同,不能以一贯的眼光来对待,要适时改变开发策略,调整开发方式和方法。
在课程实施阶段,开发者要做好记录和反馈,及时反思课堂实践和得失,注意收集整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微调整。将课程开发视为是动态工作,抛弃一劳永逸的观念。
四、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为己任,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归宿
民族学校的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更是民族的希望,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自然就落到了学生肩上。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注意考虑到传承和接衍的历史责任。有些民族说唱音乐是口传心授的民族历史,或是民族信仰的祷文。教师可以将仪式中的音乐搬上课堂,让学生在仪式中感受民族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作用。除了关注民族音乐本体之外,及时与学生交流民族音乐文化体验和感受,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悟,对民族音乐融合的创新设想,如何创作具有民族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使其形成自己的健康的民族音乐文化观,想法进而生成民族文化态度,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进步。
诚然,民族音乐校本开发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是一个漫长、艰辛、繁琐的过程。课程开发者并非只具有民族音乐知识就可完成,还需具备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音乐美学、宗教学、哲学社会科学等知识,本文就开发过程中的建议是建立在宏观上的方向性建议,在具体实施过程的还需注意对细节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王建.努尔开力德.伊犁州少数民族学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2]甄琦.少数民族学校音乐校本课要弘扬本民族文化——记齐齐哈尔市回民小学校本课发展[J].音乐大观,2013,(03).
[3]桑德诺瓦.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