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张维良“大雅国风·民乐新纪元”音乐会谈竹笛的学习与演奏
2014-08-02殷麟扬
殷麟扬
摘要:本文从传统竹笛学习演奏为出发点,借由传统与现代相契合,创作与表演相结合,并以张维良先生音乐会为例,对竹笛的演奏及发展,学习与教学作探讨。
关键词:竹笛演奏 传统 现代
当代社会经济水平发展迅速,多元化文化发展迅猛,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在面临多种机遇的同时,关于传统音乐的发展也面临着多种挑战,传统音乐的研究人员也在用各种方法进行嘗试并产生出各种风格流派,其中在传统音乐发展上的杰出者有张维良先生。张维良是我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跟随赵松庭、刘管乐、冯子存等著名笛子演奏家学习笛艺,可谓是一个集大成者。张维良是最早发起并实践“新民乐”的音乐家之一,不仅引进了西方音乐元素进入民乐,还运用现代创作技法创作笛箫独奏曲和协奏曲中。张维良是一个集演奏创作于一身,极富个人魅力的音乐家。他在笛、箫、埙的演奏上颇有建树,有着“中国笛王”,“圣手箫王”之美誉。
在2011年张维良相继在苏、沪、杭、京成功举办了 “张维良笛艺四十周年音乐会”时隔两年,2013年张维良又成功举办了“大雅国风—张维良的民乐新纪元”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唯美上演。2013年的这场音乐会是在2011年基础上的再发展,无论从创作还是演奏方面都趋于成熟。在这三年期间两场重大音乐会的成功开办,我对当代竹笛音乐的改革及演奏发展有着感想与启发。张维良在这两场音乐会中作为有着九千多年文化历史的民族器乐—竹笛,已然发展成为独奏或协奏,室内乐等多种形式,成为当代生活及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灿烂的奇葩。张维良将竹笛艺术“传统与现代相契合,创作与表演相结合”,为当代竹笛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一、传统与现代相契合
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水平发展迅猛,在经济、科学全球化的同时。人们对于文化多样性的追求逐渐升温。多元化文化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但中国传统音乐的现状去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当代大众青年对传统音乐不感兴趣,以及社会对传统音乐的重视度不高。在大雅国风音乐会期间,张维良在接受凤凰卫视的采访中讲到:“再过二十年看今天,我们的民族音乐、民族艺术,我们的文化,可能历史上前所未有像今天这样如此糟糕!”这句话一针见血直戳当今民乐现状。值得令人反思,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演奏家们没有与时俱进,与社会同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张维良的这场音乐会显得大胆而又寂寞。
我们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呢?答案就是“产品”。张维良为这两场音乐会创作了不少具有现代气息的新曲子如:《咏春》、《秋雨》、《花影叠翠》、《梧桐清秋》等等。特别是在大雅国风音乐会中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吴韵文化独特的风韵。舞美,灯光唯美时尚加上张维良精彩的演奏令人叫绝。这也是笛箫演奏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在这场音乐会中张维良创造性的运用了全音阶及十二音序法将笛子的音域拓宽至三个八度,传统的笛箫演奏少用半音阶,而张维良这种技法的运用让听惯传统笛箫演奏的人听觉上感到新奇。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很少有优秀的笛子作品产生。民族器乐又很少有作曲家的涉及,大部分曲子都由演奏家自己创作,这使得局限性很大。面临这种问题张维良邀请并联合作曲家创作出新的现代的竹笛作品。例如《苍》,《别梦》等众多曲子。这些曲子立足于传统演奏风格、技法的基础上,以新颖联为宗旨。现代音乐更注重音乐表达的个性与音响的完美。半音阶的运用以及调式也突破了传统。以前的传统笛曲大都取材于中国的民间音乐和乐种,戏曲曲牌等。比如南方笛曲基本都取材于昆曲和江南丝竹,北方笛曲大都则是梆子戏和二人台的音乐素材。这些曲子都需要学习者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很容易就会将曲子淡化处理。现代音乐很大程度上扩展了竹笛的演奏技能,在非常规的理念中表现音乐,更多元的表现音乐语言,更善于追求极致的表达,乐曲的处理上更要求严格和标准。这对张维良自身也是个重大的挑战。张维良以古老的竹笛为根基,克服局限,拓展表现力,以缤纷的色彩再现古老的中国文化,同时又体现出了时代精神。张维良打破新旧封闭,学习传统,又与时代接轨,中外合一,使中国传统音乐走向世界。张维良与当代著名作曲家如杨青、郭文景、关迺忠的联合创新,在当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上具有启示性和开拓性。其意义不仅在于笛乐的自身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整个民族音乐的创作和发展。
二、创作与表演相结合
竹笛表达的是音乐,音乐是用来听的,它是一门听觉的艺术。竹笛演奏技法对于竹笛音乐的诠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竹笛演奏是兼口、手、耳、鼻并用。在演奏的过程中气息控制也是最重要,最难的的一点,气息是竹笛演奏的魂。即气沉丹田,在吹奏过程中不能太紧要相对松弛的状态下才能奏出最好的音色与旋律线条,既要保持声音的“宽、松、亮、圆、厚”又要做到“强而不燥,弱而不虚”。我个人的理解气息运用应“吸得深,吐得尽,吸得快,吐得慢”。张维良在竹笛演奏中这方面是做的相当完善的。在当代竹笛曲《行云流水》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我听过张维良先生演奏的《行云流水》立刻被张先生的气息控制之精湛所折服。 《行云流水》取材于20世纪初邵铁鸿创作的同名广东音乐,分别由慢板和快板两部分组成,运用大G调低音笛来演奏,慢板部分旋律如泣如诉,悠长平稳、虚实相间、飘逸潇洒,宛如徜徉于天际的浮云,加之张维良先生对慢板部分气息的运用以及对乐曲的深刻诠释,另听者闭目而思,宛如身临其境,浮云流走,如丝如缕。
快板部分流畅洒脱,似有涓涓清溪水声,汩汩流淌。运用循环换气的演奏方法连贯快速清晰的将十六分音符音型来表现流水。令人情思飞扬,心生神往。由此可见,张维良先生深厚的气息功底,实在令人折服。
当代竹笛的演奏也需要提升与创新,已故的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赵松庭先生在他的著作《笛艺春秋》中提到:“竹笛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只要能赋予更深刻的价值,表现手法也是越多越好。”所以随着时代的进步竹笛技术上不能一直仅仅局限在“颤叠赠打,吐滑剁花”等等这些基础技巧基础上。张维良在这上面的探索又是极其成功的。这些所取得的成就都要归功于张维良平时对各式吹管乐器的广泛涉猎。张维良将埙,箫,尺八等各种吹奏乐器与笛子演奏上相互借鉴吸收。实现了更加多样性的表现。
我在听张维良演奏的大部分曲子中注意到一个细节也是个大重点,这里也值得一提。就是张维良对于腹震音(气震音)的运用娴熟自然。这是我想起了西洋长笛,长笛是用的按键系统,这给手指的表现就固定了枷锁,中国竹笛在此方面则更具优势。长笛演奏家为丰富笛子色彩自然就极其注重气息的控制,腹震音的运用就是极其重要的,始终贯穿整个乐曲中。而腹震音在我国的笛子演奏中笛子演奏家包括教师,学习笛子的同学都不太注重于腹震音的运用。偶尔也只是在特定的几小结乐曲中作装饰音使用。张维良对于腹震音的把握运用得精确有度,在不同的曲目中作不同的变化。这个是很值得我们当代习笛者去学习的。
当代竹笛的创作与表演在演奏技巧,演奏形式的创新上也需体现出新的时代意识和进取精神。张维良能在传统与创新之间保持着足够的张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感悟的。
三、结语
张维良在当代竹笛的演奏形式上的创新赋予了这神圣古老的乐器新的活力与魅力。当代竹笛不仅仅只是伴奏或主奏的乐器,则更多的是独奏,协奏等。竹笛开始与交响乐,室内乐,钢琴,电子音乐等配合。在“大雅国风”音乐会中竹笛与多媒体音响的安美结合将古老与现代、通俗与高雅、中国与世界融为一体。运用这些形式能较好的被当代大众所接受开拓视野并了解中国笛子的魅力,不仅拓宽了竹笛的表现形式也使它与时代接轨,扩大了笛子乃至中国民族音乐各方面的影响。
当代竹笛文化艺术正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现。竹笛艺术发展既要立足传统又要与时代接轨,敢于创新,取长补短。发挥出这一九千年文化历史的光辉,使竹笛在当代音乐艺术中立足并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张维良.竹笛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2]赵晓笛.笛艺春秋:赵松庭笛曲文论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3]修海林.传统与现代的契合 创作与表演的统合[J].人民音乐,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