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控制
2014-08-02丁传明
丁传明
摘要:竹笛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其音色明亮清脆,悠扬舒展,委婉动听,千百年来被广大音乐爱好者所喜爱。追求完美动听的音色是每位学习者要努力达到的目标。但要做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演奏中,竹笛音色的好坏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呼吸方法、口腔状态等方面进行阐述,重点探讨竹笛演奏中音色的把握。
关键词:竹笛 笛膜 口腔 共鸣风门
一、 影响竹笛音色的要素
(一)不同调的竹笛其音色各不相同
常用的竹笛大致可以分成四大类:低音笛类(其中包括大A调笛子、大G调笛子)、曲笛类(C调笛子bB调笛子等)、中音笛类(包括E调笛子、F调笛子)、梆笛类(包括小G调笛子、小A调笛子等)。这四类竹笛都各自具有其独特的音色特点。
曲笛具有音色浑厚、委婉俊秀的特点。这类竹笛的音色适合表现秀丽的江南景色,其音乐的艺术风格华丽具有独特的意韵。梆笛有着音色明亮、刚劲有力的特点,其调性音色适合表现北方辽阔的高原风光以及北方人民豪放的性格,所以演奏者在演奏北方风格竹笛的作品时候,如:《帕米尔的春天》、《扬鞭催马运量忙》等作品时,应该选择梆笛。
此外,演奏者为了更好地突出艺术的表现力与情感的张力,选择在演奏中交替使用不同调性的竹笛,充分运用竹笛调性的音色变化进行艺术的表现。
(二)“笛膜”对音色的影响
自唐代以来,竹笛就进入了“贴膜变声”时期。“贴膜变声”就是在竹笛的吹孔与指音孔之间开一个孔,叫“笛膜孔”。贴膜,这样就使得竹笛发出的音色明亮,清脆同时也可以加强竹笛的音量。竹笛演奏者选用笛膜与调整笛膜的松紧,以及笛膜的贴法不同都会对竹笛的音色产生影响。
笛膜可分为老嫩两种,老的笛膜就比较硬、厚,还略带白色絮状物,透明度不够好,若选用此类笛膜会使得竹笛发音迟钝,震动迟钝;而较嫩的笛膜比较柔软、薄且透明度高,使用这样的笛膜笛子发音会比较清脆、灵敏度较好,振动力强。
在此之外,还应该根据不同类别的笛子选择不同的笛膜:曲笛应该选择柔软、较嫩、透明度较好的笛膜;梆笛则选择柔软、稍厚同样无杂质的笛膜。
总之,笛膜对于竹笛的音色、音量以及灵敏度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只有选择得当,才能得到好的演奏效果,在演奏之前必须仔细选择并精心粘贴笛膜。
二、 获得好的音色的方法
(一)正确的呼吸方法与气息控制可以获得好的音色
1.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这种方法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训练,发展胸部、横膈膜、腹部的联合活动能力,是一种比较好的呼吸方法。
胸腹式呼吸法指的是由隔肌收缩使得横隔膜下降,肺泡向下伸展挤压腹腔,腹肌放松向前下方自然扩张,同时腰肌、肋间肌自然外扩,达到扩大胸腔以进行呼吸的目的。
胸腹式联合呼吸:快吸慢呼,挺胸后阔肩。吸气时腹部略鼓,胸腔有意识的阔张;呼气时腹部放松但不要用力收缩,胸腔保持住阔张的状态。着重点在横隔膜用力,呼气时要感觉将气保持在横隔膜上不散。
2.气息流速、强弱对竹笛音色的影响
竹笛演奏者在吹奏过程中,由于吹出气息速度(简称“气速”)的快慢不同,使竹笛的音色产生了变化,这种“气速”不同所产生的音色变化对竹笛的艺术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达到竹笛的音准与音色,在吹奏低音时,气流的速度应缓,音越低气流越缓;在吹中、高音时,气流的速度则需逐渐急,音越高气越急。从低音吹到高音时,加快气流速度,从高音到低音区,气流的速度也要自然地缓下来。若吹奏跳进型音程时,则相对不容易控制,如果不迅速做出反应和调整流速,那音准就会出现高低不一的情况,音色也会不统一。①而有些演奏者不注意气流的控制与调整,在吹奏低音和高音时气流速度一成不变或者在吹奏音程跳进时气流速度来不及调整,这样的演奏都会出现音准问题,音色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避免这些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气流角度的方法来控制竹笛的音准和音色。
(二)口腔打开可以获得好的音色
1.何为口腔打开
声乐的口腔打开与竹笛的口腔打开原理是大体一致的。软腭和小舌头上抬,舌根则有放下一些的感觉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广些。
2.口腔打開对音色控制的作用
打开口腔可以改善气流。口腔打开后气息顺畅,若不打开口腔,那么气息在喷出风门之前就先遭遇到一段不算短的狭窄通道,而狭窄通道对气流有巨大的粘滞作用,越不光滑越不规则粘滞系数越大,而且气流流速越高阻碍作用越强,这样就损耗了许多能量,所以打开口腔后气流的能量损耗就少了。打开口腔对音色有很大的帮助,值得重视。
三、演奏技巧对音色的影响
(一)“口型”“口风”“口劲”对音色的影响
1.型对竹笛音色的影响
吹奏竹笛的同时面部似微笑状,嘴唇微微的拉平。吹奏时两腮用力往里收,不要鼓起来,并把上下嘴唇缩起,嘴角微向后收缩一点,上嘴唇比下嘴唇稍微突出一点。上下嘴唇中间要留一个孔,这个小孔在吹笛子的名称里叫它为“风门”。“风门”要对准吹孔,下嘴唇盖住吹孔的三分之二,一面读像“呼”字一样的声音,一面吹气息。
2.口风运用对音色的影响
在吹奏竹笛的时候,口风的调节控制对于音色的好坏影响极为重大,一般情况下,人们将口风的变化分为平吹、缓吹、超吹、轻吹、强吹等。对吹孔壁的受风位置分为上、中、下三点。但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归纳还不足够解决音色的全部问题。如果我们简单的按照吹低音时口风“缓吹”,吹高音时“急吹”的方法来吹奏,发出的声音会导致低音虚弱没有力量,高音紧张尖锐。因此,不同种类的笛子、不同的演奏风格对口风的运用有着不同的要求,应该将口风力度的变化与风门大小的调节结合起来。改变低音区虚弱无力的现象,就可以加强口风的力度,风门稍大一些,将口风送到吹孔比较下的位置,这样发出的声音就会饱满、厚实得多。
四、 结语
五、 竹笛的音色应该是明亮富有穿透力、华丽的。低音区音色要有厚度,中音区音色要饱满、扎实、华丽;高音区音色要明亮富有穿透力。要想在演奏中达到这种音色效果是非常复杂的,它需要先做好竹笛演奏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将口腔的正确打开、风门的有效控制以及气息的正确运用相结合,这种状态下方可演奏出“亮、圆、松、厚、纯”的音色,增强乐器的表现力。
注释:
①李朋:《试析竹笛的训练与演奏技巧对音准的影响》,《科技信息》,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