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2014-08-02朱丫
朱丫
【摘要】中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有必要了解祖国过去的成功与失败;中国历史还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去探索与研究。历史是过去的事与物,学习历史能让我们从中获取经验与教训,能让我们的思想更加成熟与全面。初中历史是学生们首次接触的全面、专业的历史教学,因此,教师们需要在这第一站夯实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基础,为以后学生们的学习与发展做好铺垫。
【关键词】初中历史按需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6.078
为了让中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与现在,需要教其学习历史;为了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怀,需要教其学习歷史;为了激发中学生的探索精神,需要教其学习历史。历史学习本身就是一件为中学生掌握知识所需要的事,因而,对于初中教师们来说,落实好初中历史的教学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们需要考虑到主要的教学元素,从而做到按需教学。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关于初中历史的按需教学。
一、对象性的需要
在即将展开教学工作时,教师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对象性的需要。总结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学生、课本、教师。所以,教师的按需教学应该从这三个对象的需要着手。对于刚进入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历史学科的学习是陌生的,学生不懂方法、不懂程序,并且,刚从小学生升为初中生的他们,身上还未褪去那种幼稚、爱玩的心理。教师们要充分的考虑学生们的特征因素,从而调整初中历史的教学。在教学进度方面要放慢节奏,以便学生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在教学方式方面要做到多种多样,满足学生们的心理需要,从而慢慢地带动学生们喜爱上历史;在教学大纲安排方面要做到明了,让学生们能够摸清教师的教学思路,不至于晕头转向。从课本方面考虑,教师需要尽量完整地诠释课本中的内容,尽量将冗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学生们容易接受。当然,课本上的内容并非全为重点,教师们需要按照教学的要求与对学生们学习能力的评估,适当地缩减或增加课本内容的教学。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们当然希望学生们都能适应其教学方式,而不是教师去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方式,毕竟这是一件不太可能做到的事情。因此,教师需要总结出适合大部分学生的、符合历史教学特点的教学方式。然而在教学中,没有绝对的教学方式,只有不断调整与适应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主要教学元素的需要,从而完善历史教学。
二、动力性的需要
动力是推动人前进与进步的源泉。拥有动力,人就会朝着一定的方向前进,追求一定的目标,以实际行动满足自身的需要。无论于教学,还是对学习,动力都是必须的。作为历史教师,需要明白为了什么而教学。当然,从客观上来说,教学初中历史是我们的职业,是我们在社会上生存与劳动的凭证,但当我们进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会找到更加令人鼓舞的动力,那就是教授好知识与教导好学生。传递历史知识,尽量让学生们知道祖国的过去,做到勿忘国耻,做到以祖国为荣;教育学生们,让他们接受祖国文化的洗礼,让他们感受祖国的强大,让他们学会为祖国的将来而奋斗。这就是作为历史教师所应有的教学动力,看着学生成才,看着历史知识在新一代中生根发芽。当然,我们也理应引导学生们为自己的学习找到动力。初中生的思想与学识相对来说较为浅薄,他们对未来、对理想的考虑还欠妥当。学习历史是为了什么,他们还不能够很好地思考,或许对于他们来说,顺利通过中考,进入理想的高中学校就是他们最强大的动力。这虽然差强人意,但也是最接近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的学习动力。总之,在教学中,教师们要做到鼓励自己,激励学生,让动力促进我们的教学,让动力指引我们与学生们共同成长。
三、深入性的需要
历史教学需要深入性,不能因为暂时的成功而忘却前进的脚步,更不能因为暂时的失败而停止对教学的追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们与学生们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历史教学看似是简单的,因为历史就是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教师们的教授,学生们的学习,都是按照课本上的要求与程序进行。如果教师们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相信学生们会慢慢地忽视对于历史的学习。他们会觉得只要掌握历史课本上的内容就行了,教师也不正是按照这样的方式在教学吗?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发生,教师们在教学中需要考虑到深入性教学。为了减轻学生们学习的负担,课本上将一些历史事件简略化了,学生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故事框架,而不懂它的全貌。教师们应当抓住这样的机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延伸,阐述它的全貌,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让学生们接收到课本上没有的信息。这样的教学才会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他们才会静下心来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即使历史知识局限在课本上,但是教师们在教学时却可以深入讲解,将知识拓展,将教学延伸,促进学生们的成长与发展。
四、共同性与独特性的需要
即使在同样的教学环境中,即使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学生们在历史学习方面还是会存在差异,这就是学生们的独特性。学生们的独特性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成长阶段、生活环境等不同而造成的。但当学生们处于相似的年龄阶段,处在共同的班级环境中时,这就让他们在学习中又具有共同性。作为历史教师,我们不仅仅要专注于历史专业的教学,还应重视学生群体的发展,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们需要利用课堂与课后的时间,观察与了解学生们,掌握他们的共同性与独特性,然后再根据学生们的共同性制定教学计划,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们个体的独特性,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分析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同理,有的时候教师们会觉得某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好而且新颖,他们就可以将之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虽然,教学方式是有共同性的,教师们可以相互的借鉴,但是教师个体的独特性也提醒教师们需要考虑自身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创造符合自己班级体的教学方式。共同性与独特性是并存的,教师们需要学会分辨与应对。
教学是为了满足学生们对知识的需要,教学是为了体现教师价值的需要。需要是一种将知觉、感觉、智力和动作等组织起来的力量,能够推动人类积极地从事各方面的活动。教学亦是如此,只有考虑到学生、教师、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才能创造更为完善的初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