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纹体

2014-08-02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6期
关键词:编织物小国条纹

2014年6月7日下午4时,艺术家徐小国的第10次个展《空间纹体》(SPACE AND TEXTURE)于北京今日美术馆2号馆开幕。从《舞台》系列作品一路走来,如今的徐小国专注于作品中主题的消解。摒除了空间叙事能力的画作以一种更纯粹、更自由的面貌展现物象的本质,开启了绘画的另一种可能性。

法国评论家罗兰·巴特之名言“文本即编织物”非常形象而直观地体现在了徐小国的作品中,虽然他编织的不是语言文字,而是观者的目光。罗兰·巴特所言之Texture,中文一般翻译成“编织物”,但按照汉语的特性,也有学者建议翻译成“纹本”。《说文解字》许慎言:文,错画也,段玉裁注:错画者,交错之画也。或许可以说,在汉语中“文”即“纹”,“文本”即“纹本”,但对于徐小国在绘画中及绘画间的“编织”而言,他面对的并不是“本质”之“本”,而是“体会”之“体”。

策展人鲍栋就“空间纹体”解读说:“条纹成为徐小国绘画的一个重要“角色”,但与他以往绘画中的丰富形象不同,条纹并没有任何具体的文化、社会、政治意蕴,条纹只是一个纯粹的视觉存在物。换句话说,这些绘画中的条纹只具有字面含义,而没有引申含义,就像极少主义艺术家弗兰克·斯特拉的条纹:‘你看见的是什么就是什么。”

在徐小国近年的绘画实践中,“纹”分布在三个维度上。在最直观的层面上,“纹”表现为他绘画中的条纹。从2012年开始,徐小国的工作逐渐从图像意义及美学趣味层面的绘画修辞实践,深入到了对纯粹视觉问题的研究。绘画中的诸多视觉问题渐渐成为了他工作的重心,而其中空间与平面的关系又成为了其中的核心。他开始使用条纹来干扰绘画中的视错觉空间,形成了一个在空间性的错觉与平面性的实感之间反复起伏的观看逻辑。

第二的层面,“纹”进而进入了更为整体的绘画构架意识中,从题材的选择、绘画的展开与完成,乃至作品的标题。徐小国的工作最有趣的部分则是分析之后的重构。他调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如使笼子的结构错位、图底互补,使错觉再现的空间秩序错乱,从而迫使绘画的平面性在经验中出场。

这一系列工作可以理解为从空间感到平面性的转译,翻译并不是在两种语言之间寻找直接的对应,而是从目的语出发对原语言背后观念世界做彻底的重新安排。

最后,“纹”是徐小国绘画实践不断推进、衍生的一种主动状态。他的工作方式常常是从具体的现成图像或写生对象出发,形成最初的绘画样本后,再抽丝剥茧般地从中分离出各种视觉模型,如条纹、笼子、球体、树枝、斑马,这些视觉模型又被反复引用、衍生、组合,形成新的画面关系。这种反复重写的工作方式体现了一种自觉的互文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编织物小国条纹
小国名企斯太尔
人造皮肤用聚乙交酯经编织物研发与生产实践
谁是穷横条纹衣服的人
袖珍小国,博物胜地——探访梵蒂冈博物馆
别急!丢了条纹的斑马(上)
别急!丢了条纹的斑马(下)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碳纤维单轴向缝编织物及其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研究
条纹,条纹,发现啦
三维编织物增强复合材料横向冲击频域响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