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排涝泵站的管理
2014-08-02罗威远
罗威远
摘要:排涝泵站抗洪减灾效益的发挥离不开有效的运行管理。结合这几年的工作经历,就排涝泵站运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排涝泵站;运行管理;养护;电费补贴
中图分类号:TV6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9-0107-02
东莞市近几年来大力推进防洪减灾工程,兴建了一大批排涝泵站,使全市防洪排涝体系不断完善。据初步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市已经建成运行的排涝泵站共有231宗,水泵机组731台,总装机容量170 472.5 kW,排涝流量2 332.21 m3/s。大批排涝泵站的兴建,为城镇防洪、农业抗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工程项目“重建轻管”,效益发挥不正常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尤其是一些使用年限较长的排涝泵站,其问题更为突出。
1排涝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物残旧,设备老化失修严重
全市建于20世纪60—70年代的排涝泵站有30座,建于80年代的排涝泵站有16座,建于90年代的排涝泵站有34座,这些排涝泵站由于使用时间较长,部分建筑物已经出现碳化、裂缝、沉陷等现象。站内机电设备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导致设备老化,绝缘下降,故障频发,且没有配备易损备件。也有部分排涝泵站管理者对泵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对设备日常的养护、维修,更有个别排涝泵站管理人员对泵站设备持“不坏不修、不用不修、不急不修”的态度,加速了设备的损坏。
1.2各泵站管理不均衡,养护资金不到位
全市排涝泵站按管理权属分为市属排涝泵站、镇(区)属排涝泵站和村属排涝排站,分别占总宗量的11%,34%和55%.投入养护、维修资金的筹集牵扯到市财政资金、镇(区)财政资金和村级资金,各级政府对排涝泵站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其对泵站的财政投入。从历年的检查中发现,市属、镇(区)属排涝泵站的管理比较规范,维修、养护资金能够到位,经济实力较强的镇(区)排涝泵站工作开展得也较好,但是,占全市排涝泵站接近六成的村属排涝泵站在资金筹措上存在的困难较多,再加上村属排涝泵站运行时间较长、管理欠规范,导致排涝泵站建筑物残旧,设备老化失修,直接影响排涝泵站的正常运行。
1.3泵站管理队伍素质较低
全市排涝泵站管理人员中除市、镇(区)两级泵站管理人员中有部分是单位在编职工外,其他管理人员均为临时聘用人员,此类人员占到全体排涝泵站管理人员的2/3.这些人员的特点是流动性大、文化程度低、年龄较大、业务不熟。当机组出现故障时,他们既不会分析问题,也不会解决问题,使机组运行的可靠性难以保障,因此,改善和提高运行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势在必行。
1.4泵站用电费用高,维修养护成本高
排涝泵站承担着区域性防洪、排涝的重任,发挥着它的公益效益,因此,排涝泵站运行电费应按农业生产用电类(0.54元/度)标准收取电费。但近年来,全市大部分排涝泵站用电被调整为按非工业类用电标准(0.83元/度)收取电费,按目前全市排涝泵站装机容量170 472.5 kW,平均年运行时间200 h计算,每年排涝泵站电费增加了约9.9×106元。另外,由于开机时间偏短,部分排涝泵站达不到供电部门对功率因素的要求,因无功电量太大而产生较大的电费罚款。电费的急剧增加,使排涝泵站的运行成本提高,泵站设备的正常维修、养护更加难以保障。
2对排涝泵站运行管理的建议
排涝泵站是一个综合性的水利工程设施,如何切实做好管理方面的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去考虑。结合这几年的工作经历,现提出以下建议。
2.1加快改造进度,提高运行效益
针对全市中小型排涝泵站数量多、范围广、构成复杂,尤其镇、村两级泵站的基础设施薄弱、老化失修、管理不善、效益衰减的现状,为确保排涝泵站效益的正常发挥,需合理规划、更新改造。更新改造应依据工程规模、工程重要性和老化程度,按轻重缓急,分批、分期实施。
2.2稳定资金来源,保障泵站维护能力
资金来源稳定可充分提高排涝泵站的管理水平,调动泵站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近几年来,维修材料和人工费用上涨,少量的资金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必须采取多方集资措施。各级政府应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建议在本地区每年水利工程经费中提留一部分作为排涝泵站设备维修、配套资金,对现有排涝泵站逐一检查、落实,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地进行维修、改造。对部分泵站管理单位在维保单位的选择问题上,应充分考虑技术人员的稳定性和对管辖泵站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招标间隔时间不宜太短,建议每三年招标一次;在易损件配备的问题上,可参照相关兄弟城市的做法,建立易损件配备管理制度。对已投入运行的排涝泵站,易损件配备由管理权属市、镇(区)两级财政负责,并由水务局合理安排存放地点,在防汛期间统一调配使用;对新建的排涝泵站,建议易损件的配备可纳入设计编制预算予以解决。另外,需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抢修队伍。东莞市排涝泵站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抢修队伍相对集中,当出现险情时,不能及时完成全市大范围的抢修工作,而导致水泵机组无法正常运行,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失。建议全市应分片区建立负责专业抢修的协作单位。该机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排涝泵站的专业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且应拥有排涝泵站检测的专业设备和维修设备。
2.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
全市现有的排涝泵站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进一步提高全市排涝泵站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势在必行。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继续举办各类泵站运行技能鉴定培训班,提高排涝泵站管理人员的持证上岗率,加强责任心的培养,使他们不仅熟练掌握泵站的原理和操作规程,而且具备处理设备日常小故障的能力,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排涝泵站管理队伍,做好排涝泵站管理工作。同时,各排涝泵站管理单位可聘请一个经验丰富和技术高超的高级技师或工程师来加强人员队伍的管理,从而提高排涝泵站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2.4 建立电费补贴机制,降低养护成本村属泵站数目约占全市排涝泵站总数目的60%,且资金筹集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建立排涝电费补贴机制,实行定额管理、专款专用,对排涝电费进行合理补贴。在功率因素调整电费问题上,建议更换高损耗的变压器或根据各站的自身条件,将低压计量改为高压计量。3 结束语排涝泵站效益能否得到最大发挥与泵站运行管理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要不断提高泵站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泵站设备的日常管理,使机组设备保持良好的状态。同时,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也要着力消除“重建轻管”的现象,对排涝泵站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确保排涝泵站的安全运行,保障低洼易涝地区的城镇、交通、企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参考文献[1]季盛林,张德虎,周长全,等.江苏省排涝泵站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海科技进展,1994(09).[2]王新建,任祖民.排涝泵站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编辑:刘晓芳〕Management of Drainage Pumping StationLuo WeiyuanAbstract: Flood mitigation benefits of drainage pumping stations to play without effective operational management.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the drainage pump statio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mmon problems to summarize and address these issue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drainage pump sta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conservation; electricity subsi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