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通改革的“任督二脉”

2014-08-02

创新时代 2014年6期
关键词:简政放权政府改革

日前,中南海“怒”抓政策落地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李克强总理为此“拍了桌子”备受公众关注。一方面,对于中央政府简政放权的种种改革举措,社会在一片热望之外,也有改革受阻于“最后一公里”的感慨;另一方面,简政放权在官场出现了一种错误的解读,那就是把简政搞成了惰政,将放权变成了放任。

政策截流 下放不通畅

“最后一个公里”的问题集中一些政策截流,政府部门所放之“权”转移到政府各部门的事业单位和各类公司、行业协会、商会、中介等社会组织上去,这本身不一定是问题,有些权力就是要授予社会组织,但问题在于对这些承接权力的单位和组织需要配合监管。否则,这些新的“掌权者”也可能滥用权力,它们有的对市场内各类活动主体的行为进行权威性认定,从事具有官方色彩的协调、联系、评优等活动,有的进行有偿的服务、咨询,“说白了,这些资质就需要花钱从它那里办”。

正是这样的政策截流让中央推动改革释放的红利打了折扣,李克强日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直言,一些中介服务是纯市场行为,与政府无关,对于这些服务企业,要放开市场和价格管理。但还有一些中介服务组织,“和政府一些部门绑在了一起”,对此,要坚决“切割干净”。这就是中南海的态度,对于“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当下,中央政府将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行棋,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给企业松绑、让市场发力。

抓住问题 对症下药

现在,症状已经看得很清楚,关键是对症下药。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就开出了药方,他强调:“各级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李克强也提出,“‘放是放活,而不是放任;‘管要管好,而不是管死。”他强调,“不能让老百姓觉得,我们的工作就是在文件上‘画个圈就不管了。”也就是说,“管放结合”才是出路,全社会都要明确一点:“简政”并非“惰政”,“放权”不是“放任”。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都是政府的职能,无论程序和形式如何简化,它对应的政府责任没有变化。

对官员而言,简政放权或许对应的灰色利益是减少了,但市场的活力却增加了,国家和社会的财富也增加了,这背后也意味着官员的政绩上升了,他们有所作为的空间扩大了。对市场而言,简政放权也不意味着无序的发展,经济的“主引擎”是市场,但也少不了各级政府作为“助推手”,防止市场失灵、社会失序。

解决了观念上的曲解和误解,那么要把思想转化成为行动:让改革的光芒照耀每一片土地,让政策的红利辐射每一个角落。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新措施,重点针对落实进展缓慢的,查找原因、提出对策,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消除影响政策落地的体制机制障碍。尤其是派出督察组,并且引入第三方评估和社会评价,全方位地解决政策落实的难题。

聚焦改革 仍有期待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中央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同时,还要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坚持放管并重,建立纵横联动协调管理机制,实现责任和权力的同步下放、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体现了政府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决心。对此,一些企业反映,尽管简政放权已使其受益,但在地方上仍存在落实不到位、变相保留的问题,因此,企业对政策仍有期待。

全国政协委员、百步亭集团董事长茅永红表示,审批权应进一步下放,采取属地原则,谁审批谁负责。同时,在深化改革中,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多予少取。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也表示,希望增发审核的时间能够缩短。“我觉得要相信市场,比如说我的定向增发或者非定向增发,只要有人出钱,我又需要,资本市场也认可,证监会就不用审了,能交给市场就交给市场。”

已做了十多年餐饮的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对简政放权也有期待。她表示,希望各级政府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动真格”简政放权,“求实效”转变职能,审批“瘦身”,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真正为企业“减负松绑”,调动全民积极性,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民族自豪感、生活优越感、精神幸福感的国家。

可以想象,在简政放权的道路上,改革举措会通过督查工作逐渐落实,中央借助群众的力量实现上下结合,打通这一轮改革的“任督二脉”,让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精气神重新焕发活力。

专家解读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认为,“政府治理”这一概念是对行政体制改革的一种现代化的表述,与公司治理概念具有某些共通的地方。首先,政府治理的提出说明下一步的政府改革将是基于法律框架内的改革,所以公报随后就提出了要“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其次,所谓治理,就说明要具有多个主体,他们具有共同利益,又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加以制衡。这可能暗示将来的政府改革,将让更多主体参与进来。再次,全球凡是说到治理这个概念,就肯定会要求信息的透明化,要将相关内容对外公布。这样,行政体制改革既要受到法律制约,又会让更多的利益主体参与到原先政府管控的部分领域,还受到外部监督,就会形成一个自我演进的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汇丰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师孙珺玮说,公报中提出“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有深意。因为通过推进司法体系的独立,可以有效地约束政府行为,防止政府行为越位,充分保护私有产权并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让市场经济真正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服务型政府的定位,特别是结合财政改革预算透明化等一系列措施,将使政府行为“不失位”,为企业经营创造高效友好的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完善的保障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政府的成功转型将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表示,中国企业在投资上的竞争,其实比的是对政府审批的竞争,而不是看项目本身。取消和下放投资审批权,考验的是政府对市场配置能力的信任程度如何。中国通常存在父母官思维,一旦一个行业出了问题,大家都会觉得是政府没管好。这个观念需要改,尤其是政府部门,应该相信市场的力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提出,简政放权的不应只有中央政府,当前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过多,其中包括:执法不公、腐败、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与短期经济政策调整相比,地方政府改革的推进对未来的意义更为深远。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黄桂田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改革开放的任务还未到位,还面临着怎样在未来经济发展中释放各类企业的活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构筑增长平台微观基础的问题。怎样健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经济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仍然是新阶段要着力解决的命题。明确哪些政府该管,哪些政府不该管,或者说怎样在新的时期把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划清,协调好两只手的作用,依然是改革的重点。”

猜你喜欢

简政放权政府改革
改革之路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简政放权≠“减”政放权
改革备忘
Palabras claves en la China de hoy
取消“两定” 简政放权的好开端
改革创新(二)
简政放权环保公告真的取消了吗?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