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银行有多少秘密
2014-08-01
“如果你不相信瑞士银行家,那么世界将会怎样?”
这是007系列电影《黑日危机》里詹姆斯·邦德的一句台词。在电影中,詹姆斯·邦德只相信两个人,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则是瑞士银行家。这样的美誉,经历了整整三个世纪的考验。直到今天,瑞士银行将遭遇他建立几百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
5月6日,美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法国总部宣布,包括瑞士和新加坡在内,47个国家当天签署了一份宣言,同意银行间自动共享与税务相关的海外账户信息。这被解读为:瑞士银行整整延用了三个世纪的保密制度,被迫走向终结。苛刻的审查过程、严格的保密制度以及全世界富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除此之外,瑞士银行究竟有多少秘密?
保密法为何诞生在瑞士
任你走遍整个瑞士,估计你也找不到一家名为“瑞士银行”的地方。瑞士没有一家银行叫“瑞士银行”,所谓“瑞士银行”只是对所有瑞士的银行的统称。瑞士最初由8家大银行,经过多次合并重组,特别是1992年和1997年的两次“联姻”,大银行仅存瑞银集团(UBS)和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两家。这两家银行雇员数占银行雇员总数的52.7%,包揽了40%以上的国内信贷业务及近40%的地产抵押业务。
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最初建立于16世纪。当时,随着基督教加尔文教派的兴起,大量受迫害的新教徒从法国和意大利逃到日内瓦,这些新教徒带来了大量金钱,交给日内瓦银行家打理。为了避免泄露他们的财政状况,银行家们逐步建立起了保密制度。
1933年,德国政府颁发法令,要求德国公民须交出自己在外国的资产。在瑞士,盖世太保假扮成普通客户,走进银行,拿出一沓钱,对银行职员说,将这笔钱存入某人账户(这些人都是遭到纳粹怀疑的人)。如果钱能够存入,则说明此人在瑞士银行拥有账号。盖世太保回国后对储户施压,钱由瑞士转回德国。然而,那些使用匿名账户的客人,安全逃过了此劫。一年之内,有三个德国人因在瑞士银行拥有银行账号而被处死,此后,瑞士加强了银行的保密法。
1934年,瑞士当局颁布了联邦银行法,其中第47条明确规定:任何银行职员,包括雇员、代理人、清算人、银行委员会成员、监督员、法定审计机构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保守其与客户财产状况等有关机密。上述人员,包括引诱银行职员泄露客户和银行信息的第三人,都将面临最低6个月到5年的监禁,以及最高5万法郎的罚款。保密协定终身生效,不因为银行职员离职、退休、解雇而失效。
不逊于欧洲王室的接班人选拔
瑞士银行除了保密制度,还有一个关键特点是合伙人制。无论面临世界大战,还是金融危机,世袭传承的管理方式让保密制度得以很好地运行。
以百达银行为例。百达银行实行扁平化的人事管理构架。因为私人银行往往要服务好几代人,核心要素之一就是要执行良好的保密制度,因此,保持非常低的员工流失率非常必要。公司在人事制度上鼓励员工长期留在公司,不仅关注员工个人福利,还会为员工家庭提供全面保障。
员工的稳定源自于百达银行高管人员本身的稳定性。百达银行由8个合伙人共同管理。208年前创始人家族中的三大家族至今仍在。8个合伙人有一定的年龄梯度,因此不会出现8个人同时退休的情况。每9年左右会有一个合伙人退休,新合伙人的传承挑选制度像王室继承。虽然是家族事业,但远不是父亲传给子女这样简单。
如果一个合伙人要退休,其后代(远亲和近亲)并不能直接继承,而需要继承人有其他公司的工作经验,并且在45岁左右时进入百达工作,比如当普通的客户经理五六年,观察其表现。合伙人退休后,其他7个合伙人会组成评审委员会,在退休者家族候选人中选一个最合适的人。退休者本人不参与评审会。
由于合伙人的权力平等,严格的挑选制度相对公平,一旦合伙人稳定,其员工也会稳定,客户流失率就会很低。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瑞士银行的客户
和所有银行一样,瑞士银行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潜在客户,不会拒绝任何人的理财咨询。但是,要想成为瑞士银行的客户,需要通过层层考核。
瑞士银行,尤其是瑞银集团,重点拓展高净值客户,不仅关注客户的交易规模,也关注客户为公司带来的利润。因此,瑞士银行重点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以较少的资本股东庞大的资产,并保持较高的回报率。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宗教背景的国家,瑞士银行会把客户的人群着重于基督教徒。如果是基督教徒,开户会相对简单。当然,即使不是基督教徒,只要有钱,也有机会成为瑞士银行的客户,这需要瑞士银行遍布全球的“星探”来发掘。瑞士银行在世界很多国家设有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负责收集所在国潜在客户的信息、开发客户、办理业务、维持客户等。
以UBS为例。在UBS内部,有一套不成文的界定标准,即25万美元的起存数只能算是平民;25万—200万美元的,算是中等收入客户,大客户则要求至少存200万美元以上。
如果你想成为瑞士银行的客户,你可以主动联系银行,预约成功后会有专人找你谈话,以考察你到底够不够资格。当然,如果真是富商巨贾,也许瑞士银行也会主动先找到你的家门。在我国,瑞士银行会通过组织、参加富人聚会的形式来寻找够资格的客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北京很多五星级及以上级别酒店举行的联谊会、酒会上,往往就会出现瑞士银行工作人员的身影。一旦发现潜在客户,通过聊天,双方会约定上门服务的日期,由工作人员到客户家中洽谈。
在国外,瑞士银行还会通过教会的固定聚会来寻找潜在客户。此外,还会通过赞助学校和学生的活动来培养未来客户,因为在国外很多贵族学校、私立学校,说不定有些学生就是某行业大鳄的子女。
固若金汤的锁头
在瑞士银行,每一个保险箱都只配有一把钥匙,通常也存在一把后备钥匙。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瑞士银行就已经使用了不同于普通银行的锁。那时候,大部分银行使用的是双重锁,而瑞士银行的锁,看起来和双重锁无异,有两个锁眼,一个供客户的钥匙,一个供银行的钥匙。但实际上,里面还隐藏了第三个锁眼,只有用特质的钥匙才能开启。第三个锁眼将锁牢牢固定在保险箱上,哪怕你开启了锁头,也无法将锁从保险箱上取走,防止了偷锁复制钥匙的可能性。endprint
瑞士银行的保险箱是秘密中的秘密,不装秘密的箱子内部如同镜面般平整且闪亮。这只保险箱最受律师、商人和收藏家的欢迎。锁头相当坚固,可以抵抗炸弹,但其实它只有1.35千克重。锁眼都是激光切割,每把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保险箱存放在密室内,整齐而不花哨。
匿名账户早已不存在
瑞士银行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令人信赖的银行,各国政要、商界巨子和各路明星都把存款放在瑞士银行,因此也造成了瑞士闻名于世的金融业。
当然,能够汇集全球如此之多的财富,瑞士银行的法宝当然不仅保密法一个。与其他国际大银行不同,瑞士的传统私人银行主要特点在于其承担了无限责任。假如这些瑞士私人银行倒闭了,无法如数归还你的资产,你甚至可以拿走这些私人银行拥有者的家族资产。而如果是其他银行,其客户只能依据银行的账面资产获得部分或全部赔偿。
上世纪30年代以来,匿名和数字账户是瑞士银行的一大特色,也被视为瑞士银行业发达的原因之一。但其实,在1987年之后,所谓的“匿名账户”就不存在了。所有的瑞士银行要求职员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必须确认每个开设新账号的客户的身份及他们经济上的合法性。为控制有犯罪来源的金钱交易,各银行都自设严格的、国际上承认的身份认证条规。哪怕是非常敏感的身份,不得不使用号码来代替姓名,号码账户也并非匿名。因为该客户的姓名在银行内部很小人员范围内是公开的。银行对号码账号和其他账号客户使用同样的银行保密制度,独立于银行的监督委员会将对违法银行处以最高100万瑞士法郎的罚款。
保密制度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你看过《达芬奇密码》,一定对其中瑞士银行的保密措施和“黑金”的猖獗过目不忘。几百年来,“保密”二字如同金招牌一样让瑞士银行赢得世界各地客户信赖,这里是全球1/3未公开私人财富所在地,这里吸收离岸财富逾2万亿美元,这个全球最富裕的欧洲小国也因此披上了“避税天堂”的外衣。
菲律宾前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在1965年底就任,在20余年的当政期间获取了巨额非法财富。1986年被追查到在瑞士一些银行有6亿美元存款,直到2003年菲最高法院才作出最终判决,裁定归政府所有。不仅马科斯,伊朗的巴拉维、巴拿马的诺伊里卡、诺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甚至恐怖嫌疑分子都是瑞士银行的常客。
马科斯丑闻案使瑞士银行陷入窘境,瑞士政府开始要求各银行在需要配合进行司法调查时提供相应的信息,并禁止银行为非法钱财提供任何掩护。而曾经是瑞士银行最大卖点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也成为了众矢之的。
“瑞士银行从来都不是100%绝对保密”
“9·11”事件之后,美国要求各国提供司法协助,以帮助追查恐怖分子之间的金钱来往。虽然瑞士冻结了多个可疑账户,但美国仍然视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度为眼中钉。欧盟也多次要求瑞士废除银行保密制度,以防止欧盟国家居民逃税。
为了保住保密制度,同时不得罪自己的贸易伙伴。2004年,瑞士花10亿瑞士法郎(合6.5亿欧元)来维持银行的保密权。这笔钱分为5年流入布鲁塞尔的聚合基金,用来支持欧盟的贫穷地区。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让瑞士银行保密制度再次经受考验。美国先以瑞银集团帮助美国富人逃税为由,把这个瑞士最大的银行告上法庭,瑞银不但交了巨额罚金,还破天荒提供了两百多名客户名单。2009年,法国政府也拿到了一份法国人在瑞士银行开设秘密账户的名单,该名单包括3000个未向法国税收当局申报的法国纳税人。
2008年10月21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0个国家中的17个一致将瑞士列入税收天堂的黑名单。迫于压力,10月25日至11月4日10天内,瑞士分别与英国、德国、希腊签署了新修订的双重征税协定,瑞士政府将对外国居民在当地银行的账户实施税收扣缴,然后转交给该国政府。
瑞士银行坚守了三百余年的保密制度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毁灭性的的破坏,甚至连瑞士银行家协会发言人詹姆斯·纳森都站出来说:“外界流传所谓的瑞士的银行的保密性,实际上从来都不是100%绝对保密的。”
税收信息自动交换宣言最早2017年生效
今年5月,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年会上,包括瑞士、中国在内的四十多个国家签署了一项税收信息自动交换宣言。也就是说,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或将定期每年自动向四十多个签约国政府传递瑞士银行客户的金融信息。这些信息包括银行账户余额、利息、股息和其他金融收入等。普遍认为,根据这项新规,延续几百年的保护银行客户隐私的传统就此终结。
经合组织强调,这一宣言并不具有法律强制力,因此目前瑞士银行并不需要立即开始传递客户信息。经合组织将在今年9月细化相关标准,而宣言最终能够正式实施还需要签署国对国内相关法律进行修改,因此最早也要到2017年才生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