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随意自传体记忆的研究进展

2014-08-01李冬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自传体个体记忆

李冬梅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不随意自传体记忆的研究进展

李冬梅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不随意自传体记忆是自传体记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个体在无意识状态下回忆出的自传体记忆,与之相对的是需要个体的意识努力才能回忆出的随意自传体记忆。本文首先回顾了不随意自传体记忆的研究历程,然后重点介绍了不随意自传体记忆的研究方法以及功能,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自传体记忆;不随意自传体记忆;随意自传体记忆

自传体记忆是记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对个人所经历过的生活事件的回忆,是包含感知体验的复杂过程,是自我记忆系统的核心部分。自传体记忆可以分为不随意自传体记忆和随意自传体记忆两种基本形式,不随意自传体记忆是指不需要经过任何的意识或努力而自发进入意识的记忆,预示着在无意识条件下进入脑海中的关于个人事件的清晰回忆,它以自下而上的加工为基础,而且通常由与过去事件相匹配的周围环境引发。而随意自传体记忆是指需要经过意识努力才能回忆出的记忆,它是基于自上而下的策略性检索过程,反映了一种有目的的搜索过程。

一、不随意自传体记忆的研究历程

Berntsen(1996)第一次正式提出不随意自传体记忆这一概念,但是后来,认知和临床的研究人员都认为,自觉提取是获得自传体记忆的标准方式,而自发的有意识回忆是个例外,致使对不随意自传体记忆的研究受到限制,他们混淆了闯入记忆与自发记忆的概念,而且,被试主要是临床的创伤个体,因而导致了对记忆认识的这一局限性。后来,有研究者发现,正常个体较少发生闯入记忆,但是正常个体每天都会有不随意自传体记忆产生。这些不随意自传体记忆与闯入记忆的主要区别在于,不随意自传体记忆不会重复出现。对不随意自传体记忆回忆频率的调查研究表明,他们的回忆频率一般都很低。后来,Schlagman和Kvavilashvili(2008)采用一种能够测量不随意自传体记忆提取时间的新方法——警戒任务实验范式,重新验证了这一系列研究,并发现,不随意自传体记忆比随意自传体记忆更具体、提取速度更快。Berntsen(2010)提出,不随意自传体记忆同随意自传体记忆一样,也是记忆的一种基本模式,它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完整的自传体记忆中,但是,自发回忆反映了一种更具关联性的、与环境关系更大的,并且大概进化得更早的一种提取类型,因为它的提取几乎是自发进行的,如果触发因素和事件的关键因素有良好的匹配的话,个体脑海中就会形成具体记忆。尽管对不随意自传体记忆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对焦虑被试的不随意自传体记忆研究却很少,在2011年之前,只有一项研究的研究对象是焦虑被试,该研究发现,焦虑被试比非焦虑被试报告出更多的不随意自传体记忆,并且,焦虑被试把自己回忆出的不随意自传体记忆的情绪效价评定得更加消极;后来Kvavilashvili等(2011)采用警戒任务实验范式比较了焦虑被试和非焦虑被试不随意自传体记忆的频率和特点。发现焦虑被试的不随意自传体记忆频率和提取速度与非焦虑被试差异不显著,并且焦虑被试回忆出的客观消极事件并不比非焦虑被试多,但是焦虑被试将自己的记忆评价为更加消极的记忆。Schlagman等(2009)采用日记研究和词语线索任务比较了青年和老年两组被试的不随意自传体记忆和随意自传体记忆。结果发现,老年组被试报告的不随意自传体记忆和随意自传体记忆在数量上均少于青年组被试。另外,研究还发现不随意自传体记忆和随意自传体记忆在个体一生中的分布情况没有差异。但是年龄对记忆的一些特征确实存在重要的影响。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被试的随意自传体记忆具体性差一些,提取速度也更慢一些。在评定记忆的情绪效价时,老年人将自己的不随意自传体记忆情绪效价评定得更积极,但是在随意自传体记忆方面并未发现这种积极效应。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往往将不随意自传体记忆与随意自传体记忆进行对比研究,从二者的对比中寻求研究突破。Berntsen等(2012)研究比较了抑郁个体和非抑郁个体的不随意自传体记忆和随意自传体记忆,发现相比随意自传体记忆,不随意自传体记忆更容易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对于这两种记忆模式,抑郁被试报告了更多的消极反应,并且抑郁被试认为他们的记忆在生活中的地位更重要,并伴有更高水平的沉思和回避反应;同时,抑郁个体回忆出的不随意自传体记忆既有积极记忆,也有消极记忆。这些发现表明,无论在健康个体,还是认知失调个体中,自发的记忆提取都是一种基本的记忆提取方式;并且,在抑郁状态下,不随意自传体记忆和随意自传体记忆都在个体自我同一性中占据中心地位、都与沉思和回避有关。Zhang等(2012)探讨了生成不随意自传体记忆的相关认知机制,发现有压力经历之后的复杂视觉空间任务选择性地干扰了感知信息的加工,表明个体经历了创伤或不愉快经历之后,接着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视觉空间任务,可以减少关于不愉快事件的痛苦记忆的生成,从而降低个体的不适感。Jones等(2012)在研究精神分裂特质高分个体是否更容易对非压力材料产生不随意自传体记忆时发现,精神分裂特质高分个体更容易产生中性闯入记忆,这可能与一种信息加工的基线水平有关,这种基线水平的环境整合水平很低。

二、不随意自传体记忆研究的主要方法

纵观以往研究,可以得出不随意自传体记忆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调查法(the survey method),主要包括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纸笔测验等。结构日记法(the structured diary method),是目前研究不随意自传体记忆的主要方法。实验室法(laboratory methods),与日记法相比实验室方法增加了对控制变量的操作。

三、不随意自传体记忆的功能

第一,不随意自传体记忆可能具有在危机情况下的导向功能。第二,不随意自传体记忆可能在维持人的心理健康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第三,不随意自传体记忆可能会提供一种连续感,并且拓宽我们对时间的感知范围。

四、总结与展望

目前,对不随意自传体记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尤其是国内对不随意自传体记忆的研究还很少,在此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希望能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首先,针对中国被试的研究有待开启。应当开启针对中国被试的相关研究,探索并逐渐构建起全面的自传体记忆研究的理论成果与本土的文化、社会实践和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联系。其次,对不随意自传体记忆脑机制的探究。最后,研究方法的改进、创新。

[1]陈雪军,黄月胜,党晓姣,郑希付.创伤青少年自传体记忆具体性减少:情感调节还是执行控制受损[J].心理学报,2009,44(1),112-120.

[2]于睿,毛伟宾,贾喆.生存加工:一种独特而强大的记忆编码程序[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6),825-831.

[3]张镇,张建新.自我、文化与记忆:自传体记忆的跨文化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2),306-314.

G640

A

1674-9324(2014)11-0154-02

猜你喜欢

自传体个体记忆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浅析影响娜塔莉文学创作的因素
记忆中的他们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二十世纪上半叶俄罗斯自传体小说中的童年叙事及其时空艺术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新自传体小说《好儿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