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市政工程管线综合管沟设计

2014-08-01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岑巩县管沟燃气管

赵 鑫

(贵州桥梁设计院)

1 总体设计

拟建的S23 线思旸至羊坪公路改扩建工程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境内,位于省道S203 线的尾段,是S203 线中最重要的路段,是连接岑巩县老县城(思旸镇)与新县城(新兴)的快速通道,是岑巩县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岑巩县所有乡镇至新县城、G60 国家高速(玉凯高速公路)以及湘黔铁路羊坪车站的必经之路。路线全长9.230 km,为保证沿线群众需求,且能对沿线管线进行集成化管理,故在全线范围布置综合管沟。

2 综合管沟部纳入管线选用原则

(1)管线对整体坡要求不高,可适量调整坡度。

(2)管线采用管沟布设后,对后续维护使用有较高价值,或需要对管线进行调整维护的。

(3)受到外界影响时,容易发生故障的。

(4)管线发生故障时,城市道路及外界建筑影响较大的。

综合以上原则,故在本设计中对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给水管,燃气管。其中燃气管泄露后具有易燃易爆性质,故将给水与燃气管布置在同一舱室,通信及电力电缆在综合管沟内具有可变形,灵活布置,不易受横纵断面变化影响的特点,虽相互距离过近时会有信号影响,但保持间距,减少干扰后具有相似特性,故布置于同一舱室。雨水,污水管线由于是重力流管线,对纵坡要求较高,切需要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人孔以供人员检修,对综合管沟尺寸及复杂性影响较大,如纳入管沟则对大大增加管沟造价,故不纳入。

3 综合管沟结构设计

(1)综合管沟工程设置于中央分隔带下。内净空尺寸为2.0 m 宽×1.8 m 高,壁厚0.25 cm,内设0.25 ×0.35 cm排水沟。综合管沟截面示意图见图1。

图1 综合管沟截面示意图

(2)管材及接口:综合管沟接出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橡胶圈密封接口,特殊段(如平交)需做加固处理。

(3)管道基础:采用砂垫层基础,垫层厚度100 mm,垫层宽度D+Amm。管道在回填土地段时,管基的密实度要求达到路基密实度的95%,再垫砂100 mm 厚。在地基结构突变处,管道应留设柔性接口,管基在软地基地段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现场处理。

(4)照明采用40 W 防潮、防爆型的可灯具,间距20 m,其配电为220 V 民用电,应采取安全措施,布线使用绝缘电线;接地角钢埋设距离为30 m,长度为1 m 连续设置,接地线规格应符合规范要求。

(5)在路线桥梁段,电力,通信工程管线自行接入桥梁人行道下预留位置。

(6)管道回填土的密实度要求按04S520 总说明执行。若该项要求低于道路回填土密实度要求,则以道路为准。

(7)综合管沟主题结构强度等级为C3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6。

(8)综合管沟采用整体现浇结构形式,以减少接缝。每段管沟不得超过25 m,在节与节之间设置变形缝,并做防水处理。并在缝内设置剪力键,减少相对沉降。

4 注意事项

(1)管沟挖掘工作开始前,应将施工路段的地下管线、土质和地形等情况了解清楚。在有地下管线的地段挖沟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损坏管线,在杆塔或建筑物附近挖沟时,应采取有限的措施防止倒塌。

(2)敷设的路径尽量避开和减少穿越地下管道(包括热力、上下水、煤气管道等)。

(3)管线布置位置不应选择在下列地点:重要的公告建筑(如车站、娱乐场所)或交通繁忙的房屋建筑的门口(如汽车房、消防队等;影响交通的要道路口;在很不牢固的房屋建筑的附近;有可能囤积器材、堆积土壤或其它有覆盖可能的地面;为防止水流入人孔,不应靠近消防栓、水井、污水井等位置。

(4)管道建筑距房屋红线较近,在选择埋管位置时,必须查明房屋的坚固程度、承重墙位置、房屋基础的埋深和土质等情况。

(5)凡开挖地点深度较大几边坡不能稳定地段,应按《贵州省深基坑支护工程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进行专项治理。

5 结 语

“安全,高效,集成”是综合管沟式布管方案的特点,它摒除了直埋式管沟在后期维护以及扩容时需要二次开挖,再次破路面的特点,并为后期其它管线的纳入创造了一定的容许空间,对道路整体建设与后期维护节省了工作量,是我国新型道路管线工程的发展方向。

[1]廖莎,余瑜,等. 给水排水结构工程[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李德强. 综合管沟设计与施工[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岑巩县管沟燃气管
土壤-大气耦合下直埋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模拟
燃气管道泄漏主动声学探测方法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城市地下综合管沟工程建设问题及解决对策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岑巩县扶贫战略行动调查研究
城市地下综合管沟工程建设问题及解决对策
贵州省岑巩县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PE80燃气管道的应力松弛模型与实验验证
岑巩县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产业化建设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