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哌卡因在产科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分析

2014-08-01吴艳普陈凤伟

当代医学 2014年25期
关键词:布比罗哌卡因

吴艳普 陈凤伟

罗哌卡因在产科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分析

吴艳普 陈凤伟

目的 分析罗哌卡因在产科分娩当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2年9月来河南省禹州市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80例,随机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n=40)。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芬太尼进行镇痛分娩,试验组则采用罗哌卡因+芬太尼进行镇痛分娩。分析2组的镇痛情况。结果 2组产妇的疼痛程度均有减弱,对照组镇痛的总有效率是82.50%,试验组镇痛的总有效率为100.00%(P<0.01);且2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ag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在孕妇分娩的过程中借助罗哌卡因来进行镇痛可以明显降低产妇的分娩痛苦,在临床医学上是可行的无痛分娩方法。

罗哌卡因;分娩镇痛;布比卡因

产妇进行分娩的过程中,疼痛感属于产妇存在的最重要感受,特别对于阴道分娩产妇,疼痛感尤为强烈,进而造成产妇产生严重畏惧心理,影响产程的顺利进行及母婴预后质量。如何使得产妇在分娩时期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以缩短产妇的产程,达到顺利生产,保证产妇和婴儿的安全,并提高分娩时期产妇生活质量的效果,一直以来都是产科工作进行的重点[1]。本研究在孕妇分娩的过程中借助罗哌卡因来进行镇痛,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河南省禹州市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80例产妇,随机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2~28岁,平均(24.4±5.3)岁,平均孕周为(40.2±1.3)周,胎儿平均体质量为(3150.9±220.1)g;试验组年龄23~28岁,平均(24.4±5.3)岁,平均孕周为(40.4±1.5)周,胎儿平均体质量为(3430.6±220.4)g。产妇均为足月、头位、单胎的初产妇,并且胎儿的基本情况均为正常,所有的产妇经检查后均无心脏病、重型肝炎等疾病,无产科病理因素及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2组产妇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各组镇痛方法均采用硬膜外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的方法,在产妇宫口开大2~3cm时,建立输注平衡液的液体通路并鼻导管吸氧2L/min,左侧卧位,在L2~3进行硬膜腔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管3~4cm,单次注射局麻药1%利多卡因7mL,同时启用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泵,背景剂量4mL/h,自控剂量2mL/h,锁定时间15min。其具体的用药方式为:对照组采用硬膜外维持用药为芬太尼2mg/ L+布比卡因120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mL进行镇痛;试验组硬膜外维持用药则采用芬太尼2mg/L+罗哌卡因119.2mg(10mL)+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mL进行镇痛。

1.3 观察指标 (1)连续监测产妇BP(血压),HR(心率), SPO2(血氧饱和度)和胎心。(2)镇痛治疗的效果判定按照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raligvie pain Scale,VAS)为标准,0级为不痛;Ⅰ级为基本不痛;Ⅱ级为疼痛部分缓解;Ⅲ级为疼痛无缓解。观察起效时间,给药后15、30、60、120min的VAS评分,以0~Ⅱ级作为镇痛有效,Ⅲ级作为镇痛失败[2]。(3)各产程的时间(活跃期、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出血量,胎儿的1min和5min的Apagr评分。(4)不良反应如瘙痒、恶心、呕吐、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1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先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不齐者由系统自动校正后再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用两独立参数的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镇痛效果比较 2组产妇在分娩的过程当中疼痛都有明显的减弱,试验组的产妇在分娩时疼痛的减弱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镇痛的总有效率是82.50%,试验组镇痛的总有效率为100.00%(见表1)。

表1 2组产妇镇痛效果比较[n(%)]

2.2 产程和新生儿情况 2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ag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产妇产程和新生儿情况

2.3 不良反应 2组产妇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在产妇进行分娩的过程当中,往往会有剧烈的疼痛产生,从而导致产妇急躁不安,影响分娩的顺利进行。本研究主要对象为经过严格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的阴道分娩产妇80例。产妇分娩过程中剧烈的疼痛通常是由于子宫肌肉发生周期性收缩动作而引起的,虽然说这种在分娩过程中生理上的变化并不会引起剧烈疼痛的发生,但是分娩过程中子宫需要长时间的保持一个收缩的状态,而这种收缩状态通常会导致子宫局部贫血,从而引发贫血性剧烈疼痛,影响分娩的正常进行[3]。同时,在分娩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至子宫口开10cm),子宫收缩会使得子宫内的压力上升,进一步使得子宫口以及子宫的宫颈打开,从而对子宫内部的宫颈部位的有关神经产生压迫,引发局部贫血现象,从而产生剧烈的疼痛[4]。另外在分娩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至胎儿出生),这种疼痛会随着子宫的收缩而变得更加剧烈。

本研究通过对80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组,分别予以对照组布比卡因+芬太尼麻醉,与试验组罗哌卡因+芬太尼麻醉镇痛方案。其中2组方案中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虽然都是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但是罗哌卡因与多数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不同,它不是左消旋混合物而是单-对映结构体(s-型)[5]。罗哌卡因的心血管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要比布比卡因低,脂溶性也要低于布比卡因。另外,罗哌卡因通过抑制了神经细胞当中的钠离子进行传导,从而达到阻断神经兴奋的效果,可以起到很好的局部麻醉作用[6]。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产妇在分娩的过程当中疼痛都有明显的减弱,但是就2组相比较而言,对照组镇痛的总有效率是82.50%,试验组镇痛的总有效率为100.00%差异显著,结果与临床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相符合,进而表明试验组采用的罗哌卡因+芬太尼进行镇痛的效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采用的布比卡因+芬太尼的镇痛效果[7-8]。

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产妇各产程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且试验组产妇出血量(206.4±40.8)mL,与对照组(213.5±41.5)mL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2组产妇予以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不同麻醉方案后,产程和出血量没有较大影响,提示罗哌卡因临床用药对产妇顺利阴道分娩的效果显著。通过分析2组产妇新生儿Apagr评分得出,试验组新生儿Apagr评分(9.6±0.3)分,与对照组(9.5±0.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2组产妇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表明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临床用药安全,不会影响母婴预后生活质量。关于罗哌卡因在产科分娩镇痛中的深入价值,需要以后临床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和验证。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在产妇进行分娩的过程中既能达到镇痛的效果,又不会影响到产妇的运动感觉,并且也不会对婴儿产生影响,是一种较好的分娩镇痛方法[5]。

[1] 李春霞.罗哌卡因自控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母儿影响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6):845-847,850.

[2] 储彩云.针刺昆仑穴治疗无痛分娩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309-310.

[3] 任苍山.无痛分娩临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8(9):2099-2100.

[4] 范伟钊,李振强.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J].现代医院,2012,12(S2):39-41.

[5] 邓扬,白静珉,袁翔,等.鞘内注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分娩镇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8):1397-1398,1400.

[6] 王莉,李艳华,张培俊.不同时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7):632-635.

[7] 詹丽春,李建国,季称心,等.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3):728-731.

[8] 李兵,王燕琼,苏纲,等.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8):3695-3697.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5.068

河南 461670 河南省禹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吴艳普 陈凤伟)

猜你喜欢

布比罗哌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碳酸布比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的麻醉作用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