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窒息后血液生化指标监测及临床意义

2014-08-01梅文霞曾亮

当代医学 2014年25期
关键词:谷丙脱氢酶肌酸激酶

梅文霞 曾亮

新生儿窒息后血液生化指标监测及临床意义

梅文霞 曾亮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 对贵州省德江县人民医院60例窒息新生儿依病情分轻、中、重组和20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24 h内、第7d采集股静脉血,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活性、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SCr)、血糖水平,血糖测定采用末梢血。观察窒息新生儿血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 新生儿窒息各组患儿24 h内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新生儿窒息各组患者4h内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对比,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最高、新生儿中度窒息患儿次之,新生儿轻度患儿最低,均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第7d基本恢复正常。血液生化指标和新生儿窒息程度成正相关。第7d各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窒息新生儿血清中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血肌酐及血糖变化与窒息程度有密切相关性。

新生儿窒息;生化指标;监测

新生儿窒息,临床上主要定义为新生儿出生后的缺氧状态[1-2]。为进一步探讨新生儿窒息时血液生化指标的临床监测意义,为新生儿窒息提供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特选取贵州省德江县人民医院儿科60例窒息新生儿和20例正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贵州省德江县人民医院儿科60例窒息新生儿(依病情分轻、中、重组)和20例正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60例窒息新生儿,其中男孩38例,女孩22例。其中重度窒息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18d;中度窒息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19d;轻度窒息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1~17d;健康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18d。4组患儿之间的年龄、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临床表现 Apgar评分法,临床上以五项指标体系评分,通过对出生后1min内新生儿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张力及对刺激的反应的评分,作为评估新生儿是否存在窒息的重要参考指标。临床上分时间段实施综合评分,观察临床状况。

1.3 诊断鉴别依据 按生后1min内的Apgar评分结果来诊断有无新生儿窒息[3-4]。1min内的Apgar评分为0~3分者是重度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为4~7分者为轻度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为8~10分者为无窒息。

1.4 治疗 依据具体情况给予处理,轻度窒息患儿予以保暖和吸氧,清理呼吸道、正压通气。重度窒息患儿,给予强心和补充血容量等对症支持及其他综合治疗措施。窒息的新生儿经过复苏,均复苏成功。

1.5 疗效判定标准[5]治愈: 患者成功复苏,恢复正常生命体征,经CT检查器官无损害,肝功、肾功、心肌酶谱检测,并作血、尿、便三大常规,Apgar评分为7分。好转:患者成功复苏,三大常规和肝肾功能达到正常水平,Apgar不达标3~6分。未治愈:患者成功复苏,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指标未达到正常水平,Apgar在3分以下。

1.6 检测指标和方法 本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分别在入院24h内和第7d,采集股静脉血。利用速率法测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及血肌酐,利用血糖仪采新生儿足后跟末梢血。观察窒息新生儿血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新生儿窒息各组患儿24h内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新生儿窒息各组患者24h内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对比,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最高、新生儿中度窒息患儿次之,新生儿轻度患儿最低,均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第7d基本恢复正常。血液生化指标和新生儿窒息程度成正相关(见表1)。

表1 4组患儿各项指标变化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可产生心、脑、肝、肾等多器官的损害,是造成新生儿致残以及死亡率的高危因素[6-7]。探讨新生儿窒息时血液的生化指标,及时监测指标变动,从而对患儿实施针对性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有有效治愈率。新生儿窒息生化指标,在窒息症患者中,会发生明显变化,是临床诊断和预后参考的重要指标[8]。在本次研究中,本研究发现患者24 h内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变化情况,和患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对患者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由此可见患者24h内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变化可以作为是患者病情判定的重要依据。同时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CK-MB则随患者的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其中健康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CK-MB和其余三组患儿相比,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和相关研究文献结果一致,具有研究意义。

在新生儿窒息原因中,主要是新生儿缺氧以及呼吸暂停引起的,其中在新生儿临床诊断、鉴别以及预后观察中,血液生化指标均是其主要判定依据,因此说血液生化指标监测在新生儿窒息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以再临床中加大推广应用。

[1] 沈洋,王玲.新生儿窒息血液生化指标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3):251-253.

[2] 戴晓梅,张伟兰.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生化指标检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4):863-964.

[3] 韩明亮,李洪丽,张宝林,等.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价值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525-527.

[4] 韩明亮,李洪丽,张宝林.围生期窒息新生儿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价值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86-87.

[5] 赵国华.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与对策[J].当代医学,2011, 17(3):88-89.

[6] 周宗艳.36例新生儿窒息原因的临床探讨[J].中外医疗,2012(33): 19-21.

[7] 韦秋敏.新生儿窒息产科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J].当代医学,2013 (36):69

[8] 李娟.148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17): 2628-26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5.045

贵州 565200 贵州省德江县人民医院(梅文霞 曾亮)

猜你喜欢

谷丙脱氢酶肌酸激酶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传说中的快速解酒方法有效吗?
饮食因素对谷丙转氨酶测值的影响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谷丙转氨酶检验在脂肪肝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浅析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与肝脏病理改变的关系
人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实验研究
乙醇脱氢酶的克隆表达及酶活优化
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4小时内血清肌酸激酶稳定性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