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2014-08-01刘海波
刘海波
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刘海波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新宁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GERD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71),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20mg,口服,1次/d)联合多潘立酮(10mg口服,3次/d)、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150mg,口服,2次/d)联合多潘立酮(10mg口服,3次/d)治疗。所有药物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5%,对照组为7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症状积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GERD的疗效显著。
雷贝拉唑;多潘立酮;胃食管反流病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由于GERD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损害咽喉、气管等部位的组织,甚至可能出现Barrett 食管或发生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积极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新宁县人民医院从2008年1月~2012年11月对71例GERD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新宁县人民医院从2008年1月~2012年11月的收治142例GERD患者,均有嗳气、反酸等反流症状,其诊断标准均参照2006 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且排除其他食管疾病。142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1例,男42例,女29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6.82±4.55)岁,病程1.5~14年,平均(9.42±3.13)年,胃镜分级:0级13例,I级29例,Ⅱ级22例,Ⅲ级7例;对照组71例,男38例,女33例,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47.21±5.79)岁,病程1.5~15年,平均(8.99±4.16)年,胃镜分级:0级12例,I级28例,Ⅱ级24例,Ⅲ级7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28)20mg,口服,1次/ d,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10003)10mg,口服,3次/d;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6021340)150mg,口服,2次/d,多潘立酮10mg,口服,3次/d,疗程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症状积分标准[3]根据患者反流、泛酸等临床症状的表现情况给予评分。无临床症状记为0分;平时无明显症状或偶尔有症状记1分;有轻微症状,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记2分;平时有明显症状,日常生活受影响记3分。
1.3.2 频率评分标准[4]患者无发作记为0分;偶尔发作,1d/周记为1分;发作次数较多,2~3d/周记为2分;多发,4~5d/周记为3分;发作频繁,几乎每天发作记为4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正态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变 观察组治疗前症状积分为(15.9±5.7)分,治疗后1周为(10.8±5.1)分,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P<0.01);对照组治疗前积分为(14.1±4.6)分,治疗后1周积分为(12.8±4.7)分,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治疗后1周观察组较对照组症状积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1)。观察组治疗后8周积分为(7.6±5.7)分,对照组治疗后8周积分为(10.1±5.2)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P<0.05)。
2.2 临床疗效评定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5%,对照组为7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见表1)。
表1 2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胃镜随诊疗效 观察组有4例未行胃镜复查,对照组有6例未行胃镜复查。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6%,对照组为7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P<0.05,见表2)。
表2 2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镜随诊疗效情[n(%)]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71例患者中出现2例恶心和1例失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3%;对照组71例患者中出现3例恶心和2例头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
3 讨论
GERD是多因素疾病,主要是因下食管括约肌屏障功能不全[3],使富含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胃液(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下段,使食管黏膜受损所致,同时食管酸的廓清功能减弱,食管上皮对酸性损伤的防御功能下降也是导致该病的原因。
GERD的治疗目前公认用抑酸及胃肠动力药[4]。雷贝拉唑为第3代质子泵抑制药,特异性地作用于胃壁细胞质子泵(H+-K+-ATP酶)的所在部位,抑制H+-K+-ATP酶的活性,阻断胃酸分泌,同时对组胺、五肽胃泌素及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由于其亲脂性强,容易穿透细胞膜,并易溶于酸性物质,故能快速轻易地进入到胃黏膜壁细胞的各个细微的分泌小管之中,起到降低H+-K+-ATP酶的活性的作用,从而缓解反流的症状以及愈合胃黏膜的损伤[6]。多潘立酮为强效多巴胺受体阻滞剂,能增加食管下瑞括约肌的张力和收缩幅度,使食管下端压力增加,阻止胃内容物的反流;并能缩短食物在胃内时间,促进胃的排空[7]。雷尼替丁属于H2受体阻断剂,虽然可以减少夜间胃酸分泌,但疗效明显低于雷贝拉唑[8]。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5%,对照组为7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内镜检查是GERD的主要诊断方法,本组资料中,观察组胃镜随诊总有效率为88.06%,对照组为72.31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数据说明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GERD较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有更好的疗效。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23%和7.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无显著差异。总之,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GERD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1] 涂蕾,侯晓华.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1):37-41.
[2]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专家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06.10三亚)[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2):170-173.
[3] 李欧.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72-173.
[4] 刘畅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1):57-58.
[5] 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多中心临床观察雷贝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缓解情况[J].中华消化杂志,2011,31(11):761-763.
[6] 武联军.埃索美拉唑和莫沙比利联合铝镁加治疗胃食管反流病[J].当代医学,2013,19(30):90-91.
[7] 史素好.雷贝拉唑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6):161-163.
[8] 李诗海.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5):34-36.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1.109
湖南 422700 新宁县人民医院(刘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