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30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4-08-01盛皓宇

当代医学 2014年26期
关键词:肝炎病毒性可溶性

盛皓宇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30检测的临床意义

盛皓宇

目的 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3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取50例ALT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将这15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对象。同时收集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最后分析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CD30和ALT水平。结果 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CD30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30检测的精确性较高,血清CD30水平可以作为肝炎活动性的检测指标。

可溶性CD3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病毒性肝炎

CD30分子作为肿瘤坏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受体中其中一部分,CD30表达处于激活的T细胞表面,使T细胞的局部被蛋白酶切断,从而导致可溶性CD30的释放与形成[1]。CD30功能多种多样,比如:呈现免疫的激活状态刺激信号传递以及提高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精确度等[2]。本研究探索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30检测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的乙型肝炎患者45例、丙型肝炎患者35例、戊型肝炎患者20例。另取50例ALT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将这15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对象。其中男90例,女60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5.5±9.2)岁。同时收集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38.7±9.9)岁。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采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象的外周血3mL,不能将血清混淆,并以-20.5℃的温度,保存3个月。另外采集患者血清进行肝炎标志物检测、ALT测定以及测定CD30等。按照humansCD30ELISA试剂盒的操作说明,遵循100、50、25、12.5及0U/mL 6个浓度标准品孔的标准,制作出符合标准的曲线,得出回归方程后并利用专业软件计算出各标本血清CD30浓度[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秩和检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LT水平升高的乙型肝炎患者较ALT正常的HBV携带者血清中CD30水平明显升高,另外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CD30和ALT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患者血清CD30水平以及ALT的比较(见表1)。

表1 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CD30和ALT的检测比较(U/L)

3 讨论

肝细胞受到肝炎病毒的感染和破坏,导致肝细胞表面表达异常抗原,刺激炎症细胞合成炎性因子,促进炎症疾病的形成[4]。它在Th1型细胞的反应中,可以降低免疫应答的活跃性,所以病毒一直会存在。另外Th2型细胞的反应中,促进病毒清除和降低肝细胞损伤的概率比较高,两者达到相互协调的关系[5]。CD30+T细胞的机体发挥细胞毒作用非常强,抵抗胞内菌及病毒感染,带来了损伤肝病毒。D30水平会随着各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的延长而提高,成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6]。CD30协同刺激信号传递等功能非常强,它参与体内绝大部分的生理和病理转化。血清中CD30水平不但可以反映活化CD30细胞数量,还可以表达一些疾病和器官移植过程。

本研究将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CD30和ALT水平进行对比,从原始数据来看,乙型肝炎患者的CD30和ALT值略低于丙型肝炎患者,但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戊型肝炎患者的CD30和ALT明显高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将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CD30和ALT水平进行对比。发现ALT水平升高的乙型肝炎患者较ALT正常的HBV携带者血清中CD30水平明显升高。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患者的CD30水平与ALT构成正比例关系。进一步证明,血清CD30可以作为反映肝炎活动性的检测指标。人体内的肝细胞受到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肝细胞表面表达异常抗原,这些刺激炎症细胞聚集大量的炎性因子,而形成肝炎症状[8]。在大量的Thl型细胞的反应中,控制免疫应答的活化功能,导致不能完全消除存在的病毒。在大量的Th2型细胞的反应中,提高病毒的清除效率和肝细胞损伤,两组相互调整和控制。所以CD30水平升高,反映了Th2型免疫所发挥的巨大反应,提示CD30参与了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的最大可能性。

[1] 张慧.血清中可溶性CD30在8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检测[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6):113-114.

[2] 姜程茂,沈志红,孙爱农,等.480名健康成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调查[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4(15):120-125.

[3] 陈恩强,何伶俐,王丽春,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2倍正常值的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学的改变[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11(10):147-150.

[4] 谭龙益,王皓,陈洁,等.HCVRNA含量与ALT和肝脏组织病理学之间的关系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12,10(1):189-192.

[5] 鲁佩,韩志坚,徐东亮,等.病毒性肝炎患者术后血清可溶性CD30水平的变化及其在预测早期急性排异反应事件中的应用[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0.

[6] 周斌,胡志东.HBV-DNA和ALT作为慢性乙肝患者临床治疗实验指标的探讨[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 2010,7(8):157-160.

[7] 马志慧.病毒性肝炎常见的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4:627-628.

[8] 夏妍,张淑云.CD4 T 淋巴细胞亚群与 HBV 感染不同临床转归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6):498-507.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6.044

安徽 241001 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 (盛皓宇)

猜你喜欢

肝炎病毒性可溶性
《世界肝炎日》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世界肝炎日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鲜地龙可溶性蛋白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可溶性Jagged1对大鼠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