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肺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
2014-08-01王涛
王涛
全肺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
王涛
目的 研究全肺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4月~2012年5月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全肺切除术,并以60岁作为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老年组(≥60岁)22例,中年组(<60岁)31例,对患者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分析2组手术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老年组患者术前肺功能较优于中年组(P<0.05),但术后肺功能恢复情况较中年组恢复缓慢,2组比较虽有轻微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前生活质量综合评分无差异,术后老年组生活质量评分较低于中年组,但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 行全肺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术后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指标无法完全恢复至术前水平,且≥60岁的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恢复较低于<60岁的患者。因此,临床上在对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时,一定要综合年龄等多方面因素谨慎考虑,并在术后配合相应的放化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死亡率。
全肺切除术;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肺功能;生活质量;影响
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包括有大细胞癌、鳞癌、腺癌,其与小细胞肺癌相比,具有扩散转移晚、生长分裂缓慢等特点,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约占肺癌发病总数的80%左右。目前临床上对非小细胞肺癌疾病缺乏早期及时、有效的筛选与诊断,这也使得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癌症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死率的升高。而临床上多采用全肺切除手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于术后辅助化疗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全肺切除术后也有可能出现并发症,进而对患者术后的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就针对以上现象,将
2009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53例行全肺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2组,再对
2组患者术后1年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09年4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3例,男女比例为39∶14,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8.00±4.31)岁,60岁以下者31例(58.49%),60岁及以上者22例(41.51%);患者肺癌类型为:腺癌15例,大细胞癌4例,鳞癌26例,腺鳞癌8例;PTNM分期为:Ⅱa期7例,Ⅱb期9例,Ⅲa期25例,Ⅲb期12例。
53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肺部肿块穿刺活检、痰脱落检查均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且临床症状表现具有以下特点:(1)行常规肺叶切除术,容易对肺动脉干造成损伤,无法修复成形的可能性大;(2)肿瘤瘤体较大,浸润肺门血管干,行血管成形术比较困难;(3)瘤体较大,累及支气管且累及范围较广,行支气管成形术比较困难[2]。基于以上三点因素考虑,本院均对患者行全肺切除术。
将53例患者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将60岁以下的31例患者分为中年组,将60岁及以上的22例患者分为老年组,2组患者的性别、疾病分型、分期、临床症状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53例患者均行全肺切除术:在全麻后,于患者双腔插管下行后外侧切口,进行右肺全切术患者28例,进行左肺全切术患者25例。其中,共有19例患者行心包内全肺切除术。患者均于术中进行常规系统淋巴结清扫,并科学、合理、适当地对患者进行给予补液。叮嘱患者术后术侧卧位,避免纵隔摆动,促进余肺的充分扩张。
1.3 评价指标 (1)对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术后第3、6、12个月)的血气分析指标进行检测。(2)对患者术前、术后VC、FEV1、FEV1%、MVV等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查与分析。(3)根据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所制定的生活质量调查表,以综合评分的方式,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与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内容包括有:症状量表(疼痛、疲劳、失眠、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功能量表(情感、角色、认知、物理、社会)、经济状况等[3]。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采用“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气分析指标情况 2组患者于术前PCO2、PO2、pH值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年组术后第3、6、12个月的PCO2均较低于老年组,中年组术后第3、6、12个月PO2均较高于老年组,pH值相比差异不明显,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2组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情况 年龄≥60岁的老年组患者术前VC、FEV1、FEV1%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年龄<60岁的中年组患者(P<0.05),但2组MVV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不太明显。老年组在全肺切除术后,肺功能指标下降较为明显,且恢复时间较长,大部分患者在术后需要呼吸支持治疗,但老年组在术后第12个月的肺功能恢复情况与中年组比较无太大差异(见表2)。
表1 2组术前、术后血气分析指标情况
表2 2组患者术前、术后肺功能情况
2.3 2组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2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分别为(57.8±6.12)、(54.5±7.33),2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术后第3、6、12个月生活质量综合评分较低于中年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3 讨论
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全肺切除术,临床上属于一种风险较高的手术方法,针对一些无法进行袖状切除术、肺叶切除术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全肺切除术无疑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应用全肺切除术,可有效地扩大患者的手术区域,进而提高对肺部肿瘤的完全切除率[4-5]。虽然该术式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较为普遍,但术后肺水肿、呼吸衰竭、肺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
在对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时,患者的年龄大小对术后肺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均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本次研究也证明,年龄≥60岁的患者在行全肺切除术后,肺功能的恢复较为缓慢,且大量的患者在术后需要辅助呼吸支持治疗,以提高生存率,促进肺功能恢复[6]。另外,≥60岁的老年组患者其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分也较低于<60岁的中年组患者,老年组患者在术后出现疲乏、呼吸困难、疼痛等症状指标均比中年组患者更为明显,由此可见,老年患者在术后的身体恢复情况也比较缓慢[7]。
综上所述,全肺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患者在术后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指标无法完全恢复至术前水平。且≥60岁的老年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恢复较低于<60岁的中年组患者。因此,临床上在对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时,一定要综合年龄等多方面因素谨慎考虑,并在术后配合相应的放化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死亡率[8]。
[1] 钱永祥.非小细胞癌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J].癌症进展,2012,10(6):627-629.
[2] 王涛.非小细胞肺癌不同肺叶切除术后对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5(5):116-117.
[3] 梁而慷,曹子昂,郑家豪,等.全肺切除术后辅助化疗的5年生存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3,23(5):375-377.
[4] 王德昌.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6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217-218.
[5] 吴军,杨小平,莫绍雄,等.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及全肺切除的临床应用体会[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31(3):302-303.
[6] 桑润生,牛光领.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2,4(6):633-634.
[7] 方寅,谢伟,沙正宏.两种手术方法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7(3):172-173.
[8] 徐宝珠.袖状切除术与楔形切除术治疗支气管肺癌的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2,3(34):266-267.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6.019
山东 253100 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