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合伙人
2014-08-01王清准
◎王清准
春秋合伙人
◎王清准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带领大军伐鲁,齐兵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可管仲把盾牌往身后一顺,遮住屁股,一蹿一蹿地就没影了。齐侯忍无可忍,一怒之下便把他开除军籍。
管仲没皇粮吃了,就跟好朋友鲍叔牙合伙,卖著名的周村烧饼,说好两人每月结一次账,利润均分,但账是管仲管着的。每到月底,管仲便报一堆花账给老鲍,自己昧下大把银子,分给老鲍仨瓜俩枣了事。有了资本,管仲要投身政治了,他选择了当时强势的公子纠,不料最后公子小白“逆袭”了。为了保命,管仲写了自白书,声明与公子纠脱离关系,愿意投靠公子小白。
公子小白当了齐侯,就是后来的齐桓公,桓公上任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任命一个丞相。老鲍在齐国是大名士,他一句话相当于九只鼎的分量,桓公对他言听计从。谁知他一开口却是管仲,把桓公气得冒烟:“不想推荐就拉倒,以为我齐国无人么?”鲍叔牙不着急:“管仲是天下奇才。”桓公又骂:“奇才!我告诉你他是怎么个奇才。随军出征,用盾牌挡了屁股逃跑!”
鲍叔牙笑道:“大王您知道吗,管仲老娘只有他这一根独苗,他一战死,谁供养老娘?忠孝不能两全,既然有那么多人为齐国尽忠,少他一个,齐军也不算什么损失。”
桓公说:“算他孝!他跟你合伙做买卖,做假账,贪污你的银子,这天下人都知道,这又算什么?”鲍叔牙又笑:“这我也知道,只是从来不说破。我有很多钱,做买卖不过是玩,可管仲穷呀。”
桓公说:“算他不贪。但这么多年,他干啥啥不成,吃啥……他也没啥可吃的,一副穷酸相!”
鲍叔牙说:“君子有遇有不遇,管仲一直没有机会。”桓公仍愤愤不平:“公子纠的人全都战死,他管仲不为主子牺牲不算,还写自白书,没气节!”鲍叔牙说:“如果他也战死,您不就损失了一个最伟大的丞相吗?”鲍叔牙振振有辞,桓公倒理屈词穷,只得听老鲍的,任管仲为齐国丞相。
管仲一当上丞相,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从前的萎靡、胆怯、小心眼儿刹那间一扫而光。出现在桓公面前的,是一位精明干练、心计极密、城府极深的超级大腕。
后来管仲病了,病得很重,眼见得没指望救活,桓公来看望,照例说一套宽慰话,然后问:“我想让鲍叔牙当丞相,接仲父的班,怎么样?”
管仲一听,急得不行:“鲍叔人格崇高、人品正派、廉洁奉公,一生从来没有过私字一闪念,中华几百年、齐国几千年才出一个,但是,完美的人肯定有另一个缺点,就是自负。政治从来不纯粹,鲍叔这么纯粹的人,万万不能主政。如果他主政了,自己痛苦,别人也受不了。”
桓公觉得管仲说得很有道理。桓公自己就是一个阴谋权术家,一生中没说过几句实话,思想品德考核一定不合格。管仲就更别提,他贪污腐败,财产比齐国国库还多;他的老婆不计其数,还经常出去吃花酒;跑到外国赌博,赛马赛狗斗蟋蟀。另一方面齐国却在他和桓公的治理下繁荣富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连周天子都得看齐国的眼色行事。如果鲍叔当政,一定要搞“均贫富”。
“那么,谁合适呢?”桓公问。管仲胸有成竹:“隰朋吧。他长得丑,学问既浅又偏,人也十分笨,但是他对那些有各种缺点的人没有厌恶,饱含同情,有宽容心。丞相是大官,大官就要抓大事,什么学问、智慧,鸡零狗碎……这些对小人物有用,对丞相就没用。大木匠不开刨床,大厨师不下厨房,大勇士不摸刀枪。”一席话说得桓公心情畅朗,犹如拨开迷雾见青天。
桓公牢记着管仲的最后嘱托,不让鲍叔牙当丞相,还把佞臣易牙、竖刁、常之巫放逐到成山角,但他也没全听管仲的话,没让隰朋当丞相。
不过,问题接踵而至:没有易牙烹调,他每顿饭吃得没滋味;没有竖刁管后宫,小丫头们就闹翻了天;没有常之巫作保健医生,有个头疼脑热的,连个感冒冲剂都没有人配制给他喝。他坚持,忍着,忍了三年,终于忍无可忍,一个调令,把三个人全部召回首都临淄。见到三位贴身“保姆”,齐桓公幸福得连话都不会说了。好日子才过了一年,桓公就死于易牙、竖刁、常之巫的联手夺权。
(摘自《新史记》 新星出版社图/朱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