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传播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
2014-07-31杨丹霞
杨丹霞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地处边疆,丰富的地理生态环境,加上拥有众多的族源族系、语言语系和复杂的原生社会形态所构成的内涵深厚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他们相互关联而多样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随着二十世纪电声时代的到来,多媒体音乐的传播来到了各个少数民族村落,对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带来了新的冲击,跟随着社会逐渐变革更新的脚步,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本文从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模式、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三个方面来论述多媒体传播对它的影响。
关键词:多媒体 传统音乐 传承模式 审美观念 价值观念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不断变革、转型, 以及西部大开发、城乡间的人口大流动,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大融合逐进发展,更随着电声时代的来临,少数民族地区迎来多媒体音乐的介入,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有不断创新变化的趋势。这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传统音乐的发展自然是有利有弊的,多媒体的介入,让我们更多的人听到了各个地区美妙的民族音乐,也把更多民族文化传播给大家。可是,随着多媒体传播渗入少数民族地区后,我们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从传承模式到审美理念再到对传统音乐的价值观念都产生着变化。
目前,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运用最多的多媒体设备是手机、存储移动播放器(俗称小蜜蜂)、文化部惠民设备(可以同时播放CD﹑VCD﹑DVD等光盘和USB移动硬盘)这三种。其中手机是使用频率和范围最为广的多媒体设备,随着中国网络的发展,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无线网络早就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所以说使用手机是人们使用多媒体频率最为多的多媒体设备。其中,便携性移动设备中除去作为通讯工具的手机外,流行性最广的当属被人们称为“小蜜蜂”的存储移动播放器。在云南,这种微型设备是在近五年内才出现,并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的,它有很多类型可供选择,最基本类型有:不带显示屏的、带显示屏的、带收音(FM调频功能)、不带(FM调频功能)、大存储卡、普通存储卡等。该播放器操作简单,无论是男女老幼,均容易学会,便于携带,可播放MP3/MP4多种格式的音频和视频文件,播放器内置一张存储卡,人们可自行将需要的音频或视频导入该存储卡中,插入播放器中便可使用,因此,成为该地区最为流行的多媒体设备。近几年在云南,政府惠民设备(户外移动音响)在县城一极以上的地区都使用的较多,这种多媒体设备基本是用于城市里的广场舞,可以同时播放CD﹑VCD﹑DVD等光盘和USB移动硬盘,体积偏大且音量也大,所以在广场上进行大规模的广场舞时都在运用此设备。
一、多媒体传播对音乐传承模式的影响
“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与生活、生产、民俗和礼教等深深融为一体,它作为特定人群把握和建构世界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不仅浸透着自己民族的文化个性,而且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被每个民族自觉加以继承的,各民族依据自己的“音乐”概念形成了形态各异的音乐传承体系。” 而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固有的传承模式,大多数的传统音乐都由长辈、同伴、音乐环境等的诸多交流来进行传承,大家在视、听的过程中耳濡目染,谙熟于心,常常都是通过自己的参与实践来获取内在的节律和韵味,而不用任何的书面形式来获取,这样的传承模式在云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很普遍。
不得不说,多媒体的传入让民族音乐在传承的过程中有了更广阔的覆盖面,一直以来,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让我们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口传心授必须要以人作为载体,几乎都是面对面的传习,可在很多艺人劳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不统一的时候,传承工作就要受到影响,而传承范围也较小。再加上民族音乐作为少数民族内心体验外化的一种即兴表达,它本身就存在着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艺人们常常在唱过之后便不记得之前的旋律,而多媒体设备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仅改变了面对面的传承模式,使少数民族音乐在传习的时间和空间上获得了自由,扩大了传承的范围,同时也增强了它的稳定性。
可是随着多媒体设备渗入少数民族各个地区,民族音乐的传承也受到了很多不好的影响。在笔者下乡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著名的本土歌手在每一次表演过程中都随身携带存储移动播放器,在表演的过程中会把自己唱的录下来。笔者对他们这样的行为进行了采访,很多歌手都说这样录下来不仅自己可以反复听加以练习,也可以让同伴们一起听来学习,很多时候如果教唱的老师不在,便可以依靠录音来学习。也就是说,传统音乐的传承不再是遵循其固有的(诸如自然传承、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符号传承、模仿传承)形式多样的传承模式,而逐步趋于相对单一的传承模式,这样会让民族音乐中最为精彩的即兴演唱流失,而且“由于后继者对先辈们一味的模仿,也有可能产生风格上的渐趋雷同,从而失去传统音乐固有的再生功能。” 这样,不仅影响了艺人们的即兴发挥,而且活态的传承模式就受到破坏,民族音乐的传承会变得刻板、凝固。
而笔者建议可以采用一曲多用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多方位的录音,同一个旋律,艺人按照内容的不同录出不同的音乐,呈现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尽量让后人有一些较为宽松的继承环境,避免风格的单一。
二、多媒体传播对音乐审美观念的影响
在电子时代来临以前,云南各个少数民族由于它们独特的生存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使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方式,在对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和生活美的评价上有自己的标准。而对于本民族的传统音乐,这几乎成了他们最大的娱乐方式,因为受到特定生态环境的影响,云南很多少数民族均用吟唱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来交友、娱乐、表达内心情感、消磨时光等。
多媒体的传入,让少数民族音乐多彩了起来,受到外来音乐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很多根据传统音乐改编的新民乐,这种新民乐的出现,通过多媒体的传播,扩大了对民族音乐喜爱的群体,增强了民族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与影响力。其次,多媒体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后,也让各个民族听到了互相之间的音乐,让其增进了民族音乐之间的交流,各民族在欣赏互相音乐的同时,通过评判美,发挥了审美能力,增强了相互的审美情趣,也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与水平。endprint
随着多媒体的传入,多媒体音乐的传播会将许多先进的思想观念与现代文明源源不断地传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从而迫使其改变以往固有的对传统音乐的审美理念。在笔者下乡考察的过程中,很多外来的、非本民族的音乐,或者是用民族曲调改编的一些新民乐也成为了民间歌手表演的节目之一,而且这样的表演让很多地区的少数民族歌手认为是比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更好的表演。例如:红河县哈尼族把革命战争时期的陕北民歌《拥军秧歌》用哈尼语唱出来,再加上一些民族的舞蹈动作来表演,还把河南民歌《编花篮》用哈尼语改编成哈尼族的酒歌;楚雄彝族的左脚调也是如此,传统的左脚调渐渐被人们遗忘,而一些加入流行元素改编的、用汉语唱的新调子却被大家广为传唱。这样的例子在云南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存在,笔者在近年来每去到一个地区考察都会听到民间艺人唱这样的音乐,而在采访的过程中,不少地区的民间艺人认为,传统的民族音乐不好听,也不流行,只有这些改编的才是好的、时髦的、别人喜欢的。这样审美观念的改变使以往动人的传统音乐元素没有了原始、古朴的审美元素,很多地区对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审美理念已逐步被流行音乐的审美取向所替代。
多媒体的音乐的传入虽然让各个少数民族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增进了民族音乐的发展,可这样也让其天生的审美理念产生了变化,使少数民族地区传统观音乐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音乐逐渐大同、一体化,同时淡化了民族地域的特点和民族音乐的多样性。笔者认为在发展融合的过程中,各个民族要注重保留本民族文化地域性的特点,发展固然重要,但保留本民族的特点和多样性,维持住本民族的根本美才是最重要的。
三、多媒体传播对音乐价值观念的影响
自从多媒体传播进入少数民族地区,电视机、网路的覆盖不仅使少数民族对外界有了更多认识,也让外界更多的了解了少数民族文化,再加上国家对民族文化的重视,不少比赛或是节日演出都会邀请民间歌手来表演,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亲自下乡来到少数民族地区采风,这些都为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笔者下乡过程中也发现,较为出名的民间歌手家里都会比别人家条件好一些,而且在村里的地位也很高,这让他们觉得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是改善生活、赚取金钱的一条好路子。这样的改变让更多的少数民族人群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认为本民族的文化是受到重视的,这样也逐渐增强了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感,而这样的认同感会让更多的人愿意来学习本民族的音乐,从而也就推进了民族音乐的发展。
可是,媒体的传播也让本民族的传统音乐从以前单纯的价值观念转变为带有商业性的价值观念。近两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引得众多旅客络绎不绝、纷至沓来,外来游客不仅打破了原生态民歌的生存常态,外来的时尚生活正影响甚至改变着当地人的思想观念,使他们不再崇尚原来的生活状态,使原本自信的民间文化更加失落,村里的年轻人受主流文化的影响,会唱本族民歌的人越来越少。更为严重的是而许多节日歌曲、情歌,甚至宗教歌曲、丧葬乐舞等统统进入了餐厅、景点、星级酒店等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场合,把原本在特定场合,特定时间才能表演的民族传统歌舞演变成为一种带有较强商业属性的旅游乐舞。
这样的价值观念的改变让我们对于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担忧,原本美妙的民族传统音乐变成了赚取金钱的工具,原本庄重严肃的宗教音乐、祭祀歌舞也演变成了商业性的演出。“尤其是在它与传播媒介两相结合以后,其所具有的娱人与自娱特征就会凸显无疑,这在无形中也会更加具有商品社会的经济潜力而被乐商们培育、改造成为文化品牌推向市场,从而也就加速了它的变异或消亡的速度。”当然,笔者也不否认这样的商演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改善了少数民族原本穷苦的生活,也增强了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这确实为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生命力,可是这样的演变发展让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变成迎合大众的演出,也让失去了最初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四、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意识到多媒体的传入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多媒体的介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云南的少数民族音乐,也让云南的少数民族音乐受到了外界的影响。传承模式的改变、流行音乐的渗入、商业价值观的理念都逐渐影响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此外,多媒体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还将导致局内人与局外人以往的某些共识产生根本性的动摇。可是,笔者也不否认多媒体音乐的传入让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有了一股新的生命力,从政府到学者再到广大群众,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民族文化的宝贵。然而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受到外界高度重视,同时在多媒体的渗入下,如何让它健康良好的发展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所以只有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我们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才能在多媒体的渗入下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凌飞.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自然传承[J].云南社会科学,2002,(04).
[2]杨民康.从云南民歌发展现状看其传播方式与空间范围[J].音乐探索,2009,(04).
[3]桑德诺瓦.对一种民族宗教唱腔的个案研究与思考——兼论多媒体音乐传播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