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灵深处构建诚信基因
2014-07-31毛世英
毛世英
诚信,作为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构成了践行其他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自古以来,诚信被公认是立人、立国、立业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说的“民无信不立”,若没有诚信,真善美慧的价值观就会失去基础。从心理层面看,诚信同样构成焕发人性正能量、和谐人际关系、保持心理平衡、提高智商和情商的心理基石,而要在诚信缺失的时代奠定这块基石,每个人须自觉地将诚信植入灵魂深处。
讲诚信须先摒弃“厚黑学”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缺失”或“诚信危机”的说法及案例常见诸报端,令国人的神经反复受到如电击般的刺激。
一些人不讲诚信、弄虚作假的动机,从心理层面看,就在于为谋求名利而不择手段,为贪图小便宜甚至不惜将良心、道义、人格等弃之脚下。究其社会心理根源,与封建文化中浓厚的厚黑学意识形态息息相关。一些人崇拜传统文化中的谋略之术,对封建官场中玩弄权术、阳奉阴违之类信奉至极,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的官场及商战中,导致各种坑蒙拐骗、造假作秀、欺上瞒下、玩潜规则、敷衍糊弄、抄袭剽窃、贪得无厌、寡廉鲜耻推卸责任等现象的出现。这种厚黑心理目前在社会上仍占有相当的市场,并形成了一种带有厚黑文化特色的社会潜意识,构成诚信危机难以根治的一种消极文化心理。
深谙中国古代政治要领的武侠大师金庸,在《笑傲江湖》一书中塑造的岳不群等人物形象,则可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在《笑傲江湖》中,岳不群是华山派掌门,号称“君子剑”。他表面上行侠仗义、嫉恶如仇、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有着儒者风范,实际上却是一个工于心计、两面三刀、阴险毒辣的卑鄙小人,为获取武林秘籍不惜玩弄诡计、栽赃嫁祸、杀人灭口,为称霸武林,更是韬光养晦、暗渡陈仓。尽管他靠偷练邪功击败所有竞争对手,当上五岳盟主,最终仍落得一个身败名裂、众叛亲离、家破人亡的下场。金庸曾在小说后记中说道:“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并非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作为政治人物化身的岳不群,其伪君子形象在现实社会中颇有代表性。他赖以制胜的辟邪剑法,实质是暗喻官场厚黑学,所谓“欲练神功,引刀自宫”,其实就是首先让人阉割掉人性得以延续发展的根本要素——诚信,变成翻脸无情、六亲不认、反复
无常、表里为奸的“精神太监”,为达私欲不惜编造种种冠冕堂皇的名义,并将之凌驾于人伦、孝道、师道、爱情、友情之上,以违背人性的卑鄙手段来谋取胜利。
在厚黑型文化潜意识的影响下,现实中许多弄虚作假者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岳不群的影子,其成功多少是以泯灭良心和人性为代价的。但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虽然他们时时在谋算怎样为了自己而牺牲别人,而命运之神却常常使他们自己最终也成为牺牲品。”也如《格言联璧》中所言:“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未免灾及其身;设阴谋,积阴私,伤阴骘,事事皆阴,自然殃流后代。”
讲诚信须在灵魂深处坚持
现实中,厚黑文化得以大行其道,是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由于市场经济缺乏行之有效监督机制等原因导致的消极影响,许多人对他人抱持不信任、怀疑、猜忌、防范、戒备的心理,这大大妨碍了人们坚守诚信的心态。其实,诚信是相互的,要使别人相信你,你首先要以诚待人,相信别人。
有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随手拿起一只碗与另一只碗轻轻碰击,随即发出沉闷、浑浊的声响,他失望地摇摇头,然后又去试下一只碗……他挑遍了店里所有的碗也没有找到令自己满意的。老板非常纳闷地问其原因。他说这是一位长者告诉他的挑碗诀窍,当一只碗与另一只碗轻轻相碰时,发出清脆、悦耳声音的一定是只好碗。老板拿起一只碗递给他,笑着说:“小伙子,你用这只碗去试试。”他依言行事,结果手中的每一只碗都在轻轻碰撞下发出悦耳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呢?他问老板。老板笑着说:“道理很简单,你刚才拿来试碗的那只本身就是次品,用它试碗声音必然浑浊。你想得到一只好碗,首先要保证自己手中的一定是只好碗。”
人心就像是碗,信任就像是清脆、悦耳的声音,只有用真诚的心与另一颗心相碰撞,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如李嘉诚说:“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诚然,现实中确有一些虚伪处世之人,但这不构成我们不讲诚信的理由。正如老子所说:“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就是说:对值得信任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值得信任的人,我也相信他。这样可以使人人守信。
反之,如果我们与他人交往时总是抱有怀疑、猜忌的心理,那就像是用残次的碗相互碰撞,听到的必然是沉闷、浑浊的声响。讲诚信,首先是要忠诚于自己,而不是指责别人,若自己不讲诚信,如何要求别人讲诚信呢?
讲诚信重在从我做起,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我们秉承人本理念和良心良知,自觉认识和抵制传统厚黑文化、权谋哲学的不良影响,真正将诚信理念植入灵魂深处。这要求我们能够从心理上战胜来自内心和外界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坚信良知,固守底线。诚信是立人立业的基础,是做人起码的道德底线。在当今遍地虚伪、“破戒容易持戒难”的时代,要守住这一底线,需要我们有面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傲骨和勇气,敢于舍弃一切物质利益的诱惑、压力。待人行事正大光明,“事无不可对人言”。
明辨因果,知晓取舍。丹麦人的幸福指数极高,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讲诚信。诚有诚报,假有假报,虚伪的种子绝对不可能开出幸福的花朵,如《楞严经》中所说:“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古人也说过:“机深祸亦深。”要想真正获得人生的幸福,诚信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前提,应将此作为一种信念或信仰牢牢植入到灵魂深处。
坚持原则,灵活运用。讲诚信,并不意味着没有秘密或隐私可言。讲诚信需要有良心和智慧的指导,在不违背诚信原则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通。唯有诚信,在社会活动中制定和运用各种谋略才具有积极意义。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善意的谎言有时反能体现忠诚,而恶意的真话有时比谎言伤人更甚。
反省自我,管好自己。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与其谴责一些人的贪婪无耻,不如多多反省自己是否坚持了道德底线,忠诚于自己,是否抵制了各种形式的虚伪、造假和钻空子,有没有弄虚作假的行为等等。如果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能多做自我反省,从一点一滴做起,整个社会必然会迎来一个诚实守信、幸福快乐的春天。 责编/王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