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贷款内外部风险来源与防范

2014-07-31降艳琴刘洪锋任伟峰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20期
关键词:防范机制贷款风险小额贷款

降艳琴+刘洪锋+任伟峰

内容摘要:农村贷款风险一直难以化解,一方面源于农户经济与素质的双重薄弱,另一方面由于银行管理与评估的困难性。本文从我国农村贷款风险的源头出发,系统分析风险的来源,并深入探究当前农村贷款风险的防范措施及问题,且在基于风险来源与当前防范措施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我国农村贷款风险主要源于农村还贷信用的缺乏以及银行的评估虚置,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加强风险评估的第三方专业风险评估机构的介入。

关键词:农村 小额贷款 贷款风险 防范机制

引言

金融供给严重不足,贷款缺口非常大,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瓶颈。农村贷款难主要因为农村贷款风险无法有效规避,银行农村贷款呆账率居高难下。

国内许多学者对农村贷款风险作了研究,主要涉及贷款风险表现、风险控制以及担保机制等。曹琳(2013)认为我国农村贷款风险主要表现为贷款管理不到位、贷款信用评级操作不规范、农业生产风险以及农户信用意识淡薄等。张志军(2012)认为银保合作可以有效分散风险。胡雪梅(2012)认为联保模式能有效降低农户贷款的信用风险。耿帅(2011)发现对农村的住房、大棚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贷款抵押试点推广效果良好。李玉虎(2010)研究了我国农村的贷款担保机制,其占农村贷款的72%,是农村贷款的主要形式。高飞(2009)认为农村贷款难主要是因为农村抵押担保难,缺乏配套的风险转移、补偿机制。综上所述,由于无论何种贷款方式总存在制度漏洞以及人为道德风险,农村贷款风险的规避和分散,除了要依靠创新贷款方式、完善贷款管理,更需要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灵活的风险防范机制。

我国农村贷款风险来源分析

根据风险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将农村贷款风险来源分为四种:不能正常还贷、抵押不能变现、担保无效、银行内部风险。

(一)不能正常还贷

不能正常还贷指由于贷款人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在银行贷款拨出后在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和法律程序之后,其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这种风险可能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贷款人信用风险,即能够还款但因其缺乏信用,拒绝按时还贷;二是农业生产风险,即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贷款人农业生产收入降低或者没有收入,无力按时还款,从而只能部分还贷或者完全不能还贷;三是贷款人可能遭遇农业生产投资以外的风险,比如家人出现重大健康问题,或者突然遭受其他巨额损失等。

(二)抵押不能变现

抵押不能变现,即抵押权不能正常实现,其风险主要源于抵押物的品质或者其所处环境问题,这在农村非常普遍。抵押物的品质问题是指无论抵押物放在何种位置,其都很难变现,这是农村抵押物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农作物生产设备等。抵押物的环境问题是指虽然抵押物具备足够价值,但是由于其不可移动性,无法在所处环境变现,比如农村居民的住所,虽然价值很高,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出卖房屋抵押变现非常困难。抵押物的品质问题导致农村抵押贷款难以进行,容易变现的抵押物难以找到,农户手中可以作为抵押物的非常少。抵押物的环境问题导致农村即使有合格的抵押物,由于难以实现交易也无法实现抵押贷款。这二者严重限制了农村抵押贷款的发展。

(三)担保无效

担保人是贷款人和银行以外的第三人向银行承诺,当贷款人不按时履行债务时,其负有连带责任,必须代为还款的责任人。担保人风险主要源于以下方面:第一,担保人不愿意承担责任,拒绝代为还款;第二,担保人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无力偿还贷款。

(四)银行内部风险

银行内部风险主要源于银行的管理不善,银行工作人员或者有关机构操作,刻意违规贷款,或者银行管理存在漏洞。具体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关系贷款,违规为不符合贷款要求的人办理贷款,事实上这些贷款人资格不足,不具备良好的还款信用或者还债能力;二是政策性指令贷款,指定银行给不符合贷款要求的贷款人贷款,其由于偿还能力有限或者有不良信用拒绝按时还款或者拒绝还款导致还款困难;三是银行本身管理系统存在漏洞,不能做好贷款人资格调查,导致贷款人利用虚假信息从银行成功贷款,其由于信用问题或者还债能力有限,只能部分还款或者完全不能还款。农村贷款个人的信息核实难度大,主要因为收入比较杂,来源多,调查取证难。个体经营户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缺失,经营数据不齐全,所以信息调查难度大。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性,银行一般要求政府相关机构或者其他组织出具盖章证明,但是其实政府相关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对贷款个人情况也不了解,而其出具证明并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所以一般给予满足,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虚假度。银行对于农村贷款的信用评级体系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没有真正实行。除了有大额拖欠贷款的不良记录,否则信用为良好。这也给银行信用调查增加了难度。此外,农村生产风险率难以估计,无法准确测评,并且一旦发生,受灾严重,银行无法立即作出风险预警反应。

当前农村风险防范现状

(一)以缩代控

综合当前农村贷款防范措施,银行以缩代控的措施非常明显:提高贷款条件,缩小贷款额度。以缩代控虽然可以降低风险,同时也影响贷款发放,影响贷款机构发展,同时由于需求资金得不到保障,农村发展也遇到阻碍。提高贷款要求主要表现在提高个人申请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担保条件、抵押条件等。压缩贷款额度是指面对同等的贷款条件人,农村贷款额度小于城镇贷款额度。

(二)分散或转嫁风险

转嫁风险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第一,转嫁风险,即通过联合保险公司,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而保费由贷款人承担,或者将贷款演变成金融衍生品进行再次销售,将风险转嫁给金融衍生品购买者;第二,联合贷款,所有贷款人都负有同等偿还责任,或者向集体组织贷款,贷款由集体组织以单位的形式还款;第三,追偿。追偿措施包含几个方面:第一,向贷款人追偿;第二,向保证人追偿;第三,拍卖抵押品;第四,向法院提出追偿。endprint

(三)区域轮岗

关键岗位区域轮换,防止暗箱操作,是银行完善员工管理,化解操作风险,规避内部人为风险的重要措施。区域轮换主要针对分支机构的领导人。通过跨区域换岗,规避其在当地由于任期太久关系网太宽而进行暗箱操作的风险。对于特定分支机构内部的人员,也实行轮岗,定期实行跨机构跨部门进行轮岗,以加强内部监控,防止道德和操作风险。

(四)证明代替调查

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性,银行一般要求政府相关机构或者其他组织出具盖章证明,但是其实政府相关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对贷款个人情况也不了解,而其出具证明并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所以一般给予满足,有为了满足个人利益也愿意出具假证明,所以许多证明真实性很难保证。

中国农村贷款的风险防范对策

(一) 建立第三方参与的风险评估体系

第三方参与是指银行通过专业风险评估机构对贷款人的风险进行评估。银行贷款风险的产生最重要的原因是银行资料考察形同虚设,基本靠各种证明文件来评定信用等级。银行可以利用专业的风险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这有以下优势:第一,评估机构与贷款银行无直接利益关系,因此可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第二,专业优势,降低评估成本;第三,分散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机构要对自己的风险评估报告负责,如果因为风险评估失误,风险评估机构必须承担一定责任。

基于特定对象的风险评估模型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是断定贷款风险度的衡量指标。由于农村的信用信息记录有限,并且收集困难,评估机构只能尽可能获得更多的资料来评判,所以无法将复杂的模型套用到农村个人贷款的风险评估中。花费过多成本去收集信息来应对小额贷款对于银行的盈利来说也是不利的。基于农村的现实特点,农村小额贷款的风险评估应该需要一个简化的模型。

本模型的建立是基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浦·科特勒的权重因素计分法进行修正的。在修正的风险评估模型中,其步骤为:第一,列举风险产生的因子;第二,以百分比的形式标注每个因子的权重;第三,通过调查和分析对每个因子的风险进行评分,分数越高,风险则越高;第四,对权重与因子相乘并相加,得出总的风险值;第五,将风险值处于最高风险值得出风险率。

假设农村小额贷款的风险来源有X1、X2、……Xn等N项指标,这些指标涉及贷款个人或单位的基本情况。每一项指标Xi的风险比重为Ki。假设,每一项指标的最高风险为5分,评估机构针对贷款个人或者单位所对应的指标评分为Qi。风险评估模型最重要是风险评估指标X以及风险比重K设定的科学性。那么对于贷款个人或者单位的贷款风险计算模型为:

风险率评价指标为:

风险评估必须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性。银行和评估机构对农村小额贷款的具体分析进行设定风险指标,应该包含了可能存在的所有风险因素。此外,各项指标的比重须经过银行和评估机构进行深入分析所得。第二,操作性强。对于这些指标、因素无论是客观数据还是主观评价,都可以基于调查数据获取,评估机构可以根据资料进行评分。第三,灵活性强。在评估机构或者银行发现新的风险指标可以及时更新。此外,应该建立网络信息评估系统。在贷款产生后,如果发现贷款人的某项指标发生变化,只要在风险评估模型更改其中一项数据即可通过评估模型系统自动获取数据。如果风险超过银行规定预警值,系统会自动提示,评估机构及银行可立即做出反应。

(二)加强农村贷款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体系是基于贷款人因风险数据发生变化而导致风险率发生变化后能及时反馈到银行的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由银行和评估机构共同响应。首先评估机构关注贷款人的风险指标变动情况,一旦发现变动及时对变动指标进行更改,并通过系统直接反应给银行。银行收到风险信息后,按照规定程序采取措施。风险管理体系需要评估机构及时跟踪贷款人的风险指标。银行的管理作用在于督促评估机构及时更新信息,同时对更新的信息作出及时反映。由于农村普遍存在抵押物难寻,自然风险过大的问题,银行应该加强风险分散措施的研究,创新分散模式,包括保险风险转嫁策略和非保险转嫁策略。

(三)建立第三方介入的农村贷款风险防控体系

第一,银行对贷款人的监督,即贷款人风险指标发生变化,其风险率超过银行规定红色预警时,银行采取措施;第二,银行对评估机构的监督,即银行及时督导评估机构及时更新贷款人风险指标的变动情况;第三,银行内部监督机构监督评估机构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以及银行是否按照评估报告进行贷款,是否存在暗箱操作,是否及时向贷款人发出风险预警;第四,评估机构同时对银行具有监督权利,其发现银行做出违反规定的操作时提醒银行按照正确操作进行,如发现人为违反规定进行暗箱操作则其可以向银行内部监督机构反映。

参考文献:

1.曹琳,郝飞熊.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风险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3(17)

2.张志军,于涛.农村贷款中的银保合作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2(6)

3.胡雪梅.联保模式下的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4.耿帅,冯婷婷.寿光农村贷款抵押物创新改革[J].银行家,2011(7)

5.李玉虎,向志勇.我国农村贷款担保机制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4)

6.高飞.对完善“三农”贷款担保机制的调查思考[J].银行家,2009(6)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范机制贷款风险小额贷款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商业银行个人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防范校园网络贷款风险的机制研究
银行信用担保贷款风险及有效控制
新媒体环境下谣言的传播
山东:首次表彰小额贷款先进 累计发放贷款471.16亿元
商户小额贷款信用评价模型
河北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