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构《文化生活》耕耘精神家园

2014-07-31陈宏亮

关键词:文化生活中华文化民族

陈宏亮

摘要:《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对于个人的生活来说,文化是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对于每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标志。全书内容较多,点散难理,复杂难清。因此,将之进行整理归纳,重新建构,对于全面、深入理解课本内容并践行于生活意义重大。

关键词:解构;文化生活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2-015-2由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编著的《文化生活》一书,以中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为热点,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公民参与文化生活与进行精神文化生活所需的文化素养,设置了四个主题单元,建构了以文化学科知识为支撑、融合相关学科知识的课程模块。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依托教材四个主题单元,重新整合教材知识点,建构了文化生活整体结构。如下图。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人创造的、所有的文化现象,文化活动都与人相关。从内涵的角度来说,它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相对于经济与政治而存在。从外延上来说,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意识形态性质部分,二是非意识形态部分。这一部分内容浅显明白,不作过多阐述。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发展与文化的建设是纵贯全书的三条红线,点散难理,复杂难清,对其进行整理归纳,重新建构,意义很大。

文化的作用,其知识点分散在全书的十课之中。对于其结构,我们运用了哲学的一般性与个别性相结合的辨证思维方法来建构。

从一般性的角度来说,对文化作用的理解,要始终坚持“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的实践中转化成物质力量”这一核心观念,并从对社会的发展和对人的成长两个方面来理解,而对社会的作用,又表现为与①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交融上,②对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上。对人的影响,分七个方面:①文化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影响人;②它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③它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④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⑤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⑥面对文化的作用,我们要自觉学习,主动感悟;⑦“三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综合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诸如学习“最美乡村医生”的精神,践行于本职工作,就可以从以上七个方面分别给予论述。

从个别意义上来谈谈文化的作用。首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因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和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意义重大。其次,传统文化因其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而成为维系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例如,我们的春节,合家团聚,其乐融融,辞旧迎新,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进一步感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第三,中华文化的作用,以其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使得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第四,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当然,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维系中华各族人们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强大精神动力,它是中华民族之魂。第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它是强国的必由之路。最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对于文化的发展,也要从一般性与个别性两个方面来说明。从一般性上,横向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纵向上说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而透过文化的时空,其实质是文化的创新。个别性上,文化的发展又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个别性的文化发展与文化的建设是内容重叠的。

从横向上来说,因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因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其作用也是显性的,促进本民族的文化发展,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文化竞争力;又有利于世界文化繁荣,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和平发展。但是,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过程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像中国的孔子学院赢得世界的尊重;中国杂技走出国门,屡获大奖。封闭保守,民族虚无是绝对不会有民族文化的春天。从纵向上来说,对待传统文化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此过程中,要结合时代丰富、发展。文化的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是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对于文化的建设,从国家与个人两个维度,分四个角度展开叙述,这四个角度是,继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部分内容是全书的核心,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复杂的。我们用“一条主线,两对关系,三项作用,四项措施”来点睛。一条主线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两对关系是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文化现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三项作用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四项措施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措施,净化文化环境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措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首先是如何弘扬民族精神,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与时代同前进,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更要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第二,净化文化环境,发展大众文化。遵循弘扬的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我们要发展先进文化,支持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优先发展教育科技,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提高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公民的角度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三,发展先进文化的问题。当然,首先是方向问题,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立足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学习借鉴世界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推动文化发展;建设和谐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最后,对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熏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贯穿全书,我们要全面认识教育的文化力量。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力量。对于经济,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对于文化与人,教育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文化交流,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对于文化传承,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点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民性作用;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教育提升人的科学文化修养,促进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推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建构《文化生活》知识整体结构,宏观把握教材,高屋建瓴,纲举目张,微观深入,大开大合。对于全面把握全书主旨,聚焦文化实力和竞争力,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生活中华文化民族
MINORITY REPORT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存问题探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丰富村民日常文化生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传承 民族 文化
以《文化生活》为依托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