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度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核心内容研究述评

2014-07-31易庆竑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自带挑战报告

易庆竑

外文综述

● 引言

2014年4月14日,新媒体联盟(NMC:New Media Consortium)和学校网络联合会(CoSN:Consortium for School Networking)在惠普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合作发布了《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年度基础教育预览版》(NMC Horizon Report > 2014 K-12 Edition Preview)。本文摘编了该预览版的核心内容,简要阐述了未来五年基础教育领域主流应用技术及教育发展趋势,综述了2014年度地平线项目的实施方法、过程、特点,并对近六年来该项目发布的基础教育版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比较分析,力图从深化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水平、提高基础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改进学术研究等方面讨论地平线项目带给我们的启示。

● NMC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项目简介

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项目(Horizon.K-12)是新媒体联盟专注于甄别全球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各种挑战,并揭示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兴技术和实践应用的一项重大科研课题。自2009年发布第一期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以来,每期报告在形成过程中,NMC团队和专家编委会都将对大量的专业资源、学术动态和实践现状进行充分、深入的研究与交流,直至达成强烈共识,并将研究成果融入报告之中。每期报告都围绕未来五年内可能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展开讨论,其体例是一致的,具体形式如下:每部分先讨论影响教育教学、学习及相关突破性研究的总体情况,然后提供具体的技术应用案例,最后提供拓展阅读的材料。报告中每类技术下所举的案例及阅读材料都展示了相关实践的进展情况并给出了详细信息的链接。在报告的最后一部分,专家编委会详细阐述了本报告使用的研究方法。整个地平线报告研究过程中涉及的资料和信息,如研究数据、中期主题、前期话题预览以及最后出版的报告等,都可免费下载。

● NMC地平线报告2014年度基础教育项目简介

1.NMC地平线报告2014年度基础教育(k-12)项目维基简介

(1)地平线项目维基(Wiki)简介

地平线项目维基(Wiki)是NMC地平线报告专家委员会成员的主要工作平台。同往年一样,2014年度的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项目Wiki网址为http://k12.wiki.nmc.org/。Wiki平台为散布在世界各地的项目专家展开日益深入的讨论提供了充分的参考工具和资源保障,直至6月18日发布NMC2014年度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

(2)地平线报告新闻剪报——当前的新闻及参考文献

专家委员会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各种新闻剪报,如当前的新闻及参考文献。专家委员会将审查这些资源作为背景研究的一部分,并从具有Wiki签名的资料中甄别出重要的参考文献。相关资源包括:新兴技术、挑战和趋势、发表的技术观察名单、流行文化中的技术、报告和研究、杂记──故事、案例、令人深思的事、关于未来的文章和采访等,内容极为丰富。

2.NMC2014年度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k-12)项目专家委员会

(1)成员组成

2014年度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项目的专家委员会由分布在18个国家的52名成员组成。其中,大部分成员来自美国(30名),另外,澳大利亚4名,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巴西各2名,比利时、爱尔兰、危地马拉、丹麦、南非、挪威、中国、乌拉圭、哥伦比亚、印度、新西兰、新加坡、匈牙利、荷兰各1名。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从定期监测的各种信息源和精选的新闻剪报中获取丰富的研究资料,并利用Wiki平台进行互动、交流、研讨,直至达成具有强烈共识的主要观点。其中,中国的专家来自上海协和国际学校(Concordia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Shanghai)。

(2)地平线报告沙盘

专家委员会根据各位成员对下面列出的四个研究问题的回应完成第一轮投票,形成2014年基础教育(k-12)专家委员会关注的主要技术主题(Horizon Topics)。这四个问题分别是:①在未来五年里,在基础教育(K-12)领域,哪些关键技术对教学、学习或创造性探究而言是最重要的?②在我们的名单中漏掉的关键技术是什么?③你希望对基础教育(K-12)实现教学、学习和创造性探究等核心任务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的趋势是什么?④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你认为基础教育(K-12)在教学、学习和创造性探究方面面临的关键挑战是什么?

专家委员会通过收集、整理各位委员对上述问题的回应,整理并罗列出在未来五年内可能对基础教育(k-12)领域教学、学习或创造性探究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系列技术。

例如,针对问题1,专家委员会要求成员按照维基网站列出的链接查看每种技术的描述和讨论,并根据每一主题页的问题及其提示,从评论列表中至少挑选出5种技术,为投票选出中期主题奠定基础。2014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项目通过一轮投票共收集到7大类43种技术主题,这些技术主题都由专家委员会通过Wiki平台(网址:http://k12.wiki.nmc.org/Horizon+Topics)及时分类发布。7大类技术的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2014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K-12 Edition)自2014年1月17日召开专家委员会正式启动研究,到6月18日隆重发布研究成果,历时153天。其中,最重要的是1月24日至2月10日,专家委员会成员汇总研究资料和数据,并回答研究问题;2月11日至23日,专家委员会进行第一轮投票排名,产生中期结果(主题);3月18日至23日,专家委员会做出最终排名;4月14日,新媒体联盟发布《地平线报告2014年度基础教育预览版》(NMC Horizon Report > 2014 K-12 Edition Preview),完整的正式版本在6月18日隆重发布。

3.NMC2014年度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k-12)版中期主题(Semifinalist topics)及最终排名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年度基础教育项目组针对第一轮投票产生的主题及其相关技术进行第二轮投票形成中期主题(Semifinalist topics)。然后,专家委员会再在中期主题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次投票确定最终排名,即6种关键趋势、6种重要挑战和6种新兴技术。

(1)中小学教育技术正在加速采用的关键趋势

关于近期关键趋势的中期主题有:数字传输日益规范、教师发展的期望、社会媒体的日益普及和转向深度学习的方法;中期关键趋势的中期主题有:教孩子代码日益重要、更加关注开放内容、更多使用混合学习设计和增加对个人技术的偏好;长期关键趋势的中期主题有:改变教室的物理布局和家具、个人电脑的大规模改造、加速直观技术、反思学校如何工作。投票结果详见表2。

表2 中小学教育技术正在加速采用的

关键趋势

时间 关键趋势

近期(1~2年) 反思教师的角色

转向深度学习的方法

中期(3~5年) 更加关注开放内容

更多使用混合学习设计

长期(5年及以后) 加速直观技术

反思学校如何工作

(2)阻碍基础教育(k-12)采用技术的重大挑战

关于阻碍中小学采用教育技术的重大挑战结果分为三大类:①可解决的挑战。主题有:实境学习、混合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教师的数字流畅性太差、个性化学习;②困难的挑战。主题有:复杂的思考和沟通、公众和政策对隐私的担忧增加、扩展教学创新、学校基础设施资源不足;③恶劣的挑战。主题有:平衡生活的相连和独立、改变高中当前的信用体系、来自新教育模式的竞争、保持教育相关。投票结果如表3所示。

endprint

表3 阻碍基础教育(k-12)采用技术的重大挑战

难度 重大挑战

可解决的挑战 创造真实的学习机会

整合个性化学习

困难的挑战 复杂的思考和沟通

对隐私担忧的增加

恶劣的挑战 来自新教育模式的竞争

保持正式教育相关

(3)可能对基础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

在中期主题中,关于近期(≤1年)的新兴技术有:自带设备、云计算、移动应用程序、平板电脑;关于中期(2~3年)的新兴技术有:三维打印、游戏和游戏化、学习分析、创客空间;关于远期(4~5年)的新兴技术有:软性显示器、物联网、虚拟和远程实验室、可穿戴技术。最后,通过投票得到近期、中期和远期形成的主流应用技术如表4所示。

综上所述,关键趋势、重要挑战和新兴技术是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联系。认真学习并深入研究历年的地平线报告,对于我们开拓视野、激活思维,促进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 启示

如表4所示,自带设备(BYOD)首次出现在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的新兴技术排名中,且与云计算同列于一年内的主流应用。换句话说,自带设备不仅能充分利用学生家庭拥有的移动设备,自带设备和云技术对改变课堂教学结构、重塑师生关系、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将产生巨大影响。

笔者注意到,“移动设备”连续出现在2009~2011年的新兴技术排名中,“平板电脑应用”和“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同时出现在2012的排名中,“移动学习”出现在2013年的排名中。这些新兴技术主题跟2014年提出的“自带设备”在技术指向上是一致的,其本质是支持“移动学习”。与此紧密相关,“云计算”也是关注度极高的一个主题,先后出现在五年的报告排名中。自带设备和云计算结合,可实现课程教学资源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配置。这一策略的理论渊源是美国教育家布鲁姆1984年所提出的“一对一”学习理论。一方面,自带设备(BYOD)成为学生学习、交流的最好“搭档”,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可使学生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自带设备(BYOD)采集学生学习动态数据,达到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为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个别化教学提供依据。可见,自带设备能够较好地满足学校“一对一”教学的需要。

事实上,自带设备(BYOD)源于近年来在企业界兴起的一种政策,即允许员工携带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到办公场所,并可以用这些设备获取公司内部信息、使用企业特许应用。后来,自带设备这种策略被一些学校采用,特指学生在学校里使用个人自带智能设备的行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众多教育企业和网站针对移动设备开发出大量学习程序、平台和课程;另一方面,学生群体越来越普遍地拥有家庭购买的移动设备——智能终端,如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由于智能终端的屏幕可触且易于使用,即使幼儿也能轻松地用来互动交流,这就为中小学普遍采取自带设备这一支持移动学习的管理策略奠定了基础。学生自带设备连入互联网,学校通过云平台开放教育资源,资源的提供者和消费者都不再受时空限制,所有学生的开放、合作和高效学习随即成为现实。

总之,出现在最终排名中的所有新兴技术均可视为经过“百里挑一”的激烈竞争后最终胜出的主题。实践证明,这些信息技术正是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不可或缺的主流技术,忽视或弱化这些新兴技术的应用将是十分有害的。因此,深入研究并推进这些新兴技术的实践应用,对我们顺应关键趋势、应对重要挑战,探索、规划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endprint

表3 阻碍基础教育(k-12)采用技术的重大挑战

难度 重大挑战

可解决的挑战 创造真实的学习机会

整合个性化学习

困难的挑战 复杂的思考和沟通

对隐私担忧的增加

恶劣的挑战 来自新教育模式的竞争

保持正式教育相关

(3)可能对基础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

在中期主题中,关于近期(≤1年)的新兴技术有:自带设备、云计算、移动应用程序、平板电脑;关于中期(2~3年)的新兴技术有:三维打印、游戏和游戏化、学习分析、创客空间;关于远期(4~5年)的新兴技术有:软性显示器、物联网、虚拟和远程实验室、可穿戴技术。最后,通过投票得到近期、中期和远期形成的主流应用技术如表4所示。

综上所述,关键趋势、重要挑战和新兴技术是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联系。认真学习并深入研究历年的地平线报告,对于我们开拓视野、激活思维,促进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 启示

如表4所示,自带设备(BYOD)首次出现在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的新兴技术排名中,且与云计算同列于一年内的主流应用。换句话说,自带设备不仅能充分利用学生家庭拥有的移动设备,自带设备和云技术对改变课堂教学结构、重塑师生关系、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将产生巨大影响。

笔者注意到,“移动设备”连续出现在2009~2011年的新兴技术排名中,“平板电脑应用”和“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同时出现在2012的排名中,“移动学习”出现在2013年的排名中。这些新兴技术主题跟2014年提出的“自带设备”在技术指向上是一致的,其本质是支持“移动学习”。与此紧密相关,“云计算”也是关注度极高的一个主题,先后出现在五年的报告排名中。自带设备和云计算结合,可实现课程教学资源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配置。这一策略的理论渊源是美国教育家布鲁姆1984年所提出的“一对一”学习理论。一方面,自带设备(BYOD)成为学生学习、交流的最好“搭档”,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可使学生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自带设备(BYOD)采集学生学习动态数据,达到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为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个别化教学提供依据。可见,自带设备能够较好地满足学校“一对一”教学的需要。

事实上,自带设备(BYOD)源于近年来在企业界兴起的一种政策,即允许员工携带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到办公场所,并可以用这些设备获取公司内部信息、使用企业特许应用。后来,自带设备这种策略被一些学校采用,特指学生在学校里使用个人自带智能设备的行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众多教育企业和网站针对移动设备开发出大量学习程序、平台和课程;另一方面,学生群体越来越普遍地拥有家庭购买的移动设备——智能终端,如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由于智能终端的屏幕可触且易于使用,即使幼儿也能轻松地用来互动交流,这就为中小学普遍采取自带设备这一支持移动学习的管理策略奠定了基础。学生自带设备连入互联网,学校通过云平台开放教育资源,资源的提供者和消费者都不再受时空限制,所有学生的开放、合作和高效学习随即成为现实。

总之,出现在最终排名中的所有新兴技术均可视为经过“百里挑一”的激烈竞争后最终胜出的主题。实践证明,这些信息技术正是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不可或缺的主流技术,忽视或弱化这些新兴技术的应用将是十分有害的。因此,深入研究并推进这些新兴技术的实践应用,对我们顺应关键趋势、应对重要挑战,探索、规划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endprint

表3 阻碍基础教育(k-12)采用技术的重大挑战

难度 重大挑战

可解决的挑战 创造真实的学习机会

整合个性化学习

困难的挑战 复杂的思考和沟通

对隐私担忧的增加

恶劣的挑战 来自新教育模式的竞争

保持正式教育相关

(3)可能对基础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

在中期主题中,关于近期(≤1年)的新兴技术有:自带设备、云计算、移动应用程序、平板电脑;关于中期(2~3年)的新兴技术有:三维打印、游戏和游戏化、学习分析、创客空间;关于远期(4~5年)的新兴技术有:软性显示器、物联网、虚拟和远程实验室、可穿戴技术。最后,通过投票得到近期、中期和远期形成的主流应用技术如表4所示。

综上所述,关键趋势、重要挑战和新兴技术是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联系。认真学习并深入研究历年的地平线报告,对于我们开拓视野、激活思维,促进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 启示

如表4所示,自带设备(BYOD)首次出现在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的新兴技术排名中,且与云计算同列于一年内的主流应用。换句话说,自带设备不仅能充分利用学生家庭拥有的移动设备,自带设备和云技术对改变课堂教学结构、重塑师生关系、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方面将产生巨大影响。

笔者注意到,“移动设备”连续出现在2009~2011年的新兴技术排名中,“平板电脑应用”和“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同时出现在2012的排名中,“移动学习”出现在2013年的排名中。这些新兴技术主题跟2014年提出的“自带设备”在技术指向上是一致的,其本质是支持“移动学习”。与此紧密相关,“云计算”也是关注度极高的一个主题,先后出现在五年的报告排名中。自带设备和云计算结合,可实现课程教学资源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配置。这一策略的理论渊源是美国教育家布鲁姆1984年所提出的“一对一”学习理论。一方面,自带设备(BYOD)成为学生学习、交流的最好“搭档”,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可使学生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自带设备(BYOD)采集学生学习动态数据,达到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为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个别化教学提供依据。可见,自带设备能够较好地满足学校“一对一”教学的需要。

事实上,自带设备(BYOD)源于近年来在企业界兴起的一种政策,即允许员工携带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到办公场所,并可以用这些设备获取公司内部信息、使用企业特许应用。后来,自带设备这种策略被一些学校采用,特指学生在学校里使用个人自带智能设备的行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众多教育企业和网站针对移动设备开发出大量学习程序、平台和课程;另一方面,学生群体越来越普遍地拥有家庭购买的移动设备——智能终端,如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由于智能终端的屏幕可触且易于使用,即使幼儿也能轻松地用来互动交流,这就为中小学普遍采取自带设备这一支持移动学习的管理策略奠定了基础。学生自带设备连入互联网,学校通过云平台开放教育资源,资源的提供者和消费者都不再受时空限制,所有学生的开放、合作和高效学习随即成为现实。

总之,出现在最终排名中的所有新兴技术均可视为经过“百里挑一”的激烈竞争后最终胜出的主题。实践证明,这些信息技术正是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不可或缺的主流技术,忽视或弱化这些新兴技术的应用将是十分有害的。因此,深入研究并推进这些新兴技术的实践应用,对我们顺应关键趋势、应对重要挑战,探索、规划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带挑战报告
动物的特殊本领
自带滤镜的底妆,你用了多少?
不准自带
报告
叽咕乐挑战
报告
报告
第52Q 迈向新挑战
不用自带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