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2014-07-31郭红

职业教育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高职

郭红

摘要:针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原国家精品课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高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策略:转型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前提;衔接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基础;升级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核心。并通过“建筑装饰设计”课程的建设,总结了高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理念、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装饰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7-0149-04

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3年至2010年,教育部已累计评审出国家精品课程3 892门,建设成效非常显著。精品课程建设对推动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可归结为:(1)引导各高校关注教学质量,关注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结果,注重从规模到内涵的发展。(2)强制性地让高校加强课程建设及课程资源建设,推动教学改革与资源共享。(3)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教师投入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4)使教师和学生受益,部分实现了资源共享。但不可否认也存在各种问题,除大家公认的学科分布、知识产权外,还存在以下问题:(1)重建设、轻共享。各个院校对精品课程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除本校外,其他学校使用少,共享率低。(2)重评审、轻更新。各个院校关注课程评审,关注评审指标,但评审过后,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更新率低,对网站维护不够。(3)互动性差。不能充分利用网络使教师与学生或使用者互动。(4)定位不准。许多精品课程建设是为评上国家精品课程,关注的是评审条件,不是更好、更方便学生的使用。(5)视频较少,不能很好地为学习者服务。

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于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1 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建设5 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由此可见,精品开放课程不仅是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继承与发展、转型与升级。

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认识及建设策略

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2012年9月,教育部高教司又颁布了《关于开展2012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推荐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推荐范围、推荐条件、建设要求等等。

根据上述文件和《2012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评审指标体系(高职)》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新一轮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处理好与原课程的衔接,另一方面要结合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要求,在原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转型和升级。

(一)转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前提

根据文件精神,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目的非常明确,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通过共享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这与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目的有显著的区别。因此,从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到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必须从建设目的、服务面向、建设思路、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转型。其中,最重要的转型是服务面向的转型,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要求服务对象从服务于教师向服务于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转型。

从单纯的面向教师转型为面向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求。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的教学思想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不善于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课程。服务面向的转变,实质上要求教师践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秀的自主学习平台和丰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二)衔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基础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通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建设5 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其中,2012年和2013年重点开展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这就明确要求新的国家精品资源课程应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两者之间应该在团队、课程内容、课程资源等方面有良好的衔接。

1.团队衔接。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团队是在“一流的教师队伍”要求下组建的,并且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积累了一定的课程建设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新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重要力量。新团队应该在原团队的基础上,增加行业企业的人员和教育技术骨干,体现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特点。

2.课程内容衔接。原国家精品课程内容基本涵盖了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等内容,具有一定的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新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在原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相关领域的发展,进行补充、完善和提高。

3.课程资源衔接。原国家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一般包括了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教学日历、电子教案、电子教材、学习指导、习题库、典型案例库、素材库等内容。这些也是新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基本资源要求,应通过规范化、格式化整理,加工整合到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中,避免资源浪费。

(三)升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核心

服务面向的转变要求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必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资源、课程传播与开发技术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要求和目标。

1.课程目标的转变升级核心是在注重学生及社会学习者基础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及社会学习者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即要关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还必须将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自主学习的方法、技能等融入课程目标。

2.对高职高专课程内容的选择(升级)应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能力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遵循职业能力形成规律,设计重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开发应强调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而不是知识体系的完整”。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职业岗位技术工作,有较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转变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式,强化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意识和方法。

4.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分为基础资源和拓展资源。课程的基本资源要求系统完整,能反映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课程资源配置和应用,反映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展现课程团队的教学风采。课程的拓展资源要求有一定的社会覆盖面,涵盖知识学习、职业能力培养、岗位技能培训、新技术普及、职业素质养成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课程资源应丰富多样,以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将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习者,提高课程学习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进行有效学习,使学习者的个性得到彰显,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endprint

“建筑装饰设计”申报国家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实践

我院的“建筑装饰设计”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当时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仍是理论+集中实训的模式。在总结多年课程建设和改革成果的基础上,2012年申报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通过对原课程的转型、衔接和升级,其课程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建设团队体现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特点

新团队是在原团队的基础上,增加企业技术人员和教育技术骨干组建的。团队负责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程建设经验,主持过多项校企合作专业技术服务项目,团队成员也有多人多次参与企业技术服务项目且成效明显。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了课程建设,并承担了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

(二)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更加准确、清晰

“建筑装饰设计”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课程以建筑装饰设计基本知识为基础,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手段,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对家居、办公、餐饮、商业、酒店等不同类型建筑空间的设计实践,使学生掌握建筑装饰设计必备的基本知识,掌握一般装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具备一定的建筑装饰设计创作、表现和沟通表达能力及从事建筑装饰设计所必需的基本职业素质,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建构和职业素质的形成。

(三)课程开发以真实的工作过程和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依据

课程开发设计总的思路:行业企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知识、能力、素质分析——课程内容解构与重构——项目设计——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教学评价设计。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行业企业调研为前提,校企共同对建筑装饰设计所必需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并共同确定本专业学生所需的课程知识体系、职业技能和素质目标,重构课程内容。

2.以任务布置——现场采寸——采寸图绘制——方案与提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提案审核——施工图审核——综合评价的实际设计过程为导向,设计工作项目和学习情境,并遵循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构建建筑装饰设计的基础阶段、初步阶段、提高阶段、综合阶段,按照教学周安排课程项目,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序化。

3.“建筑装饰设计”课程所培养的职业能力主要是建筑装饰设计基本能力,其实质是培养学生掌握解决建筑装饰设计基本问题的能力,即要能掌握建筑装饰与空间、材料、造型、尺度、艺术等方面的关系问题。经过大量行业企业调研,装饰设计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掌握建筑装饰设计基本知识,更需要大量工程项目的实践。因此,应围绕建筑装饰设计的基本问题,对原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打破理论课+集中实训的旧的课程模式,引入典型的工程项目实践,将理论知识融入每个项目中。同时,在兼顾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项目过程系统化原则的基础上,突出项目主题(重点能力培养目标和主要侧重的内容)。全部课程内容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形式融入项目中,形成以建筑装饰设计基本知识为基础,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手段,以装饰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四)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实施工学结合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我院现有的工作室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对内结合课程开展项目教学,对外承接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的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融课程、教室(工作室)、生产实践为一体,变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使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实施工学结合,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五)校企合作开发建设课程资源

在原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联合有关企业开发课程资源。

1.联合上海松下盛一国际企业,引入松下系统先进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化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现场采寸标准、采寸图绘制标准、方案与提案设计标准、施工图设计标准、提案审核标准及施工图审核标准,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

2.引入企业全套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开发,完善工程案例的任务书、投标书、虚拟演示动画、方案图、施工图、施工过程图像、竣工实景等内容,作为学生研习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开设校园威客,承接并满足周边区域企业、个人等公众的服务需求;设置项目源信息发布、项目承揽、项目指导、项目提交等对外承接真实工作任务的通道;打通课程与社会需求的资源沟通渠道。

4.开设课程论坛,加强师生互动。论坛有作业区、共享区、交流区、精彩转贴等,以此加强师生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资源共享。

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十二五”规划期间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内容,直接引领课程建设的方向。通过“建筑装饰设计”申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践,笔者认为,高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应采取“衔接、转型、升级”的建设策略,既要处理好与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衔接,又要对其进行转型和升级。同时课程建设一定要体现高职课程的特色,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突出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

参考文献:

[1]吴宁,冯博琴.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2(11):6-9.

[2]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80-85.

[3]顾庆龙,王清,于智勇.《环境生物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23):168-170.

(责任编辑:王恒)

endprint

“建筑装饰设计”申报国家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实践

我院的“建筑装饰设计”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当时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仍是理论+集中实训的模式。在总结多年课程建设和改革成果的基础上,2012年申报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通过对原课程的转型、衔接和升级,其课程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建设团队体现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特点

新团队是在原团队的基础上,增加企业技术人员和教育技术骨干组建的。团队负责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程建设经验,主持过多项校企合作专业技术服务项目,团队成员也有多人多次参与企业技术服务项目且成效明显。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了课程建设,并承担了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

(二)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更加准确、清晰

“建筑装饰设计”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课程以建筑装饰设计基本知识为基础,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手段,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对家居、办公、餐饮、商业、酒店等不同类型建筑空间的设计实践,使学生掌握建筑装饰设计必备的基本知识,掌握一般装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具备一定的建筑装饰设计创作、表现和沟通表达能力及从事建筑装饰设计所必需的基本职业素质,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建构和职业素质的形成。

(三)课程开发以真实的工作过程和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依据

课程开发设计总的思路:行业企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知识、能力、素质分析——课程内容解构与重构——项目设计——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教学评价设计。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行业企业调研为前提,校企共同对建筑装饰设计所必需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并共同确定本专业学生所需的课程知识体系、职业技能和素质目标,重构课程内容。

2.以任务布置——现场采寸——采寸图绘制——方案与提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提案审核——施工图审核——综合评价的实际设计过程为导向,设计工作项目和学习情境,并遵循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构建建筑装饰设计的基础阶段、初步阶段、提高阶段、综合阶段,按照教学周安排课程项目,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序化。

3.“建筑装饰设计”课程所培养的职业能力主要是建筑装饰设计基本能力,其实质是培养学生掌握解决建筑装饰设计基本问题的能力,即要能掌握建筑装饰与空间、材料、造型、尺度、艺术等方面的关系问题。经过大量行业企业调研,装饰设计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掌握建筑装饰设计基本知识,更需要大量工程项目的实践。因此,应围绕建筑装饰设计的基本问题,对原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打破理论课+集中实训的旧的课程模式,引入典型的工程项目实践,将理论知识融入每个项目中。同时,在兼顾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项目过程系统化原则的基础上,突出项目主题(重点能力培养目标和主要侧重的内容)。全部课程内容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形式融入项目中,形成以建筑装饰设计基本知识为基础,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手段,以装饰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四)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实施工学结合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我院现有的工作室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对内结合课程开展项目教学,对外承接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的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融课程、教室(工作室)、生产实践为一体,变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使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实施工学结合,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五)校企合作开发建设课程资源

在原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联合有关企业开发课程资源。

1.联合上海松下盛一国际企业,引入松下系统先进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化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现场采寸标准、采寸图绘制标准、方案与提案设计标准、施工图设计标准、提案审核标准及施工图审核标准,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

2.引入企业全套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开发,完善工程案例的任务书、投标书、虚拟演示动画、方案图、施工图、施工过程图像、竣工实景等内容,作为学生研习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开设校园威客,承接并满足周边区域企业、个人等公众的服务需求;设置项目源信息发布、项目承揽、项目指导、项目提交等对外承接真实工作任务的通道;打通课程与社会需求的资源沟通渠道。

4.开设课程论坛,加强师生互动。论坛有作业区、共享区、交流区、精彩转贴等,以此加强师生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资源共享。

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十二五”规划期间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内容,直接引领课程建设的方向。通过“建筑装饰设计”申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践,笔者认为,高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应采取“衔接、转型、升级”的建设策略,既要处理好与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衔接,又要对其进行转型和升级。同时课程建设一定要体现高职课程的特色,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突出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

参考文献:

[1]吴宁,冯博琴.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2(11):6-9.

[2]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80-85.

[3]顾庆龙,王清,于智勇.《环境生物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23):168-170.

(责任编辑:王恒)

endprint

“建筑装饰设计”申报国家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实践

我院的“建筑装饰设计”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当时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仍是理论+集中实训的模式。在总结多年课程建设和改革成果的基础上,2012年申报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通过对原课程的转型、衔接和升级,其课程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建设团队体现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特点

新团队是在原团队的基础上,增加企业技术人员和教育技术骨干组建的。团队负责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程建设经验,主持过多项校企合作专业技术服务项目,团队成员也有多人多次参与企业技术服务项目且成效明显。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了课程建设,并承担了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

(二)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更加准确、清晰

“建筑装饰设计”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课程以建筑装饰设计基本知识为基础,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手段,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对家居、办公、餐饮、商业、酒店等不同类型建筑空间的设计实践,使学生掌握建筑装饰设计必备的基本知识,掌握一般装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具备一定的建筑装饰设计创作、表现和沟通表达能力及从事建筑装饰设计所必需的基本职业素质,以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建构和职业素质的形成。

(三)课程开发以真实的工作过程和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依据

课程开发设计总的思路:行业企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知识、能力、素质分析——课程内容解构与重构——项目设计——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教学评价设计。

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行业企业调研为前提,校企共同对建筑装饰设计所必需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并共同确定本专业学生所需的课程知识体系、职业技能和素质目标,重构课程内容。

2.以任务布置——现场采寸——采寸图绘制——方案与提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提案审核——施工图审核——综合评价的实际设计过程为导向,设计工作项目和学习情境,并遵循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构建建筑装饰设计的基础阶段、初步阶段、提高阶段、综合阶段,按照教学周安排课程项目,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序化。

3.“建筑装饰设计”课程所培养的职业能力主要是建筑装饰设计基本能力,其实质是培养学生掌握解决建筑装饰设计基本问题的能力,即要能掌握建筑装饰与空间、材料、造型、尺度、艺术等方面的关系问题。经过大量行业企业调研,装饰设计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掌握建筑装饰设计基本知识,更需要大量工程项目的实践。因此,应围绕建筑装饰设计的基本问题,对原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打破理论课+集中实训的旧的课程模式,引入典型的工程项目实践,将理论知识融入每个项目中。同时,在兼顾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项目过程系统化原则的基础上,突出项目主题(重点能力培养目标和主要侧重的内容)。全部课程内容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形式融入项目中,形成以建筑装饰设计基本知识为基础,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手段,以装饰设计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四)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实施工学结合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我院现有的工作室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对内结合课程开展项目教学,对外承接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的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融课程、教室(工作室)、生产实践为一体,变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使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真正实施工学结合,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五)校企合作开发建设课程资源

在原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联合有关企业开发课程资源。

1.联合上海松下盛一国际企业,引入松下系统先进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化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现场采寸标准、采寸图绘制标准、方案与提案设计标准、施工图设计标准、提案审核标准及施工图审核标准,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

2.引入企业全套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开发,完善工程案例的任务书、投标书、虚拟演示动画、方案图、施工图、施工过程图像、竣工实景等内容,作为学生研习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开设校园威客,承接并满足周边区域企业、个人等公众的服务需求;设置项目源信息发布、项目承揽、项目指导、项目提交等对外承接真实工作任务的通道;打通课程与社会需求的资源沟通渠道。

4.开设课程论坛,加强师生互动。论坛有作业区、共享区、交流区、精彩转贴等,以此加强师生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资源共享。

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十二五”规划期间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内容,直接引领课程建设的方向。通过“建筑装饰设计”申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践,笔者认为,高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应采取“衔接、转型、升级”的建设策略,既要处理好与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衔接,又要对其进行转型和升级。同时课程建设一定要体现高职课程的特色,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突出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

参考文献:

[1]吴宁,冯博琴.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和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2(11):6-9.

[2]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80-85.

[3]顾庆龙,王清,于智勇.《环境生物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23):168-170.

(责任编辑:王恒)

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
2019年—2020年部分专科(高职)院校在晋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善待“工匠之师”是远见之举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