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侨为桥促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2014-07-31王颖
王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加深,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发展变化最激烈、最快速的阶段。在这个被浓缩的“地球村”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全球化如今已发展成为一股巨大的不可阻挡的浪潮波及着政治、经济、文化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个大背景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各个国家都试图通过文化软实力而获得综合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播能力是体现国家整体实力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之一,能否抓住机遇、主动出击,传播自己的文化,既是民族文化发展与推进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国家通过其优秀文化展示自身文明成果的重要机会。”因此,我们更要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播,锐意开拓并丰富其传播的途径与方式。
多年来,海外华侨华人成为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不仅仅体现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外资的引进、中国经济的国际化,以及与全球化的接轨等方面;作为世界文明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曾指出:“海外5000多万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和中国各民族人民一样,不仅是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承者与传播者,而且也是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缔造者和铸魂者。中华文化最初走向世界,就是伴随广大华侨走出国门走向海外而实现的。广大华侨无论走向哪里,都把中华文化带向哪里,并且使中华文化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并和所在国当地文化相融合,创造出特殊的华侨华人社会文化。世界各国人民最初正是通过接触、了解和认识华侨华人才接触、了解、认识了中华文化,并进而了解、认识了中国和中国人。”邓小平早在1993年就指出:“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机遇。比如,我们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对祖国作出了很多贡献。”马来西亚上议院前议长曾永森认为,“要看到中华文化在海外发展的成果。只有融入当地社会,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发展。中国的富强崛起会助力文化的传播。希望海外的华侨华人看到这个趋势,身体力行来推行中国的传统文化。”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民族存在和进步的根基;而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则是促进民族融合与提升民族影响力的无形桥梁。随着全球化大潮的冲击,国人的文化信念有所动摇,传统意识淡薄、崇洋倾向增加、文化自卑衍生,特别是传统文化的传承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阻力。因此,加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加强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十分必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这一切也使得中华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中国在向世界开放,向世界学习。每年都有大批的国人远赴重洋,求学工作。“他们在对西方的思想精神和文化生活有了直接的接触和了解后,开始从东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价值。”
同时,其他国家也在给予中国极大的热情。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中文的西方人越来越多,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对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和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使中文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支持开办华文学校、建立孔子学院。
然而,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不少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和陌生令人心生感叹。当我们以无比包容的心态了解和熟悉外国文化时,却发现很多国家的人民对我们的社会和文化还知之甚少。另外,一些西方媒体在言论上对中国片面的曲解,以及文化之间巨大的差异使得很多外国民众很难正确地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更别说是体味正宗的中华文化。
因此,在全球化思潮激烈碰撞的今天,我们更要抓住机遇,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心态向世界推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自信坚韧的意志向国际传播本民族的声音,进而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发扬光大。
2010年7月25日,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开营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向参加夏令营的青少年讲话中建议海外青少年们在寻根过程中牢记这几句话:“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那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纵观全球,遍布各地的华侨华人把自身的幸福、进步与住在国的安定、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架设在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交流合作的桥梁,成为传承、传播中华文化、开展文化交流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具有着“赤忱的爱国情怀、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智力资源、深厚的人脉资源”,是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显著增强,他们扮演者“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继承者、传播者和展示者”的重要角色。
国内有学者将中国文化的传播分为“纵向的内部传播”和“横向的对外传播”。要实现文化的横向对外传播就要借助于不同的媒介。文化国际传播之所以能够实现,依赖于方方面面的要素。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传播媒介要素之一就是人。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包括旅游、留学、移民、经商等人际形式对文化国际传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不仅仅将主体文化传播到客体文化中去,更通过自身的实践与客体文化互动,甚至嵌入客体文化内部,形成深入、持续的文化影响。
老一代华侨华人远赴海外拉近了外国人与中华文化的距离,对于老华侨而言,“三把刀(菜刀、剪刀和剃刀)”曾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带着一手好厨艺漂洋过海闯天下,正因为他们,中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才有机会“透过西方人的味蕾进入他们的心中”。但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华侨华人地位低下,生活艰难,中华文化引不起更多的关注,华侨华人只能在唐人街的小圈子里,把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化作对文化的固守,对传统的坚持,形成了自己不愿走出,外人不易进入的小社会。彼时的中国文化在外人眼里是神秘的,孤独的,华人社会是封闭的、排他的。而现如今,海外华人在文教科技领域人才辈出,实力不容小觑,他们在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也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和中华文化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海外掀起了一轮轮的“中国热”、“汉语潮”。
华侨大学校长贾益民教授曾经在接受新华网的专访时表示尽管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出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现象,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现实中国的发展,以及与各国对认识中国、认识中华文化的迫切需要的来看,差距仍然是很大的,或者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他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在其中第二条的阐述中指出“对国内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民间群体、民间方式的挖掘和重视不够,尤其对华侨华人传播中华文化作用的认识和重视不够。”
因此,要积极拓展海外联谊的渠道,大力鼓励海外华侨华人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积极支持他们开展更深入的人文交流,这对增强中华文化的亲和力、扩大其影响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大生活在海外的侨胞们在日常生活中,在点点滴滴中为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添砖加瓦。如今,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秉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海外积极融入,开创新天地,谱写新篇章。文化走出去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难免会与其他文明产生碰撞甚至冲突,但中外文化的交融是大势所趋。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全球化、信息化也给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与考验,华侨华人在中华文化跨国界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还需加大努力的力度。
另外,海外华人也应该积极学习当地的文化传统,积极消除隔阂,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避免不必要的争端。发挥华人社团的引导作用,克服生活习惯和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搭建起传播中华文化的友谊之桥。
在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是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进行合作交流的重要桥梁,是加强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促进力量。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文化的交流和影响可以跨越时空,可以跨越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文化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增强中华文化魅力,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必要途径,而广大华侨华人的大力支持则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强大基石。我们应当努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发展和保护好我国丰富的侨务资源,更加充分地发挥华侨华人的独特作用,在增进我国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西安邮电大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