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时代经典项目引质疑 BT模式吞噬资金难持续
2014-07-30杜善友
杜善友
2013年,BT项目占公司营业收入的一半以上,但是BT模式不断大量吞噬资金,可能令公司未来持续发展陷入困境
近日,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能时代”)预先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报》记者发现,高能时代现在重点推行的BT项目(注:BT即Build Transfer,指建设移交,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该模式往往需要施工方先垫资,项目竣工后才能收回资金)因为垫资过多受到资金不足的严重制约。此外,高能时代是一家主要从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但其曾经参与的经典项目却因臭味四散引发周围居民纷纷抗议,甚至导致当地政府向居民致歉。
高能时代上述经典项目的建设中是否考虑到相应的风险?在没有稳定的经营性净现金流入的情况下,高能时代如何保障BT业务扩张的可持续性?6月25日,《投资者报》记者带着上述问题,来到高能时代位于北京中关村环保科技园的办公楼,进行实地采访。该公司证券部主管陈骏告诉记者,公司不接受当面的口头采访,其表示公司会在次日对《投资者报》记者所发送采访提纲进行统一回复。但是,截至发稿时,《投资者报》记者尚未收到高能时代的任何回复。
BT模式吞噬资金难持续
高能时代目前以BT项目为主要运营模式,该模式需公司大量垫资,在资金链紧张的情形下,公司BT模式的可持续性令人生疑。
招股书显示,按项目运营模式划分,高能时代的收入模式可以分为工程专业承包收入、工程总承包收入、BT项目收入、材料销售、技术咨询等其他收入。2011年~2013年,高能时代工程承包项目收入(包括专业承包和总承包)金额分别为4.47亿元、4.32亿元、3.35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7.4%、66.1%、42.9%,下滑明显。与此同时,2011年~2013年,BT项目收入的金额分别为1.13亿元、2.12亿元、4.19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9.6%、32.5%、53.6%,上升非常迅速。
需要说明的是,BT模式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BT模式是业主将工程项目委托给建设方,由建设方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合格后由业主回购,并由业主向建设方支付回购价款的一种融资建设方式。从BT模式的运营情况来看,项目未竣工前需要建设方垫付大量资金。
对此,高能时代在招股书中表示,“近年来,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于环境基础设施,使带有投融资性质的总承包、BT 等经营模式得到应用,并逐步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公司积极探索总承包、BT等模式,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顺应了环保行业经营模式创新的发展趋势。”
然而,BT业务的快速发展占用了高能时代的大量营运资金,经营性现金流入的不足成为BT业务发展的瓶颈。
2011年~2013年,高能时代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7026万元、-3376万元、-2.7亿元。而扣除 BT 项目后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169万元、5439万元、-1.6亿元。
据此计算,2011年~2013年,BT项目带来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57万元、-8814万元、-1.1亿元。可见,BT项目的快速发展并没有给高能时代带来持续的现金流入,反而使现金流出迅速扩大。
高能时代在招股书中称,“公司主营业务属于资本密集型,资金是公司业务收入保持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资金实力是体现公司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也是公司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之一。”
然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连续为负数,大量的项目占款,使得高能时代在资金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在项目占款方面,高能时代的工程施工项目对资金的占用主要包括:已施工尚未办理结算手续环节,体现为工程施工(BT 项目体现为长期应收款);已办理结算手续但尚未办理拨款手续,体现为应收账款。因此,工程施工以及应收账款、长期应收款(BT 项目)三者之和体现了工程施工项目的资金占用情况。2011年~2013年,公司应收账款、工程施工余额以及长期应收款(BT 项目)合计金额分别为 5.2亿元、8.5亿元和 13.0亿元。而2013年,高能时代的资产总额却仅有15.7亿元。2013年,上述三部分之和占高能时代总资产的83%。
为了满足工程业务营运资金需求,高能时代曾于2010 年和 2011 年通过增资引进资金约 3.8 亿元。但是,这些资金被迅速消耗占用。高能时代2011年末的货币资金尚有2.2亿元,但仅仅2年后,即2013年末,货币资金仅剩下7500万元。
对此,高能时代在招股书中也承认“资金瓶颈制约扩张速度”是其业务经营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之一。高能时代表示,“公司通过银行贷款、内部积累、信用融资等方式获取了短期发展所需的资金,为了实现公司未来的战略目标,必须通过大规模融资或迅速收回投资等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高能时代本次IPO共拟募集资金12亿元,其中11亿元用来补充工程业务营运资金,占比高达94.2%,足见其营运资金的匮乏。
即使高能时代募资成功,但由于BT模式不断大量吞噬资金,一旦募资金额耗尽,且所占用资金不能迅速收回,将令公司未来持续发展陷入困境。
新购办公楼致费用飙升
令人不解的是,在现金流紧张的情形下,高能时代购置了新的办公楼。这间接导致公司的销售及管理费用的飙升。
高能时代的办公地点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环保科技园(地锦路9号院)。《投资者报》记者前往实地采访时,看到该区域是一片非常漂亮的红色办公楼,周围绿荫覆盖。同在该院内办公的还有一家新上市的公司安控科技。据悉,高能时代是2012年9月搬到该院内办公的。
与搬入新的办公大楼相对应的是,高能时代的固定资产以及销售、管理费用的飙升。2011年末,高能时代的固定资产仅有805万元,2012年这一数字飙升到1.06亿元。对此,高能时代在招股书中称“公司购置的办公及研发大楼于2012 年交付使用,使得当期固定资产大幅增加”。
2011年~2013年,高能时代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8亿元、6.5亿元、7.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6.4%。同期,销售费用分别为1062万元、1601万元、2539万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4.6%;管理费用为2933万元、4680万元、764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61.4%。
对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大幅增长,公司招股书中显示部分原因为:“2013 年销售费用支出 2539万元,主要是工资及福利费、招待费发生较大金额的支出”;“2012年迁入研发及办公楼后办公费用大幅度增加了 374万元,办公楼投入使用后折旧费用增加了 183万元;2013年,新迁入的研发及办公楼折旧同比增加 382万 元。”
可见,这栋新购置的办公大楼,就是其最近两年费用飙升的重要原因。
经典项目臭味弥漫引政府致歉
高能时代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令人意外的是,公司在京的一处经典项目曾因臭气弥漫而引发附近居民不满。
高能时代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城市环境服务,业务范围涵盖: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废物、城市污泥、垃圾填埋渗滤液、垃圾焚烧飞灰等处理处置;二是工业环境服务,业务范围涵盖:能源、电力、煤炭、化工、矿产、冶炼等多个行业的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工业有机废水、无机废水、混合废水和高浓盐水;三是环境修复,业务范围涵盖: 工业污染场地、流域治理、矿山修复、地下水修复、垃圾填埋场修复、农田改良及修复。
高能时代在招股书中称其是国内固废污染防治行业经验最为丰富的企业之一,承建了大量国内外重点工程,并获得了多项荣誉。然而《投资者报》记者却发现,公司官网上所标榜的经典案例却曾经因为臭味弥漫引发周围居民纷纷抗议,甚至导致当地政府向居民致歉。
《投资者报》记者登录高能时代的官方网站,发现在“经典案例”这一项中,在北京地区共有10个工程,其中6个只写出了工程的名称,另外4个对工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其中,有一项经典案例为“北京市朝阳高安屯垃圾卫生填埋场”,具体描述如下:“该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部楼梓庄乡。填埋区总占地面积36.33公顷,为平地型填埋场。日处理垃圾1000吨,设计使用年限20年,填埋高度为50米,采用双层复合防渗结构。该项目是朝阳区2002年六大民心工程之一。”
但据相关媒体报道,2005年高安屯垃圾卫生填埋场周围居民曾反映,经常会闻到臭味,居民因此纷纷投诉。周围小区的居民曾表示,夏天在下雨天、桑拿天时,门窗都不敢打开,有时候臭味太重,半夜都能从梦中被熏得醒过来。
2008年9月,时任北京市朝阳区市政管委主任的尹秀峰代表政府向居民表示歉意,承诺政府将投巨资进行改善,20天内使臭味明显减轻。尹秀峰表示,臭味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填埋垃圾产生沼气的旺盛时期,产气量急剧增加,挥发到空气中;雨量较大,填埋场还处于运转期,不能对雨水彻底进行隔离,造成渗沥液增多而产生臭味;超负荷运行使得暴露作业面积增加,进一步导致气味挥发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