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电影

2014-07-30漠北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4年7期
关键词:放映员小孩子孩子

漠北

我们农村有个习惯,谁家有什么大事,如媳妇生儿子、孩子考大学、老人生病等,就要在神前许愿,以求得神灵的保佑。愿望实现,就得还愿。愿可以不许,但许下了不能不还。所许的愿,通常是演一场电影。因此,那时乡村演电影主要是给神看的,人不过是沾了神的光才得以一饱眼福。

演电影大都在冬天,天虽冷,人却闲。场地就是村里较宽阔的街道,因为没有专门的场所。黄昏时分,放映员把电影片子从乡影院带回来,消息马上传开,一传十,十传百,不一会儿,大街小巷就沸腾起来。大人们关心议论的,是谁家演电影、为什么事演电影;而孩子关心打探的,是演什么片子、几点开演。然后,就是孩子们焦急的等待,夜幕却迟迟不降临,妈妈做饭也似乎特别慢。尤其是听到鞭炮声(那是主家在放映前的祭祀,也是电影开演的标志),各家的小孩子恨不得马上就飞奔而去。这时,孩子妈妈就会又安慰又呵斥,一定要让孩子吃了饭再去,说天冷,不吃饭会冻掉耳朵。

真到了放映地点,电影却还没开始。放映机映着雪白的银幕,银幕下挤满了高高低低的小板凳——那是占位子,人却不多,只有一群心急的小孩子,银幕上是他们此起彼伏的小拳头、小巴掌。

不一会儿,人就多起来,电影也终于在大家的期盼中开始了。

一般,一晚上演两部片子:第一部是戏剧片,像《抬花轿》、《徐九经升官记》、《倒霉大叔的婚事》等,这些片子符合上年纪人的胃口,年轻人、小孩子却提不起兴趣。第二部通常是年轻人和孩子盼的武打片或枪战片。放映员一换片子,场子里会立刻响起一阵欢呼声。随着镜头的出现,四周变得鸦雀无声,人们沉浸在紧张激烈的情节之中。

这时,谁要是恰巧以前看过这部片子,不免心里痒痒,会自觉地为别人承担起解说员的义务,预报情节、评判人物,感觉十分自豪。而我,那时最神往的是电影里一桌子的美味佳肴,想想都流口水。

此时,谁要是猫腰从银幕前走过挡住了镜头,就会招来一片嘘声或口哨声。如果过来一辆拖拉机,无论多么不情愿,人们还是不得不站起来,让出一条狭窄的小路,催促司机快过去。但这时司机却不急着过去,生怕轧住人,开得很慢,小心得很。最糟的是天公不作美,演到半中间下起雨了。如果雨下得小,人们根本不理会,继续仰着头往银幕上瞅。如果雨越下越大,人们也要坚持到雨下得很大了再离开。

演电影时下雨的时候很少,一般都是演完了,人们还意犹未尽。回家的路上,评价人物好坏、探讨武功高低,就成了人们争执不休的话题。小孩子甚至第二天上学,还会把疑问带到学校,跟伙伴们再津津乐道一番。

在那个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双重匮乏的年代,电影是我们乡下孩子最重要的一道美餐。是电影伴着我们,度过了贫困但快乐的儿童时光。

猜你喜欢

放映员小孩子孩子
在梦里,我们都是小孩子
一名放映员的情怀
放电影
我只能是一个小孩子吗
开心图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