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注心血为学生,春风化语润童心
2014-07-29李士涛李玉侠
李士涛 李玉侠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88-01
目前,各中小学已经使用了新教材,随着教材内容的不断深入,难度也在不断的加大,两极分化的现象更是日益严重起来,每个班都存在“后劲生”,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抓好“后劲生”的转化工作就迫在眉睫,显得十分重要。我认为“后劲生”大致可分为:智力型、非智力型和失去家庭温暖的“后劲生”。教育后劲生不仅需要科学艺术,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倾注心血,奉献爱心。
一、非智力型“后劲生”的转化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所遇到的后劲生多数是非智力型后进生。这类学生往往不笨,但缺少良好的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较差,在班集体或家庭中常常处于孤立、被歧视的地位,他们精力旺盛,个性较强,课堂上好做小动作,是非界限不清,常常在一些公开场合中用恶作剧来表现自己的“才能”,我又把这类“后劲生”称为“聪明的后劲生”。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应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案例]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聪明好动,脾气大。他的父母对他的期望值极高,要求他每次考试都要双百,根本不顾孩子的基础,达不到目标便打便骂,有时甚至把孩子一个人锁到储藏室不让吃饭。父母的教育不当导致他性格急噪,脾气特大,对别人没感情。上课时,他常常无缘无故地说话,有时突然拍一下桌子,以发泄心中的不满,老师一批评,他就有些不耐烦,同学一说,他就打人,摔东西,甚至自己打自己,严重地干扰了班里的正常秩序。
残酷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儿童特殊的心态,扼杀了一颗无辜的童心。形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孩子缺少正常人所需要的尊重、保护、爱抚。要把人格还给孩子,要把失掉的爱还给孩子!怎么做呢?
首先要家校配合,协同施教,这是转化儿童的重要条件。我针对他父母这种无视人格的教育方法谈了自己的看法,直率地指出这种教育方法是对孩子身心的摧残,最后我们在激烈的争执中取得了一致的看法。
接下来便是家校配合,共同医治这颗受伤的心灵。记得有一次,他的妈妈找到我着急的说:“孩子最近天不黑不回家。”并要求老师给予教育。我通过与孩子交谈了解到,孩子不回家的原因是怕挨打。我诚恳地告诉他:“老师和你父母交谈过了,他们爱你,以后会尊重你的。”并要求他从明天起按时回家。天真的孩子听话了,家长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表扬了他,我也表扬了他。谁知第二天,他竟然快七点了还没回家。当时他妈妈还报了110,全矿找遍也没有找到。后来是他同桌的妈妈送来的。这次他妈妈沒打他,在耐心的询问下得知,他是给生病的同桌送作业本。他妈妈听后激动的表扬了他。第二天,我又在班上大张旗鼓地表扬了他,并号召大家学习他关心同学的精神,学习他知错就改的品质。从这件事中,家长从新认识了孩子,孩子也又一次感受到父母的爱,使那颗 受伤的心灵得到一份信任。
再接下来,我就发挥师爱的感染力来教育他。课余经常找他谈谈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细心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他赶上来,并扶他走一程,以至形成良好的习惯。
[反思]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十分形象地指出:对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些论述能够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只要教师和家长能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奋力走出后劲生的行列。
二、智力型“后劲生”的转化
智力型后劲生由于能力有限,对新知识接受得慢,时间长了便形成了对学习的恐惧感和心灵的自卑感。转化的方法是:我们要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激发兴趣,使之获得成功的喜悦。
[案例]
现在我班有一个小朋友,由于先天的某种心理因素,造成了孩子智力较差,说话不利索,发音不清晰,记忆力差,理解慢。因此,我和他家长在学习上对他产生了爱怜之心,放松或降低对他的要求,他常常出现不完成作业,书写乱,上课发呆等现象,学习成绩极差。于是,我采取以下措施:
1.上好“提前课”。针对此类学生接受比他人慢的特点,我采取先教一步的办法,缩短他们与别人起步训练的距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仅减少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初步树立了“我也能学会”的信心。
2.抓点滴时间补。针对孩子理解、记忆力差的特点,我采取了每节课后立即补,定时补,抽空补、集中补等多种形式。
3.善于挖掘散光点,加强适时的表扬。针对孩子厌学怕学的心理特点,我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表扬,从而树立自信心,激发“要学、想学、能学、会学”的求知欲。
[反思]
这个后劲生在短短的一年中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回顾一下我的教育过程,最值得肯定的是利用孩子课外的爱好,进行有效的培育,以课外促课内,又以课内促其它,从而达到使之自信、上进的目的。抓住一点,进行引导,促其成功,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心,这便是引导、教育后劲生的又一途径。
三、失去家庭温暖的“后劲生”的转化
对于儿童来说,最大的不幸是失去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我班有三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其中一个是父母离异后把孩子推给了年过花甲的老人。这将给孩子的性格、思维方式、情感及全面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他们在生活上常常一落千丈,吃无规律,学习上忽好忽坏,自由发展,作业不做,听讲无心;在感情上不稳定;在性格上急燥、放纵,以自我为中心,难以管教,令人担忧。医治他们的最好方法是给予爱的滋润,但这爱要真,要深。
[案例]
上学期我班有一位小男孩,他上一年级时父母就离婚了,由父亲带着他,但很快他爸爸又结婚了。可怜的孩子从此就被迫跟着他年迈的爷爷。平时,老人很溺爱孩子,不会管教,渐渐地这孩子身上出现了许多坏毛病,有时拿人家的东西,有时课堂上作个恶作剧,有时到小摊上偷吃的,作业从来不做,学习成绩极差,有时数学考一位数。
二年级接班以后,我发现孩子有如此可怜的处境,如此多的毛病,如此薄弱的基础,怎么办?我深感责任重大。心想: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失去了母爱,失掉了家庭温暖,要弥补!有了爱,有了温暖,孩子才能得到心灵上的满足,一切说理才能让孩子接受,我们的教育才能见实效。所以,我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无论从学习上,还是从生活上,尽量做到体贴入微。
记得一次语文课上,我发现这孩子刚上课脸红通通的,一点精神也没有,我走过去一摸他的额头。发烧挺厉害,于是我把他领到办公室倒了一杯水,正好有感冒药,让他吃了。他吃完药后含着眼泪望着我,说:“老师您真好!比我爸爸对我都好!”在这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这孩子特别听我的话,我也经常找他聊天,帮助他改正身上的一些缺点。现在这孩子已经转走了,有时偶尔遇上,孩子就老远主动打招呼。
[反思]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苛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少年儿童”。正如寒夜里的路人需要灯光,痛苦的病人需要医护人员的悉心的护理,“后劲生”冷漠的心灵的呼唤,离不开教师的感情作媒介,师生情感的共鸣更需要借助于爱的力量去撞击,情通才理达。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赞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我们应当以感情为桥梁,以爱心、真心、细心、耐心、信任之心来对待每一位后劲生,既不能停留于“动之以情”的始发阶段,也不能拘泥于“晓之以理”的说服过程,只有做到情与理有机交融,才能有效地转化“后进生”。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复杂的,只要我们转变观念,遵循学生的身心规律,抓住思想工作这条班级管理的生命线,对学生以爱攻其心,以严攻其行,倾注心血,锲而不舍,就一定能把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月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