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激发

2014-07-29林志蓉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5期
关键词:辨析创造性思维能力

林志蓉

【摘要】在创新教育日益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突破口的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历史使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28-01

美国华裔物理学家朱棣文对中国学生的评价是:“学习很刻苦,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科学家钱学森生前也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从两位著名科学家的话中可得出,中国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从小、从基础抓起。语文是一门普通教育学科中的基础工具学科,创新型人才对现代语文信息应该能够及时正确地、全方位、多渠道地吸收理解,并且迅速、灵活、创造性地处理运用,这样的人才必须有很强的思维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渠道。学生如果具备了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不仅有助于今天的学习,更有助于将来的发明创新,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最佳途径之一。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点滴体会。

一、诱发兴趣、进入情境,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常人都有创新潜能,那么如果能够抓住学生的这一潜能,就得创设创新教育的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例如我在教读《犟龟》时是这样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刚收到一张请柬,上面说邀请我们全班同学到北京参加有史以来最盛大的婚礼。大家想不想去?不过我还得告诉大家这婚礼日期紧,两周后就要举行,而婚礼举办点路途遥远,那我们怎样才能准时到达呢?(学生讨论办法)

师:哇!同学们的办法真多。看来有现代化交通工具,难不倒我们,我们定会及时赶到的。同时被邀请的还有一位来自遥远德国的新朋友——乌龟先生。(幻灯片出示图片)它若去,会不会遇到困难?不妨来听听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米切尔·恩德先生给我们讲述这只“犟龟”的故事。(板书:《犟龟》)

这样导入,制造了悬念,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思维,学生便会从课前的喧闹中渐入情境,把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中来,接下来便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预习有关资料,从而获得深刻的认识和新的知识,以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

二、精心设问,步步启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是教师启发学生常用的方法,有价值的课堂提问必须优化课堂提问技巧,但要达到优化课堂提问技巧、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1.提问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师要提出具有思维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原点,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探索多种答案。这种提问要求学生不墨守成规,敢于标新立异,但是这种提问,不只单纯追求表面和随意发散的现象。学生思维的发散一定要紧扣主题而发散,这样才有助于有效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提问应富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训创造力。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或所提问没有启发意义,属可有可无或学生无须思考就能回答,像“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等。为此,教师在提问中要循循善诱,贯彻启发性。

3.提问要有层次感

教学时若是连续启发,层层推进的提问,前后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梯度,形成一个连环锁,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在步步启发下得以提高。

三、比较和辨析,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严密性与广阔性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辨析是语文思维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增强思考推断水平的砥砺之举。也是推动学生跨越提升的重要方法。在比较辨析中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方法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增加思维的力度广度,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形成优秀的思考习惯和思维品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辨析。1.辨析课文中隐含的线索。2.對事物正反论点差异的辨析。3.对中心思想的正误与材料的完整性辨析。4.以点带面,对普遍与特殊进行辨析。5.对语言表达的有序性和规范性辨析。在辨析中,强化思维习惯;在辨析中求精,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进行判断推理。经过辨析,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密性,而且还能有所表现,有所创造。

同时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论对错,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借此拓宽学生的思维,为形成创造性思维品质打下基础。

四、课堂教学后给学生留有再发现、再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研究,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认识。因而,对已知事物变换角度去认识,就可能发现他人尚未发现的新的特征、新的性质和新的功能等等。在课文教学完成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形成全方位、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或横向推进、纵向深入,或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引导学生破除思维定势,引导学生贯通知识,渗透知识,在变换中求广,改变学生思路的狭窄、片面、简单的现象。例如《孔已己》一文中,孔已己的最后结局如何呢?但刚上完这一课时,有学生提出“孔已己并未真的死了呢”这一问题,于是我们在班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鼓励那个学生说出他的见解和主张,他马上说出自己的理由:“中国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总喜欢以喜剧的形式来结尾,人们才会感到欣慰,那么当然可以让孔已己有一个好的结局。比如,可不可以设想孔已己受到某慈善机构所收留,而安度晚年?”其他同学纷纷发表意见,认为孔以己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目的是让人们更加憎恶那个万恶的封建社会,激发人们的抗争意识。由于学生的积极思索,不仅使他们明白了孔已己悲剧性,而且明白了社会的悲剧性,同时学生也大大加深了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由此可见:“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包办,甚至代替解答。同样地,要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堂争议,教师点拨,深入思考,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

当然,以上几方面的探讨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灵活运用,促进学生整体思维的发展,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经过长期的训练,一定能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增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2]《语文教学思维论》韦志成主编 彭华生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辨析创造性思维能力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正误辨析一例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