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的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2014-07-29陈玉森
陈玉森
【摘要】人们对于“21世纪技能”的关注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中国,21世纪技能培养也是教育发展的必有内容。中学数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培养人才21世纪技能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认识21世纪技能,在数学课堂中,探讨如何安排有利于培养21世纪技能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意义重大。
【關键词】数学课堂21世纪技能教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58-02
一、数学课堂活动设计中的21世纪技能 1.核心学科 研究认为,21世纪的新教育,要以坚实的学科知识为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万丈高楼则无从谈起。因此,在核心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里,尽量多地学习知识。但是学习知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要“消化-吸收”,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进而让学生构建起内化的知识体系。在讲授高度的测量时,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直尺、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等工具,老师准备各种平面以及立体物体,在课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对不同物体进行测量,并自己总结出平面物体的高与立体物体的高究竟有何异同。这样一来,同学们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能够自己发现并总结出规律,进而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结构的测量,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当然,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还要注意知识的深度,不要一味追求广度,最后很可能导致学生课上“快快乐乐”,课下“糊里糊涂”,要坚决避免“老师年年都在讲,学生年年都不懂”的情况,尽量给学生“掰开了、揉碎了”,争取讲一遍就有一遍的效果。此外,讲授的知识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能让知识“高高在上”,而要让知识“实实在在”得到运用。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式时,教师可以用商场购物打折、淘宝“双11”降价等现实问题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阐释对打折的看法,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升华,然后给出结论。此外,在实际运用中,知识会发生跨学科的交叉,教师在课堂活动设计中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可以通过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 2.学习与创新技能 创新是新时期的大势所趋,时代迅速发展,任何不懂得创新,仍然墨守陈规的学科、行业乃至国家都会为时代所抛弃。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应该适当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当今的学生富于挑战精神,为人师者应该多多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讲授“丰富的图形世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底部可到达或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测量问题,学生自己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习得“真知”,而不必迷信于老师给出的定论。当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迸发”的创造性灵感,也是21世纪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无限的创造性,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物体的高度时,有的学生创造性地使用了IPAD等移动媒介的多媒体功能,将图形进行立体分析,有效地让同组学生对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这正是学生们创造性的鲜明表现。此外,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多多创造机会让学生适应“团队合作”形式,以此来锻炼学生们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日后大型活动乃至职业发展进行知识储备。 3.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 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新时代的初中生正是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因此,注意培养他们的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但是,当今的网络时代,信息海量、媒体报道铺天盖地,充斥着纷繁复杂的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先进手段去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在浩瀚的信息中学会甄别对错,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责任感。 4.生活与职业技能 当代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考虑自己多,照顾他人少。但是,21世纪技能中重要的一项即是生活与职业技能。初中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责任以及兴趣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与职业技能。在讲授基本平面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在让学生学习线段、射线、直线、角、多边形以及圆的定义时,可以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他们分组合作进行操作。这种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适应性、主动性、领导能力与责任感,对日后的生活、学习以及职业兴趣点培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21世纪技能教学活动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实践性创新人才 21世纪技能将信息技术能力、生活与职业技能、跨学科能力等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对上述能力的培养适当加大倾斜力度,有利于学生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锻炼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创新意识,为日后成为实践性创新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2.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21世纪技能的提出,在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促使老师走出“一份教案交十年,十年只用一份教案”的尴尬局面,让教师重新审视自身在21世纪新教育背景下的角色。另一方面,转变教学观念后,21世纪技能的提出,还要求教师不断接触信息时代的新技术,摆脱“粉笔、书本、三角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交互平台等实现师生之间、老师之间以及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3.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是国之根本,因此,针对教育的改革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的。在21世纪技能发展的促使下,教师与学生不断进步、提高,而这二者的相互作用,一定会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综上所述,新教育背景下,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安排21世纪技能培养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习得、创新实践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素养的提高,而这二者的相辅相成,定会促进中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曹一鸣,贺晨.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主体类型研究——基于 LPS 项目课堂录像资料[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5):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