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味快乐计算 成就数学运算模型

2014-07-29黄淑媛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5期
关键词:算式运算模型

黄淑媛

【摘要】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教学,看似简单平庸,但对学生来说不但枯燥无味,而且易错。为此,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平台,使沉闷单调的计算教学课堂变得生机盎然,在愉悦体验中提高计算技巧,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计算能力的运算模型。

【关键词】快乐计算构建模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28-01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在“数与代数”中明确提出,“应帮助学生……,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计算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计算能力的高低也将直接影响今后的数学学习。教学中,不但要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加减计算的兴趣,还要在多形式的联系中提高思维技巧,让学生在形象、趣味、灵动的演绎中,标新立异运算思想,发展运算能力,促就正确快捷运算模型的形成,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以“形”建模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使得有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简洁化,形象化,有利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也是学生興趣的学习方式之一。比如枯燥的计算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模型演绎或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直观中感悟算理,形成算法,有效地渗透运算思想模型。

1.肢体语言抽象形象模型

在“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中,为有效突破“进位”这一难点,教学时除了利用数的分解来帮助解决外,还可以用“双手助记法”帮忙。一只手表示一个数,大拇指表示5,其它四指各表示1。如7+6,按照规定伸出双手,如下图,一看即知7+6=13。经过这样的经常练习后,学生一看到算式,在头脑的记忆里呈现的是双手的表象模型,借助表象,便可立即算出得数,简化了数的分解组合思维过程,使学生快速掌握口算规律,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算理,建立了形象的计算思想模型。

2.操作表述形成过程模型

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相互作用中,也使操作、思维、表述融为一体,有效地促进知识内化,构建过程模型。在学习笔算“56-18”时,通过学生用小棒的“摆”、“想”、“说”学习退位减法,在摆的过程中重点思考“个位上的6减8不够怎么办?”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发现用拆开一捆的方法,也就是向十位退“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明确了用16减去8的退位过程。经历了“摆”与“想”,学生内化了算理的含义,在用语言表述退位思考的过程中,明晰了退位减法的算法,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形成了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模型。

二、以“趣”用模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后,我们利用儿童天性好玩、自控能力差这个特点创设一个激情开放、趣味诱人的学习环境,在形式多样的视算、听算练习活动中运用思想模型,使新知识能够较顺利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1.在互动中应用

“凑十法”是学习加减计算的关键,为了学生有效掌握“10的组成”知识,我们利用儿童喜爱的儿歌帮助记忆。“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你和我,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也可以“巧手配对”,师生互动。师生用各自的手势表示数两者相加的结果是10的数。例如,老师说“我出7”并手势表示,学生说“我出3,3和7组成10。”同时出示三个小指头。这样的训练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对学生学习的“10的组成”新知识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同时也能增进师生的情感。

2.在游戏中活用

游戏是推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催化剂。它在满足学生欲望的同时,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创造力。如,教师先在黑板上贴上硕果累累的苹果树,再从扑克牌中任意抽出几张牌,作为采摘苹果的阶梯一一上叠,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各自给扑克牌上的数字添上“+” “-”或“×”号形成算式,进行计算。一种算式结果正确可以采到一个苹果,看谁采到的果子多。假设抽出的是“7、2、5、8、和2”五张牌,学生添上运算符号后就是“7×2-5+8-2”,再次添加运算符号是“7-2+5-8+2、……”,这样,以上的数可以写成多种不同算式,算法灵活多样。随着练习的次数的增加,学生在做第一种方法时,同时也会迅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其它不同的算式,长期下去,学生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也提高了,答题的速度也越来也快。

3.在比赛中运用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否合理的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有时往往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的关键。在新知识学习后,我们可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比赛作为形成模式的运用手段。它既活跃气氛、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如在学习“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接力赛活动:老师给每组发一张同样的题卡,“32-5()+8-7()+16()+37+6()-9()”,每组同学从前到后或从后到前逐个传递填写。紧张激烈的比赛,促使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都得以充分提高。在比赛中学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思想能力得以充分的运用,潜能也发挥到最佳状态,有效地深化、发展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以“巧”升模

计算的训练方式多种多样,为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模型灵活解题计算,丰富小学数学思想模型,我们要在学生理解掌握计算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练习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提高学生使用思维模型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1.独辟蹊径找寻捷径模式

在计算时,学生经常会遇到似曾相识的算式,这些都容易激起他们对计算思想方法的遐想,竭尽全力去挖掘数学内在的一些联系,开辟独特而巧妙的算法。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有位学生很快地熟记了“对子数”:6+6=12、7+7=14、8+8=16、9+9=18,在做8+9=?时,先想8+8=16,因为8+9=比8+8多1,所以8+9=17;还可以这样:先想9+9=18,因为9+9=18,比8+9多加1,所以8+9=17。从“8+9”计算数据与“对子数”“8+8=16”、“9+9=18”的相似性,由此及彼让学生联想计算内在规律,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出一个新型的解题方式,使计算时间大大缩短。

2.察悉特质构建优化模式

观察是智慧的门户。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能否形成。有些练习需要仔细观察,找出算式中条件的特征,再思考合理的计算途径。如“百以内加减混合运算”中的“21+38+19”,在观察中学生发现算式中的“21”和“19” 能凑成整十数40的特点,我们鼓励学生先将21和19相加的和再与“38”相加,这样计算起来方便快捷,正确率高。经历了这样的思考训练后,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宽了,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在“32+39”的计算练习中,其中“3”和“9”不是互为补数,学生就会把其中的一个数拆分和另一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整十数,再与拆数的另一部分相加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除了会运用上述的“凑整法”外,还会在多向的练习中感悟到“拆数法”、“找基准数法”、“破十法”和“逆算法”等,它既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达到优化数学计算模式的目的。

计算教学,快乐学习是基础,掌握算理是关键,思维模式是核心。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味计算学习的乐趣,在多样化的练习中,提高思维技巧,提升计算速度,成就数学运算思想方法模型的全面形成。

猜你喜欢

算式运算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模型小览(二)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