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切入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几点思考

2014-07-29木敏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5期
关键词:民谣名人家乡

木敏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但是现在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尤其是农村小学,受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教育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加之应试教育、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低下,阅读价值认识的淡薄,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笔者觉得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切入点与当地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也值得去关注与思考。走进当地的名人名篇,激起学生的课外阅读欲望;走进当地的民歌民谣,激发起阅读传统文化的情趣,拓展视野,提高自身素质;走近当地的民间传说与故事,使真实情景和奇情异事达到了有机的统一,既富于生活气息,又离奇动人,可以成为培养孩子课外阅读兴趣的切入点;走进当地的文化古迹,让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了解其文史背景及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家乡丰厚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树立支持爱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和谐家乡的信念。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当地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87-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尤其是农村小学,受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教育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加之应试教育、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低下,阅读价值认识的淡薄,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很显然,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也许国家教育部已发现并正视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颁布了小学生必读的课外阅读书目。但是对于农村的学校及学生来说,他们的存书量还是有限,家长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不重视,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空里,使孩子的读书兴趣得到激发,阅读视野得到拓宽,阅读实践得到落实,我觉得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切入点与当地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也值得去关注与思考。

一、走进当地的名人名篇

祖国各地都是人才倍出的地方,对于缺少课外读物的农村孩子来说,对家乡的名人传记、轶事传说也不一定了解,而这些故事往往又情节跌宕,扣人心弦,只要家长与老师制造氛围,稍加激励,一定会引起学生的读书欲望与兴趣。最近在一本教育杂志上我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湖南籍的父亲,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了解家乡名人,专门买了一本《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来看,最先每天讲一个有关毛泽东小时候故事给孩子听,而且是每每讲到最吸引人的时候戛然而止,且听下回分解。孩子为了想知道故事结果,每天都急切地缠着父亲讲故事。一天,父亲问儿子:“你知道毛泽东小时为什么叫山伢子吗?”孩子摇摇头,随后急切地问道:“为什么呀?”父亲笑而不答,临出门时故意把那本《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放在了桌子上面,孩子从父亲那里没有得到答案,却看到了那本书,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后来父子俩常常交流、讨论此书中的内容,孩子的读书兴趣由此得到点燃。由此我得到一个启发:许多农村地区,当地不乏流传千古的名人轶事、名人名篇,何不从他们身边的这些名人入手,勾起他们的课外阅读欲望呢?可以读名人故事,讲名人故事,学习名人品质,参观名人古迹,如何成为名人一样的名人造福一方,由于当地名人离他们很近,所以这些都是很好的课外阅读教材,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第一手材料。

二、走进当地的民歌民谣

作为乡村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歌民谣,因其深刻喻意的教化功能和独特的传承载体,得以在乡村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是当地社区沿袭发展的文化精髓。一定程度上维护着乡村的稳定秩序,也体现着当地文化古韵,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容易使孩子耳濡目染当地传统文化,受到其感染与熏陶。如:在四川省芦山县龙门乡王家村石刀背沟,旧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石刀对石鼓,金银无数处,谁人识得破,买个成都府。”原先谁也没有在意这首民谣,毕竟类似的民谣到处都有。有一个当地村民起初也不信,但当他发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水落洞”(又名石刀溶洞)后,便如同阿里巴巴发现藏宝洞一样,一个人开始在黑暗中摸索,这一摸索就是十多年时间,最终让这个南北长达10公里的水落洞“水落石出”,引起了国内探险界、旅游界的兴趣……

还如 “日烧无烟灶、夜点沼气灯、生活蒸蒸上、吃穿不操心”。这首在当地广为流传的民谣成为湖南省涟源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户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日前讨论“幸福指数”的话题越来越多。这让我想起流传在云南滇西的一首民谣,说的是做翡翠赌石生意的,当地人称那是一种“疯子买,疯子卖,还有疯子在等待”。风险很大的“猪尿泡生意”,民谣唱道:“三个疯子想发财,买块毛石来赌赛;一刀下去是灰白(没有),三个疯子哭起来;一刀下去有点绿(小赚),三个疯子笑起来;一刀下去是满绿(大赚),三个疯子打起来!”短短几句极草根的民间理语似乎揭示出人间世象的某种规律:当人们要挣脱贫穷的时候,尚能共同努力寻找机遇,承担失败;而在得到不多财富的时候,且能感到一定满足,分享快乐;当大的财富来临的时候,事情就变得复杂了,人们为财富的占有开始争夺,甚至大打出手,你死我活。多么有哲理性的民谣呀!而中国歌唱家宋祖英,更是把家乡的民歌唱进了悉尼歌剧院和维也纳金色大厅,让世界人民都了解到了中国的民间文化,其意义非凡。这些丰厚的传统文化,无不渗透着一个地方的文化精髓与传承,所以应让孩子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激发起学习传统文化、阅读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情趣,提高自身素质。而且这些草根文化的猎取可以不受经济、时空、观念等的约束,这些家喻户晓的文化,在课堂中、家庭中、校园中、社会中都可以信手拈來,即时请教,是很有价值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鲜活的教材之一。

三、走近当地的民间传说与故事

一个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与故事,就像一杯杯香气扑鼻的清茶,让我们回味无穷。这些美丽的民间传说与故事,反映了当地民间生话习惯,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表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题材多样,内容广泛,是世世代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有巨大贡献,也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灿明珠。

有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说与故事,叙述他们的事迹和遭遇,也表达了人民的评价和愿望。例如叙述屈原《离骚》,大声吟哦,感动众山鬼呜咽痛哭。传说人物还包括有帝王将相、农民的领袖、文化创造中的名人、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有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的。如红军长征故事、八路军抗日故事等无不表现了红军的革命纪律、优良作风和新的军民关系,反映了红军在人民心目中的位置。再如《奇怪的院子》、《红星水壶》、《红军帽》等故事都有明确的革命意识和浓厚的革命气氛,常常借助传统故事的表现手法,赋予红军的遗赠物以神奇的力量。创作者用艺术想象,表现出人民群众和革命力量终归要战胜反革命力量的坚定信念,使革命的思想感情与传说故事的特有手法融而为一,成为脍炙人口动人故事。有以地方风物为中心的,如关于《八仙》的传说、《灶王爷》的传说等,则更是人民信仰的产物。

这些影响深远的民间传说与故事常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并在流传过程中提炼加工,民间传说往往具有传奇的特色,故事情节既与人间现实有直接的联系,其发展又合乎生活的内在逻辑,同时,通过超人间的情节来引起故事的发展,从而使真实情景和奇情异事达到了有机的统一,既富于生活气息,又离奇动人。当地的这些美丽的传说与故事也可以成为培养孩子课外阅读兴趣的切入点。在课堂中可以给孩子讲一点,引起他的好奇心,然后戛然而止,余韵绕脑,其余的让他自己去阅读,培养主动阅读意识与兴趣。书海无涯,舟楫安在?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培养兴趣是最重要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只要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做。

四、走进当地的文化古迹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名胜古迹更是不胜枚举。每一处古迹都有一段难忘的历史。虽然是当地的风景名胜,可孩子往往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别说了解其文史背景及文化底蕴了。走进家乡的名胜古迹,阅读古迹中的历史资料,在阅读实践中体会家乡历史文化的价值,认识古代艺术的珍贵及家乡人们的智慧与才干,在活动中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参见、考察、体验中受到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丰厚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树立他们支持爱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和谐家乡的观念。参观之后,还可以举行系列活动,如:“历史名人故事比赛”、“名胜古迹简介比赛”、“我爱家乡演讲比赛”、“当地古迹知多少知识竞赛”等,以更好地挖掘当地历史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起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积淀学生的历史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达到课外阅读的目的。

当然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还有很多形式与方法,还需学校、老师、家长的重视与引导,创造条件或利用学生已有的其他行为动机,使课外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东西,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长足的发展。培养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真的是成就孩子一生的大事,一定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阎蔚 汪潮 著《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猜你喜欢

民谣名人家乡
名人摔跤后
书画名人汇
民谣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
何为民谣
我爱校园新民谣
我爱校园新民谣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