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那得清如许?”

2014-07-29陶婷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5期
关键词:范文情境文章

陶婷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语文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敢于述真事,吐真言、抒真情,创设作文教学情境,让作文教学情境作为学生的作文开源。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中观察、思考、体验,收集生活素材,完成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情境快乐生活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83-01

一、解决作文问题的方法

要改变目前这种急功近利的写作教学套路,方法只有一个: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体验。语文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敢于述真事,吐真言、抒真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孩子无疑是富有创造力的,当然,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是要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要有来自生活的真切体验与感受。

当年,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写作经验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多看”便是多观察。从中,我们不难获得这样的启发:要把文章写好,首先就得学会观察,因为观察生活是感受生活的前提,也是写作的必要的基础条件。

文章贵真实,人格重诚实。目前,中、小学生作文较为普遍的弊端是:或借助范文,寻章摘句,移植情思;或编造情节,堆砌词语,言不由衷……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材料是假的,感情也是假的。老师应告知学生:写一段话或写一篇文章,一定要把自己想写的事情老老实实地写下来,不夸大,也不缩小,不说假话或大话,要写真心话,写朴实的、有真情实感的话。必须是自己观察生活的真实具体的记录,不能主观臆测,不能凭空编造。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写老实文。仿写重在“仿”上,要选择与范文相近的事物,借鉴与范文相同的方法,采取与范文相仿的结构,运用与范文相似的句式,写“自己”的文章。

叶圣陶老先生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说得也是这个道理。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这,不仅仅是写作的技巧方法问题,更是教育孩子求真、务实、诚信的德育问题。

二、创设作文教学情境

作文首先得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先生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而眼下学生普遍感觉生活单调,那么,怎样才能促使学生将生活之源源源不断地流向作文呢?

经过学习实践,笔者发现最好的办法是创设作文教学情境,让作文教学情境为学生的作文开源。作文教学情境法,依据直观教学原理和情知对称原理,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有意创设一个个具体的场合、景象,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为学生写作提供材料来源。具体做法如下:

1.深入生活、组织活动体验情境

“生活是一本活生生的书”,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感受,收集资料;同时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为作文而开展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受和体验。

2.运用直观教具演示情境

“百闻不如一见”,写状物的作文,最适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情境,使学生对物的形、色、味、质地、气质特点等有感性的接触。直观教具可以是教学模具、挂图、实物等。

3.运用语言描绘情境

当然,我们不可能每写一篇作文都要把学生带入生活的实景,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有声有色的描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生活的表象和体验,从而获得写作素材。

总之,我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思想感情都是作文的素材,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就能让学生找到作文之源,丰富他们的写作内容。

三、激发快乐写作兴趣

中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是很强的,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老师应在“新”字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作文课中“活”起来。

单纯从作文教学上看,便是语文教学中“望文轻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教学效果确实如吕叔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思维的呆滞性;老师过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思维的单一性。这三性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一个“思维怪圈”,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从而对写作倍感腻烦。基于以上问题和现象的现实存在,对语文作文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改革,首先要改掉学生的“苦”和“烦”,还学生一个“乐学”和“乐写”。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让学生“乐”起来呢?“快乐作文”是笔者近年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探索最优化途径的一次尝试。

四、生活素材,让学生的心“活”起来

学生要写作,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就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曾有人说:“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作生活的主人。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无话可说,时间长了,写作给学生的心加上了沉重的枷锁,周围的生活在他们眼前觉得很平常,没有新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很空洞,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任务,东搬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性。例如:我让学生写自己的童年生活,有部分学生写到了在大海边玩耍的情景,还写了跟着姥爷在沙滩上见贝壳的现象。其实,在我们农村生活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大海的真实面目,更不要说自己在沙滩上捡贝壳。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在写作前让学生实地去观察一下生活中活的事物,让他们去了解事物,感受生活,使他们的心也随着新鲜的事物“活”起来。只要学生有一种想写的欲望,就能从生活中找到活的素材,写出来的内容也是活的。例如:在中学一次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写某一处的景色。明明是在春季,但很多同学却写了《美丽的秋天》、《雪人真美》等文章。还有部分同学写春天时还写了到河边去钓鱼,去山坡摘蘑菇的片段。我当时很生气,但事后静心一想,这不是学生的错,是我们给学生到野外去观察的机会太少了。于是我专门抽出两节课的时间带学生到校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回来后我再让他们继续写这次的作文,结果同学们都写出了自己观察到的真实的景象和感受。虽然语句不太通顺,但内容是真实的,是活的。

以后,每次作文課,同学们都要求我带他们去野外,我也根据写作的实际需要,尽力的满足他们的意愿。并在野外的活动中引导他们找写作的素材,感受生活的美好,使他们有“心”去写作。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对作文不但不那么害怕了,而表现出了一种想写作的欲望,我认为这就是写作的一个很好的开始。只有学生的心活起来,写出的文章才会活。

综上所述,要改变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还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能否把作文从语文课中独立出来,给作文独立的时间,专门的师资?能否给教师一套完整有序的作文教材。总之,只有多想办法,才会有出路。

猜你喜欢

范文情境文章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春色几许(简谱)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学滑板的启示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