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14-07-29王永敏
王永敏
【摘要】高校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现代意识的形成,优化了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但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61-01
一、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促进了大学生现代意识的形成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非常明显,大学生从新媒体上获取知识和信息填补了大学课堂教学的盲区,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体验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新媒体的共享性能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求知的深厚兴趣,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敏感度,增强大学生对新的信息化手段的利用能力。新媒体动态交互式的多样化表现方式,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的信息传达方式提高了信息的易理解性。总体而言,新媒体有利于大学生多角度地观察世界和及时了解世界的变化,有助于知识的及时更新,可以改变以往接受信息的滞后现象。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覆盖面,增强了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机遇。
(二)优化了大学生的学习过程
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正越来越多的选择新媒体作为学习的工具和平台。“新媒体”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提升提供便利途径。并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合作学习精神。“新媒体”扩大了大学生间学习交流的范围,大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协作、熏陶了共同进步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能力提高,有助于学习者在讨论、交流中发展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此外,“新媒体”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媒体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新媒体资源丰富涵盖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的各个方面,既有人文知识、又有自然科学,开放式的知识平台为大学生探索式、发现式的学习创造环境、从而让大学生主动追求更新知识,进一步建构知识的意义,最终达到创造知识的理想状态。
(三)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有针对性,要实现针对性目的,前提就是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思想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工作。各种大学校园新媒体的兴起和普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通过新媒体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问题,通过校园新媒体,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无隔阂传递信息,充分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依靠新媒体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使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新媒体教育摈弃了传统相对单调的课堂说教模式,新媒体教育更加直观,方式更加灵活,形式更加活泼新颖,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极为频繁,受新媒体影响较为深刻,更能迎合青年受教育者的心理,从而使教育的效果和科学化程度大大提高。
(四)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
传统教育模式以两课为代表,以教育者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室为中心。新媒体具备“教育资源共享,信息互动”等功能,学生无论是在寝室还是家中都可以如同在课堂上一样获取丰富的教育信息。新媒体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育,又可以进行统一教育还可以将“单独辅导”和“统一教学”相互结合,受教育者有充分的余地发挥主动性选择自学还是与同学讨论还是请教老师,并且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新媒体”平台强化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平等相处,在互相尊重、坦诚交流的基础上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从灌输式学习转向参与式、合作式学习,教师从“教”转向“导”“教”结合,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目标,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五)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新媒体超大的信息容量和及时的信息传播速度,使教育的内容变得全面而丰富,同时具有可选择性和客观性;这样以来原本狭窄、封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变得畅通。新媒体技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新媒体的应用可以使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这些原本抽象、难以把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融声、色、光、画等为一体的新媒体技术演绎出来,使抽象变得形象,呆板变得活泼,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冲击了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
由于新媒体空间是一个以多元文化为代表的自由空间,不可能像现实思想政治教育那样,完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去评判事物,“当文化成为一种舞台,上面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势力彼此交锋”。多为“80后”“90后”的青年大学生分辨力不强、意识形态防御意识较差,对社会很多问题的认识还不成熟,他们思想活跃,他们好奇心重,知识面宽见识较广,心态更为开放,更容易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同时也容易受由西方价值观包装的各种信息的影响。
(二)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学风
首先,新媒体造成部分大学生在学风和考风中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由于可以用新媒体查阅、复制大多数的论文和学术成果,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拒绝思考进行学习总结,而是照搬照抄、剽窃和投机取巧,从而导致学风不正现象和考试舞弊的行为。其次是沉迷新媒体娱乐中,浪费学习时间。很多大学生生活中对新媒体的依赖性很强,习惯性地上网,形成网瘾。再次,课堂上玩手机的情况比较常见。有学生在课堂上收发信息,接电话,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这些现象严重地危害着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三)弱化了思政教育者的权威地位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教育环境受到了挑战。一方面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被削弱,另一方面,以“两课教科书”为代表教育内容的权威地位被冲击。“网络的海量信息使学生对信息的选择余地增大,选择的主动性空前增强,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独立判断来进行信息的选择和利用”。新媒体充斥的巨量信息和无孔不入的传播渠道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比较的可能,可以学到许多连教育者都不知道的东西,教育者丧失了重要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尤其是有部分没能紧跟信息时代的教育者面对巨大的社会变化和大众传播,有时甚至会出现教育者所接受的信息少于或迟于被教育者,从而导致失去教育优先地位和事物的解释权,教育者的权威面临挑战。
参考文献:
[1]汪顿.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思想教育研究2010,(1):71-74
[2]肖学斌,朱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思想教育研究,2009,(7):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