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4-07-29刘爽
刘爽
【摘要】手机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正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大学生们的学习、思维和生活方式。手机新媒体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丰富了教育内容的同时,也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关键词】手机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55-01
一、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手机媒体有着诸多的优势,比如具有广大的覆盖面、低廉的传播成本、快速的传播速度、可以最大程度利用零碎时间等等,深受高校学生的关注和喜爱,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最常规和最重要的渠道,这些都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
(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由于手机在高校校园的占有率非常高,便于随身携带,可以摆脱空间上和时间上的限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的沟通和传递。手机新媒体的这些突出特点可以充分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来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时效性。在高校突发事件出现时,由于手机媒体传播信息操作简单,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第一时间将正面信息传达给每个学生,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性,便捷性,稳定学生的情绪,以避免校园舆论朝着负面方向发展,防止群体事件的规模扩大,最大限度的避免损失,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得以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
手机新媒体自3G时代后,进入智能化发展时期。手机具有了强大的功能,拥有通话,短信,图片,视频等越来越丰富的形式,并加可加载多种即时通讯工具,如QQ,微信,MSN,飞信,微博等即时通讯软件,这些新功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迈进了新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一对多或者一对一的教授,可采用更多的手机交流方式,通话,短信,手机QQ,飞信,微信等等,这些多种多样的交流方式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一手机作为媒介的师生交流据有很多优点,例如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容易被大学生接受,走进他們的生活和心理,产生共鸣等等。
(三)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手机新媒体的新功能除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时效性和互动性之外,毫无疑问的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各种新闻,图片,视频,音频,电子邮件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传播正能量的有效渠道。作为一个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它的优势日益显露。通过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最快捷,最方便的把教育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知给每一位受教者。由于如今高校学生基本上人人有手机,所以教育范围广,承载信息量大,手机成为承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可或缺的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可以借用手机新媒体发布最新的教育内容,还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教育反馈,从而做出有效回应。
二、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手机新媒体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除了有益的影响以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舆论导向有偏差,手机不良信息泛滥、各种信息发布缺乏控制、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等。这些负面因素,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一)信息泛滥,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
手机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是“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手机媒体上的信息良荞不齐,各种虚假欺骗信息,反动言论,色情广告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3G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上的腐朽价值观念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向手机媒体转移,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的难度,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趋于复杂化,冲击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正处在思想尚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毒害。
(二)大学课堂手机污染,严重影响课堂秩序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校园wifi的普及,使手机网游的应用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而手机各种功能和各种软件的不断开发和研发,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手机综合症患者。每天每时每刻手机不离手,玩游戏,发状态,传信息……手机不仅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也走进大学课堂,刮起了一股来势汹汹的手机风暴,昔日宁静的课堂变成了手机的天堂。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全神贯注,学生在下面玩手机。尤其是上班型较大的课,手机铃声和震动声此起彼伏,更有甚者,上课戴耳机听音乐或玩游戏,扰乱了其他同学的思维,影响了讲课教师的讲课思路,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
(三)学生诚信度降低,弱化了高校的管理制度
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高校正常的教学与管理秩序,但随着手机时代的到来,高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也受到了极大冲击,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上课点名是控制学生出勤率的主要手段,但手机削弱了点名制的权威性。许多学生具有侥幸心理,不去上课,通过短信和课堂上的同学互通有无,暗度陈仓,对课堂是否点名考勤进行信息沟通。老师点名,一传十十传百,统统从后门溜进教室,不点名,一个短信报“平安”。在考试纪律上,更是对传统考试方式提出了挑战。由于手机体积小、便于携带,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为作弊提供了极大方便,近几年各大高校均出现了利用手机互传答案的作弊手段。
(四)加重了大学生经济负担,刺激攀比消费
如今市场上手机品牌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从外形设计到功能上,都日新月异。大学生是青年人,大多追求时尚,都会争相购买最热门的手机。部分大学生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甘愿节衣缩食,借钱甚至偷钱或手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同时,手机上网是一种收费服务,需要花费上网流量和各种名目繁杂的充值拓展业务支撑。目前,手机消费对没有自立,不拥有独立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己经成为一项不小的开支,每月少则几十元,多到上百元或几百元。这对本身还是消费一族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五)容易使大学生患手机依赖症,妨碍其健全人格的培养
由于手机的高度普及性,以3G技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大学生交流欲望的增长,大学生患有手机网络成瘾、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不断出现。手机在方便交流的同时也使情感交流进入了新的误区,使原本要通过书信、电话甚至见面方式来维系的情感交流被手机取代了,这种蜻蜓点水式的交流使得各种感情越来越流于形式,加剧了情感危机,也会造成人际交流的障碍。
参考文献:
[1]张卫军.手机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学院.2012
[2]杜亮.3G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0
[3]徐兴,赵芸.手机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浙江: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12);38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