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豫北乡土风情画卷
2014-07-29宸之韬
宸之韬
编者按:赵文辉是从《牡丹》上走出来的青年作家,2004年他的短篇小说处女作《红棉花》在本刊发表后,被《小说选刊》转载。十年过去,他的小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本期这篇文章,就是针对他的新书《一个人的豫北乡下》的文学评论。
我是通过阅读短篇小说《刨树》才认识豫北作家赵文辉先生的。《刨树》里那种充满温馨的乡土之情、乡土之恋、乡土之韵,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于是我就写出了《感受那份温馨》的评论文章。因为有了那篇文章,我与赵文辉先生才渐渐有了文字上的交往。在我的想象中,赵文辉是一个真实、纯朴、幽默、倔强、大度的豫北汉子,他的生活体验、求学过程、社会阅历、人生历练,让他更加熟悉了豫北乡下,让他能走出豫北乡下,成长为一名青年作家。今天,又收到了赵文辉先生这部散发着油墨芳香的中短篇小说集《一个人的豫北乡下》,认真拜读之后,我陶醉了,陶醉在他那真实、鲜活、温馨、诙谐、哲理的小说中,陶醉在他那善良、淳朴、简单、温情的“豫北乡下”里。
《一个人的豫北乡下》收录了作家赵文辉创作的3个中篇和16个短篇小说,故事以豫北乡下为发生地,反映了豫北乡下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变革和风貌,透视和洞察了当代农村人的精神领地,向我们展现了一幅豫北乡土风情画卷。
真实。真实是这部小说集的显著特点。不管是“土得掉渣”也好,“奇得出格”也罢,几乎每篇小说都有一个小故事,有的完整,有的不完整,但都叫人感到是发生在豫北乡下的真实故事。故事也平平常常,没有花言巧语,没有轰轰烈烈,却真实得叫人感到一股豫北乡下的原汁原味,没有一点 “编造”的痕迹。比如《大麦先熟》里化亮和春艳的恋爱、嬉戏、激情、烦恼、打胎,再到得知春艳爹同意他们结婚时的委屈之情,如释重负之情,就像刚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一样。比如《在茄庄》里茄庄那种残留的把“来客”都“当神敬”的“古风”:“茄庄就这个礼!哪怕来一个小孩也要当客待,宁可不吃不穿也要整上几个像样的菜”;“乡党去谁家陪酒都要带一瓶酒,喝光主家的酒再喝各人带去的酒”的规矩;不请自到,而又以代表村委会“自诩”还让人“不能得罪”了的“片长”;“又瘦又小”、已经“喝高了”,却又“歪歪斜斜踏进屋来”的老汉,叫着“就是喝死也不能说孬话”连喝三碟让“我”汗颜;不发一言却“就像喝凉水一样吱吱喝下两碟”的老姚媳妇,更是让人刮目相看。活脱脱一幅豫北乡下好客、淳朴真实的画卷,展现得活灵活现。我没有去过豫北乡下,但是已经明显感受到了那股淳朴之风、那股厚道之意。如果有一天我去了豫北喝酒,也一定会醉的。
温馨。温馨是这部小说集的感人之处。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也变得更加浮躁了。如何传承中国的传统文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如今的乡下,大多数青壮年人进城打工了,留在乡下的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这就更应该弘扬正能量,传承善良、纯朴、温馨的乡土乡情。比如《刨树》里憨厚的“男人”、爽快善良的“媳妇”、朴实厚道的刨树人,让我们感受了古道热肠的豫北乡下人的温馨。为了让找不到活干的两个刨树人躲避风雪,有一口饭吃,因少年时犯脑膜炎而落下“脑筋笨”的“男人”动员“媳妇”将家里那棵并不大的榆树刨掉,然后买了肉和菜蒸米饭招待风雪当中不幸运也是不相识的刨树人。有了这样的“媳妇”不是温馨是什么?难怪“男人”要说“你好死了”,难怪“男人”要说“你比俺娘还好呢。” 人间可贵是真情!比如《做针线活儿的女人》里的春花刚嫁过来就表现得“懂事又能干”什么家务都抢着做,深得婆婆三婶的喜欢。春花唯一不会的就是针线活儿了,可又是一个要强的女孩子,不想让婆婆知道,就想办法去娘家学了七八天,终于学会了,回家后两天就将针线活做好了。但是当三婶拽住春花看到“只见春花的指头又红又肿,还有好几处被针扎过的疤点。三婶眼里霎时盈满了泪花,‘春花,娘啥都知道了,你真是个要强的闺女呀!”。这样的婆婆媳妇之情,如此的温馨和谐之家,能不让我们感受到温情吗?
诙谐。诙谐是这部小说集的点缀之笔。一部文字作品,如果只有叙述、只有故事,没有惊奇曲折、没有幽默诙谐,是没有感染力的。比如《笨母鸡》里小兽医根妞帮赵亮家不下蛋了的“笨母鸡”治疗时,用了“拯救爱情”的办法让鸡又开始下蛋,同时也“拯救”了赵亮与根妞娘的爱情,让他们没有遗憾,读了有忍俊不禁之感。比如《同期声》里县委李书记希望在电视里露脸还要有同期声,秦小喜想尽了办法让李书记上了电视新闻,但是电视台的却说要把山路挖断,再放水冲再现“发洪水”的镜头才有“真实感”和“说服力”,秦小喜照办了,李书记高兴了,秦小喜自己也当上了新闻科科长,但落了个“一乡人都戳他脊梁骨”和他爹“说他回来就用铁锨把他的腿敲断”的结果。让人读了大呼过瘾。至于语言,小说里融合了豫北地方方言和俚语,更有偷鸡摸狗、打情骂俏的语言让人读来有轻松活泼之感。
哲理。哲理是小说的灵魂所在。一部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故事情节感人,不仅仅是语言生动感人,更重要的是向读者展示正能量、表达什么积极的意义。如果离开了正能量这个主题,写得再好的小说也是徒劳。比如《厚人》里姚文明在树下救起因犯错误无法赔偿公家财产损失而想喝毒的乡棉站的丁会计,接着就干起了从棉农手里收购棉花卖给棉站的买卖。姚文明把后来升为丁站长的丁会计看成是自己的厚人,每次卖完棉花都要往他屋里钻。但事情终归还是败露了,丁站长被抓,姚文明主动投案替罪。几年后,姚文明一出狱就去找厚人丁站长,却发现他拿着自己当初卖棉花挣的钱办了厂,并且躲着不见自己。姚文明这下傻了,买了瓶毒药走到当初救起丁站长的那棵树下,却暗自希望会出现一个厚人来救自己。这说明了在金钱利益下结交的朋友是靠不住的,一旦利益消失友谊也就消失了。那么,这个世界上到底谁是“厚人”呢?比如《杏仁面》里黄晓东因为写过几篇报道,被高乡长抽到乡里搞宣传工作,老婆艳芳却被高乡长吃杏仁面吃到了床上;被借调到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帮忙,勾搭上了高乡长的女人田小翠;几年后,黄晓东当上了新闻科长,继而下到桃花乡当乡长,在自己当年住过的屋里又看上了白秘书的女朋友,就经常去白秘书家吃杏仁面;一次在县里开会,因为身体不舒服黄晓东悄悄离席回家,却发现白秘书正在和自己的老婆艳芳在“热火朝天地忙活着”……善恶自有公理,人性必有轮回,这种报应正不是黄晓东应得的吗?比如《张菊花的拐角楼》里张菊花因为表姐的冷漠不理,因为对供销社的向往,义无返顾地和拐角楼飙上了:张菊花先是和小庆恋爱了,却被已经在拐角楼上班的姬小娜横刀夺爱;报考省供销学校,却因神经衰弱没有成功;被“仙姑”骗去了三千元钱,进而被县委办副主任周主任奸污,在花了一大笔冤枉钱和献出了年轻的身体后,张菊花好不容易拿到了进拐角楼的招工表,却是周主任安排自己小儿子招工的;万念俱焚的张菊花走投无路,偷偷爬上一辆运沙的拖拉机漫无目的地出逃,却被拖到了新乡师范专科学校的新宿舍楼工地,并且邂逅了她人生命运带来转机的包工头小强。勤劳朴实的小强后来成了张菊花的丈夫,并且实现了张菊花进“拐角楼”的“心愿”:小强买下了破产的拐角楼,而且让张菊花最终成为了拐角楼的董事长。这时,原本有着让人称羡地位的小庆、姬小娜、表姐等人却风光不在,小庆罹患肺癌把家庭拖到极度困窘,她透过表姐可笑的张狂突然发觉自己和表姐以及姬小娜、小庆都“很可笑,也很可怜”,“她忽然觉得没意思透了。她觉得自己跟拐角楼的恩恩怨怨,从现在起都一笔勾销了。干干净净地勾销了。”这不仅仅是张菊花的拐角楼,不仅仅是张菊花的人生命运的“拐角”,不仅仅是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拐角”,更是人性善良回归的“拐角”啊!
如果要把豫北乡下当作一个自己内心深处的故乡来刻画的话,我觉得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对人物刻画得不那么深刻,个性化不足,不那么连贯,影响了作品的深度;比如,个别的故事意义不那么大,应该好好琢磨,如《张木匠》、《扫床歌》;比如,有的人物写得不那么真实,没有感染力,如《玉兰的笑》里的玉兰和王大小。
当然,瑕不掩瑜,《一个人的豫北乡下》是一部既能体味到豫北乡下的生活气息,感受到人性深处的善恶美丑,又能弘扬中国传统的乡土伦理,是一幅豫北乡土的美丽风情画卷。值得我们一读。
责任编辑 王小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