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言成为高效课堂的支柱
2014-07-29李万琛
李万琛
【内容摘要】现在的中学语文的教学越来越得不到学生的青睐。有的老师说话没有条理,有的老师说话啰啰嗦嗦,有的老师是“茶壶里下饺子 ——有货倒不出”。所以优化教学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从上课时的导入到课堂的提问再到课堂中对学生情感的鼓励和最后的结束语,用心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每一句教学用语,可以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让教学语言更好地服务课堂、点缀课堂。
【关键词】语言 导语 评价 结语 高效课堂
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师语言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杰出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当教师的都喜欢听老师上课。特级老师的观摩课,常常令我们回味无穷,拍案叫绝。教学的语言和教学的效果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现今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仍然有不少问题存在:有的老师信口开河,东拉西扯,说话没有条理,学生感觉是在云雾中,不知其所以然;有的老师担心学生不懂,把知识反反复复讲解,却让学生更加模糊不清;有的老师心里知道,但不能用语言将自己的意思清楚地表达出来……这些现象无不在告诉我们,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一、导语要引人,未成曲调先有情
导语是进入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次成功的导语,对整堂课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精彩纷呈的导语往往像磁石,深深地吸引学生;像钥匙悄悄地将学生的心扉开启。导语导得得法,导到要害,导到心坎,就能起顺风拉帆的作用,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教授朱自清的《春》时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美在哪里呢?”在同学们一番畅所欲言后,我用一段优美的语言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方面展现春天的美:“春天绿草茵茵,繁花似锦,和煦的春风唤醒众生,淅沥的春雨洗涤万物,春天如诗似画,美不胜收。现在,让我们走进朱自清为我们铺设的这个童话世界吧。”于是水到渠成地引领学生去感悟《春》的风光,领悟《春》的意境。优美流畅的开场,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带着一种愉悦的心境走入语文学习的胜地。
又比如我在教授刘心武的《错过》时这样导入:同学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错过很多很多:也许我们会错过荷花池中难得一见的小鱼,错过天空中挤作一团的云彩,错过一个动人的眼神,一次热情的拥抱,一次误会,错过一段真挚的友谊;一夜小睡,错过昙花的美丽……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经历过哪些错过呢?能用简洁的语言谈谈自己错过的经历吗?
二、提问要精妙,一石激起千层浪
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重大的。不仅可以让教师直接看到学生的反应,还可以了解课堂提问的质量。它是开发学生思维、纠正学生错误、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必不可少的手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还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在关键时刻发出高质量、精彩的提问,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顿悟。有效问题的提出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和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我就提了两个问题:一是鲁提辖为什么要打镇关西?二是鲁提辖是怎样打死镇关西的?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讨论得出重点。如《范进中举》中,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作品中的范进,清醒的时候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这对表现他一见报贴喜得疯起来,有什么作用?”“作家借一个报录人之口,说出治疗这种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表现了作家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中有没有透露像范进那样喜极发疯的并非他一人?”这些问题涉及文章主题、写作特点等许多重要问题。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课堂上适时、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评价要鼓动,满怀希望催人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鼓励和开发学生创造力的赏识性的评价语言,是不可低视的“动力资源”,在一定的场合,一句话可以产生巨大的“现场效应”,有时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人生。
特级教师贾志敏曾执教过《程门立雪》一课。在课堂上有一位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自愿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第一遍没读好,贾老师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且对他说:“你能行!”哪知第二、第三遍他还是没能流畅地读下去,时间就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一般老师在这样的公开课上遇到这样的情况是尽快地摆脱这样尴尬的局面,请他坐下去或者要求另外的同学站起来朗读,可是贾老师不这样,一直到了第五遍,这位学生才算流畅地把这段文字读下来。贾老师当即提议要求同学们为他鼓掌,并饱含深情地说:“你整整克服了五次困难,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真不简单。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欣赏欣赏。”贾老师善于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凭自己出色的应变能力,运用智慧的语言、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真情地去夸孩子的长处,委婉指出不足,使学生在老师充分信任,满怀希望、富有鼓动性的评价中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在兴奋中取得成功,在轻松中认识不足。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展现,“主动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学生也会因为听到老师对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激励语言而感到兴奋,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能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最终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当然,老师的评价要注意实效,既不要大肆夸张“你是未来的科学家……”,也不要泛泛而谈“不错、很好……”。学会面对全体学生,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能起到“夸”、“启”、“逗”、“赛”、“激”等效果,让学生在评价中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不断进取、具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四、结语有深度,意犹未尽生启迪
结束语,就是一堂快要结束时,老师对这堂课的内容提纲挈领地加以归纳总结的语言,教学中较好地使用结束语,可以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巩固强化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理清思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它的作用不可忽视。好的、有深度的结束语,能为一个片段、一堂课的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并能给学生带来某些启迪或留下无尽的回味且具有拓展延伸的功能。
学习了《三峡》一文后,我总结说“《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峻清幽的三峡美景之中。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欣赏三峡吧!”学生的激情得到很好的诱发,对三峡的喜爱刻在了他们的心里。
曾经看过一位历史老师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她的课堂小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结尾处,这位老师先采用教师引读的形式,用上“没有了……也没有了……”等连接词,把课文的内容又进行创造性地朗读。接着,她用低沉的语调说:“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就是从这天以后,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什么都没有了。”然后慢慢擦黑板,只留课题,其余都擦去,稍留残迹,全场一片沉默。这位老师哪里是在擦掉自己的板书啊?分明是模拟着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留下的哪里是字体的残迹,分明是被焚毁的圆明园的废墟!在老师的一擦一拭之间,在那一块稍留残迹的黑板上,留给了学生无限的遐想,无边的思考,无穷的哀思。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总而言之,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弹奏出美妙动人的乐曲,在学生的头脑中回响激荡,开启每一颗求知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刘桥英.《优化教学语言 成就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陈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