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财务舞弊的特征与审计方法
2014-07-28吴森灿
吴森灿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机遇和利益,同时也出现了企业舞弊这一不法现象,企图以财务舞弊手段获得不法收入。企业内控环境不成熟、财务监督管理条例存在漏洞以及道德意识不强是发生财务舞弊的主要原因,而财务舞弊手段的日益隐蔽化和多样化也给国家反舞弊工作带来了难题,深入认识企业财务舞弊的特征,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法,有助于及时发现财务舞弊行为,提高审计效率。
关键词:财务舞弊 特征 审计方法
一、前言
近几年来,国内外接连发生了几起影响严重的财务舞弊案件,给市场经济的顺利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企业投资人以及牵涉在内的银行都出现了巨大的损失,社会公众也对此很是不满。世界通信和银广厦等知名企业暴露的财务丑闻使得人们对财务欺诈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企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财务舞弊行为对市场的冲击和带来的损失都是不容忽视的,企业和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对该不法行为进行治理和监督,更应完善改革审计方法,动用社会监督的巨大力量,确实落实反舞弊工作。
二、企业财务舞弊行为的主要特征
企业财务舞弊是企业基层员工、治理层、管理层或第三方利用欺骗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乱纪行为。 企业财务舞弊的欺骗手段主要有伪造单据、涂改凭证等,舞弊人员通过这些手段达到非法占有或挪用公共财产的目的,给企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诚信的建设产生不良影响。企业财务舞弊行为通常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是企业通瞒骗手段伪造收入,把未实现的收入提前确认,有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会在合并报表中把内部销售的没有利润的商品以常规商品销售利润计入销售总额,从而在账面上多计收入,或是通过不具有产权的资产进行交易虚构收入等。二是有些企业为了上市需要将企业资产夸大,使用的主要舞弊手段一个是高估存货,另一个是高估应收帐款,通过这两种方法虚计资产,从而增加总资产金额。这类财务舞弊现象在上市公司中较为常见,如ST猴王就存在存货和应收帐款舞弊。三是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篡改单据、伪造凭证或制造虚假文件,如有些企业员工出差时为多报住宿交通费用篡改单据侵吞公款;通过贿赂部门官员及会计师伪造验资报告;制造虚假的银行账户或是篡改银行对账单,使得企业资产符合企业上市或配股需要。知名企业中,蓝田公司、综艺股份都出现过虚假文件舞弊。四是通过关联交易进行财务舞弊在我国企业是很常见的,关联交易一种是与关联企业串通进行高买低卖行为,扩大成本费用,并以较低价格销售,从而伪造虚假的利润报表,到偷税漏税的目的;另一种是则是低买高卖,虚增经营利润,隐瞒企业负债,或进行不正当股价竞争。五是企业制造虚假购销业绩或是利用时间差异性将未实现的收入提前入账,已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有些企业通过这类舞弊行为虚增利润使公司股票成为绩优股,通过股市筹措资金偿还债务。六是为了吸引客户有些企业会选择隐瞒重大诉讼案、或有负债等重大事项,如红光公司、闽福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隐匿重大事项行为。
三、针对舞弊性财务报告的审计方法
(一)正确评审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出现财务舞弊必是因为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存在漏洞,控制力度不足。因此。审计人员进行财务舞弊审计时需仔细评审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审计项目主要有: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条例;各个组织管理部门是否有具体的工作条例,以及详细的奖惩制度;所实行的授权政策是否合理恰当;是否设定了可以控制经营活动的具体程序;是否建立了保护资产的有效机制;是否拥有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止舞弊措施等。
(二)对企业现金流量进行审计分析
现金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通常情况下,一个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其现金流量是稳定上扬的,因此,当审计人员发现被审计单位现金流量不合理却依然可有优良业绩时,需考虑该企业存在舞弊行为,应进一步考察审计。现金流量不合理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经营活动盈利的现金流为负数,此类情况下审计人员应对企业的销售收入进行重点核查,判断是否发生违反收入实现制以虚增收入的行为,其次判断应收货款与其销售政策是否符合,以核查企业否存在制造虚假购销业绩舞弊行为;二是企业经营活动盈利的现金流为正数,总现金流量却是负数的情况,此类情况下审计人员应详细核查企业的各个投资活动,若存在某个或某些投资活动的回报率明显不合理的现象,需进行深入核查,判断其投资真实性,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转移资金欺诈行为。
(二)对企业的资产变动进行审计核查
企业的资产变动会遵循一定的原则,审计人员应注意变动较大的情况,判断该资产变动的合理性以及必要性。具体是,若被审计单位在审计期间有将固定资产拿来贷款、抵债或投资的情况,审计人员需收集该资产资料准确评价其市场价值,并与企业账面记录金额进行对比,判断两者差异是否合理;第二种情况是企业在审计期间置换、重组资产,审计人员需分析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判断置换或重组资产后产生的业绩是否合理。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资产变动进行核查,判断其是否存在虚增或虚减资产价值的行为。
(四)审计企业异常利润来源
有时为了上市、招标或救市企业需要拥有良好的业绩评估或业务目标,若正常经营情况下无法达到,企业就有可能采取伪造收入虚增利润的舞弊手段[6]。因此,审计人员应对在舞弊嫌疑的交易进行认真审查,对交易签订的合同的各个条款进行详细核查,依据专业经验判断条款中是否可能隐含有未明示的约定,并准确核查企业其他零散收入的真实性。若企业存在关联交易,审计人员需关注该交易详情,判断交易双方进行关联交易的目的、定价和分摊政策是否公平合理,以判断企业是否出现严重财务舞弊 。
(五)核查存货情况
很多企业存在存货舞弊行为,伪造、篡改账面存货数量,对实际存货数量进行虚减或虚增,或是制造虚假的存货成本价值。舞弊人员主要是在存货盘点时进行舞弊行为,存货舞弊造成虚假的营业业绩和生成不实的利润,进而舞弊人员可以把利润差额据为己有。因此,审计人员一方面需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存货控制环境,判断企业是否确实落实了存货控制制度;另一方面需认真仔细核查长期账实不符等不良存货账户,判断是否存在篡改单据的舞弊行为;最后,审计人员在进行键盘时,需注意存货的数量、质量、生产商以及有效期等情况,以防在此环节发生存货舞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财务舞弊是我国坚决打击的不法行为,现代企业经营日益复杂化,财务舞弊手段也逐渐多样化,为了顺利推行审计工作和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需不断提高工作责任心和职业水平,做到深入了解财务舞弊的特征,熟悉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的审计重点,以及针对各种舞弊行为的有效审计方法。同时,为了提高审计质量,政府部门应加强财务舞弊处罚力度,建议除了处罚涉及舞弊的相关人员外,还应追究其上级领导的责任,以及该企业没有落实《企业会计准则》等法规条例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新颖,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其审计[J].集团经济研究,2010,17(11):108-109
[2]黄新建,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方式及对策研究[J].经济经纬,2010,26(4):77-79
[3]黎四龙,会计舞弊三角形理论与舞弊审计[J].会计研究,2011,13(6):66-67
[4]高进军,舞弊审计的新思路[J].审计文汇,2010,21(1):28-30
[5]刘树磊,李强.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经验数据[J].财会通讯(综合),2011,8(1):132-133
[6]武晓文,黄雷.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其审计策略[J].财会通讯(综合),2011,20(3):53-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