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

2014-07-28林璟雯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林璟雯

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医疗服务宗旨,在这个宗旨指导下的成本核算管理才能不断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推动公立医院走向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公立医院 成本核算管理 全成本 多元化 可持续发展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非常有效的手段,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 医疗服务行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医院实行成本管理已成必然,适时更新管理理念和成功运用成本核算管理,是医院管理者的必修课。

一、由预决算管理向成本核算管理发展

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性质决定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偏重采取预决算的经济管理模式。预决算管理能够综合反映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中的财力规模和各项经费的保障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医院开支起到计划调节和监督的作用,但存在重收入、轻支出;重追加、轻效益;重拨付、轻核算等问题,不能有效控制医院成本消耗,在医院向企业经营型管理发展的形势下,迫切要求加强重支出、重效益、重核算的成本管理,满足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由不完全成本核算向全成本核算发展

全成本核算是一种全员参与、全要素、全过程控制的系统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基础较差,许多应计入成本的项目,如房屋折旧费、物业管理费用等均未计入成本。这种单纯直接成本核算制度下的成本数据难免失真,使国家对公立医院费用补偿依据不充分,也不利于新医改方案的推行和相关经济决策的作出,甚至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为此,公立医院要适应发展趋势,向全成本核算管理发展,切实提高卫生资源的合理高效使用,降低成本,减轻病人负担,以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由单纯的医院会计核算向多元化成本核算发展

医院会计核算是全面综合的核算,医院经济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定性向定量转变,经济核算也需要相应精细化,在会计分期与权责发生制与医院会计核算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主要可以开展以下几类成本核算:

(一)科室核算

科室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医院经济核算的基础。医院科室分为临床服务,医疗技术,医疗辅助,行政管理四大类,是直接使用和消耗成本的单位。为保证成本的真实可靠,要正确划分费用与其他支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界限。科室成本核算首先是直接成本的归集,将各科室发生的直接成本计入到该科室,其次才是分摊核算。公摊费用与间接成本实行四级分摊的核算方法。第一级分摊是指在成本的归集过程中,无法直接计入到某个科室的费用的分摊,如清洁排污费、绿化费等,按照一定分摊规则分摊到各科室部门。二级分摊是将行政管理成本分摊到医疗辅助部门,三级分摊是将含行政管理成本的医辅成本分摊到医技部门,四级分摊是将含管理成本,医辅成本的医技成本分摊到临床科室。经过这样流程的归集、记录、计算就形成了各科室的直接成本和全成本数据。通过对成本数据分析、对比、总结,有利于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明确医院各部门、各职工的责任,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通过科室核算也可以反映出各科室之间存在的管理、效率、效益等问题。

(二)医疗项目核算

一般综合医院医疗项目可划分为诊查、床位、检验、功能检查、放射检查、手术、治疗、药品等,直接核算单个医疗项目的成本消耗,是更精细更准确的成本核算,成本核算责任更明确,成本核算管理更具体,其核算为服务定价、投资论证、付费偿还、效益评估、新医改方案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三)病种核算

医疗服务是针对病种诊疗的,城乡医保基本普及,医疗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病种与病例个数相结合的定额补偿。以每一病种做为成本核算单位未免不太可行,但可以建立几个常见单病种和各大类病种的诊疗标准成本,通过核算能够反映每一病种治疗的效率和费用的高低。将其与不同时期、不同医院进行纵横对比,能反映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益;与实际病种成本对比分析,能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为以单病种费用为基础的付费方提供成本数据。将有利于进行医院成本控制监督,提高医院在市场的竞争能力,为病人提供一个明明白白的消费服务。

四、建立建全网络信息化成本核算账务体系

由于医疗服务涉及面广,其专业分工精细,医疗服务是按项目计费,成本核算数据庞杂,若用手工统计核算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医院要适应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建立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科学化的成本核算账务体系,提高成本核算管理质量和效率。财务体系包括账户体系与账簿体系两大部分。主要账户有医疗成本、药品成本、辅助业务成本、管理费用、预提费用、待摊费用。账簿体系包括成本核算总账与明细账。

五、运行医院成本管理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的关系: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延伸,成本管理的创新要以财务管理为依据,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医院不能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借口不重视成本,也不能为节约成本而忽视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目标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合理节约成本,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三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加强医院成本管理,实行成本核算,是为了“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卫生改革目标,其次才是提高医院运行的经济效益,最终是为了实现社会效益与医院经济效益的双赢。

医改措施以提高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经济效益必须从属于社会效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医疗服务宗旨,在这个宗旨指导下的成本核算管理才能不断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推动公立医院走向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素珍.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05,21(20)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公立医院文化对党建政工的有效促进
公立医院总医疗费平均增幅须在10%以下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医药:3500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