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增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化解措施
2014-07-28郑益
郑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信用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存在许多问题,如大量贷款到期后不能收回,出现了许多不良贷款,限制了信用社的发展,同时阻碍了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控制和化解不良贷款,论述了新增不良贷款的成因,并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增不良贷款 原因 对策
一、新增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体制方面
现阶段,我国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一级法人,但在实际运行当中,管理模式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决策机制不灵活,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应对各种金融风险,与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不相适应。
(二)风险识别机制方面
融资对象经常面向资本不足、还没有开发的客户,进行贷款没有分析借款人的经济状况,而经常利用预测借款人是否能够成功完成某种业务。在不能确定借款人的诚实,不能保证借款人按期偿还贷款时,将还款希望寄于第二还款来源,用于抵押的物品不能实现变现。在意识到贷款已经存在潜在风险时,不能迅速采取措施。
(三)贷款管理机制方面
一些信贷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在信用评估和财务分析方面做不到位。在对贷款人进行审查时,不能依据监管部门关于贷款风险的要求,严格审查审批条件,信贷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不依据信贷操作流程进行,给贷款增加了风险。
(四)信贷人员素质方面
现阶段的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较低,一些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经常出现违规放贷现象。在信贷政策方面,有的工作人员不严格审查贷款人的资质,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人情贷款”。在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方面,一些工作人员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能及时预测到即将出现的风险,应对措施不足。
(五)借款企业经营机制方面
很多借款企业因为经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市场意识不强、不能有效应对市场竞争、缺乏完善的制度,出现外欠债务过多、经营效益低下、约束能力不强等局面,有的企业正常经营出现问题,甚至有的倒闭,给信用社贷款带来风险。
(六)部分借款人存在欺诈现象
因为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有的贷款人为了得到贷款,故意隐瞒一些真实信息,捏造一些假信息欺骗信用社,有的还出现了行贿受贿现象,上述这些违规行为都会导致出现不良贷款,贷款在很大程度上不容易收回。
二、加强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的化解措施
(一)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在审核分离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风险约束体系,要严格坚持“三查”制度,审查贷款企业的诚信情况,将担保和抵押落实到位。在进行贷款决策时,把好贷款投放关,切实防范新增贷款风险,减少决策失误,杜绝出现不良贷款,做到事前控制;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在发放每一笔贷款前,都要落实第一责任人,并签订责任书,假如出现不良贷款,则需严格追究第一责任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将问责制贯彻到底;应用对内授权、对外授信的管理模式,要求联社业务管理部门要依据不同信用社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授权。
(二)活用清收方式
现阶段,形成不良贷款的原因多种多样,存在形形色色的借款人员,贷款一时不易收回,要想将不良贷款盘活,则需要根据借款人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不能只强调回收现金,可以应用多种方式灵活清收。为了保证收回信贷资产,可以先还后贷,也可以对其减免部分利息,资产也可以用来抵债,可以按照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点后面、先息后本、先谈后诉的原则和方法,逐户制定清收盘活计划和方案,只要方法得当,不出现违法违规行为,都可以应用。再有,联社要下放一定的权力,对于操作合理的现象,不予追究信贷人员的责任,应用即收即审的办法,解决当前人员的思想问题,让基层信用社发挥自身优势,盘活不良贷款。
(三)建立不良贷款监测机制
农村信用社要全面管理贷款余额,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可以针对不同贷款,建立监测台账,每一个客户都要建立有关档案,随时了解企业法人代表的经济情况,掌握企业的资产情况,掌握个人客户活动的范围、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收入情况等,有利于以后的分析工作,可以及时收回贷款;在月末和季末,要能够准确预测到不良贷款的发生,及时预测当月和当季不良贷款的收回情况,在掌握情况变化的基础上,制订应对办法,努力推进清收工作。由于各种因素形成的新不良贷款,在确定以后,允许信用社当年消化。
(四)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的专业工作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求必须理解一些专业名词,认真学习《经济法》和《合同法》,并能够在实际工作当中灵活运用。在思想认识上要求工作人员具备风险意识,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认真审查每一个贷款人员,也就是不要过于相信任何贷款人员的一面之词,利用各种手段寻找贷款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要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如在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时,要能准确判断财务报表的真假,要能准确察觉到财务报表后面存在的关系。
三、结束语
总之,在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中,不良贷款已经得到了大量专家学者的关注,国家和省级联社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迅速出台了大量应对措施,防止出现各种不良现象,相信农村信用社在以后的发展中,一定会不断改善工作方法,有效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仁杰,刘辉.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难的思考[J].财经界,2011
[2]王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和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
[3]柴海娥.浅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