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思考

2014-07-28辛连伟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

辛连伟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我国我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完善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着管理制度缺失、资产流失严重、资源使用率低下等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本文从造成这些问题的成因入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能得到完善。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且拥有使用权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并可以通过货币进行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它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财产。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职责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实现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群众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放在了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上,而忽视了对政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我国行政事业部门必须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存问题

(一)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在我国开始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后,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开始进行通过经营性活动实现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的转型,在此过程中,许多单位的资产转型都不符合国家的规定,没有进行合理的资产申报和评估,这些违规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除此之外,国有资产的流失还存在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各环节之中。第一,在资产购置环节,受购置过程管理监督力度薄弱的影响,时有个别人员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第二,在资产使用环节,由于一些单位管理不善,对一些损坏和丢失的现象,单位并没有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第三,在资产处置环节,资产管理人产权观念淡薄,随意对占有的资产进行变卖和处置,造成资产流失。

(二)国有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

由于缺乏统一合理的配置标准,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配置都依靠行政手法进行,其配置结构极不合理,造成了严重的资产配置不公现象。一方面,由于管理不规范,重复购置现象严重,许多单位内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资产,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对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极不严格,单位办公房闲置或者出租、公车私用等现象十分普遍。

(三)管理体制混乱,管理人员职责不清

管理体制上的缺陷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上存在的最本质性问题。在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对其形成、使用到处置三个环节上都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首先,在资产形成时期,单位管理人员对财政预算的约束力较低,对资产缺乏系统的清算和统计;其次,在资产使用(即资产配置)上,个部门间的资产分配缺乏明确的标准,协调度和透明度不足造成浪费现象严重,在监督和管理上又没有明确的问责机制;最后,在资产的处置上,单位内缺乏系统的处置程序,对国有资产的处置比较随意。除此之外,在人员管理上,管理人员职责不清,对权限范围未做明确规划,在人员管理中存在巨大的漏洞。

二、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漏洞的原因

(一)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

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漏洞的根本原因。企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主体,在管理的原则和职责划分上也没有一个可靠的依据,在管理体制上有许多问题存在。在管理系统上,中央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只负责国务院直属单位的资产管理,对各省、市、自治区不知道工作,而在地方政府,政府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只管政府机关和大院的公共资产,而不管其直属部门和单位的资产。在整体的资产监管体系上缺乏一个至上而下的完整而系统的管理体制。

(二)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认识不够全面,管理意识缺乏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一般由公共的财政支出形成,其所有权属于国家,行政单位对其拥有使用权,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对这一财产没有归属意识和责任心,有些管理人员认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并不在他的义务范畴内,对资产管理十分随意,从而造成了管理体系十分薄弱的现状。更有甚者,凭借工作便利以权谋私,私自占有国家财务。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为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是必要的前提。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当深入研究公共财政管理办法,制定出新的由国家统一所有、各级政府分级监管的系统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其次,要在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指导下,树立明确的资产管理目标;最后,要使国有资产管理和公共财政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消除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认识上的偏差

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认识不足是导致监管力度不强,管理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要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就必须消除管理人员对单位所有国有资产认识上的偏差。第一,要加强对资产管理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其对国有资产的公共属性有一个明确认识,让他了解到加强资产管理力度对单位、对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第二,要加强管理人员在专业工作能力上的培训,让其掌握系统的资产清算、账目管理、资产调配和资产监督方法,提高工作能力。

(三)完善政府资产采购制度,做好规范化台账记录

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采办过程中必须遵守严格的章程,避免由资产购置不合理导致的资产闲置和浪费,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除此之外,还要规范对国有资产总量和分布情况的记录工作,建立系统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台账制度。

(四)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监督机构和责任惩处制度

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一方面,要设立健全的外部监管机构,各级政府必须将单位资产管理情况纳入管理部门考核章程,加强监督机构管理力度;另一方面,还要制定严格的责任惩处机制,对造成国有资产浪费和不合理损失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和经手人的经济责任,对随意占有国有资产和共产私用的不合理行为要坚决制止,情节严重的还要让当事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实现资产信息化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产购置、使用、处置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和综合分析,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动态化管理,提高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除此之外,还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便上级监管人员和广大群众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完善起监督管理体系。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存问题的分析,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提出了几项有针对性地解决措施,希望能为行政事业单位今后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做好对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从而提高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剧长叶.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构建[J].投资与合作,2012,(5)

[2]龚晓利.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

[3]董新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4)

[4]张爱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7)

[5]叶映,陈达伟.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5,(8)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地铁资产管理体系运行评估研究
基于ERP系统构建协同化的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
浅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五年规划”加强国有资产监督
“珠江”荣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法和措施
构建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