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山区多功能人工混交林营建技术研究

2014-07-28江月香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黄山区

江月香

摘 要:以多功能人工混交林的构建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针阔混交、阔阔混交及阔竹混交”3种混交林模式的树种选择、配置、混交方式、整地要求及其他造林技术参数。结果表明:(1)选择混交树种要充分考虑到其萌芽力强弱、生长速度、喜光性、耐阴性、对主要树种的辅佐性、同源或交叉病虫害感染性的有无、护土与改土作用,以及对养分、水分的要求,与主要树种的差别性等。(2)混交树种配置要注意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树种混交、常绿与落叶树种混交、喜光性树种与耐阴性树种混交,依据地形条件与营林目标,以一定的混交比例,按带状、行状或块状混交,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林分的稳定性与经济性,为多功能人工混交林的营造提供技术上的参考。

关键词:人工混交林;营建;黄山区

中图分类号 S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1-100-03

黄山区是于2011年开始成为世行贷款林业综合发展项目子项目实施区的,按规划要求需新造多功能人工林

1 589hm2。面对如此规模巨大的造林任务,如何才能按期达标完成,给项目实施方带来较大的压力,一方面,要实施大规模新造林,就必须要整地、挖穴,扰动土壤,而当地的造林地均位于丘陵山地,若操作方式不当,在雨季来临时势必会导致水土流失,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另一方面,选择树种不适当,配置不科学,除了影响林地生产力和林农的造林积极性,更有甚者会影响森林群落的正向演替,进而影响本区域生态安全性。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课题组就如何围绕项目目标进行了反复多次地筹划、调查、分析与研究,最终形成了一套符合该区域新造多功能林营建技术方案,产生了较好的综合效果。

1 项目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黄山区谭家桥镇中墩村、长罗村、东黄山村,北纬30°17′,东经118°32′,土质为山地黄壤,多呈微酸性,pH值6.5左右,土层厚度60~80cm。造林前,山场原地类为灌丛地和荒山。全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云雾多,温暖湿润,小气候特点显著,一般年平均气温为15.4℃,无霜期达210~230d,年平均降水量1 395~1 702mm,年日照时数1 628~1 872h。植被类型区为华东中南地区江淮平原丘陵落叶常绿阔叶林与马尾松林区[1]。

2 多功能人工林树种选择与造林技术模式的研究

多功能人工林项目系2011年、2012年先后落实的,采取Ⅰ、Ⅱ级苗植苗造林,立地类型有Ⅱ、Ⅲ、Ⅳ、Ⅴ级4种。造林前,对造林地砍草清杂,对于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块,采取按带宽每3m保留原生植被1m的做法。根据各小班具体立地、地形条件,有针对性的采取块状、穴状、带状或星状4种方式整地;陡坡整地采取沿等高线环山带状方式进行。基肥施1 266kg/hm2,苗木成活后的抚育按“1-2-1”式扩穴抚育。依照项目要求,多功能人工林分别设计为针阔混交、阔阔混交和阔竹混交3种模式。

2.1 多功能针阔混交林树种选配与营造 基于针阔混交林带在黄山山地森林类型中的天然分布现状,项目组对黄山区域针阔混交林的调查发现,生活在地形平缓、气候温润、林下发育着较好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上针阔混交林内,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较为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针阔混交林树种选择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香榧(Torreya grandis Fort. ex Lindl. cv. Merrillii.),这2个著名的乡土针叶树种作为主要树种,同时选择了木荷(Schima superb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 Sarg)、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泡桐(Paulownia Sieb. et Zucc.)、茶树(Camellia sinensis)、檫木(Sassafras tzumu Hemsl.)、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等当地适生树种作为次要树种混交(技术模型如表1)。

由表1可知,A1~A7小班均为杉木分别与木荷、枫香、枳椇、檫木、油茶、马褂木、光皮桦等混交,A8小班是香榧与泡桐混交造林。作为主要树种的杉木是黄山区域造林主栽树种,经济效益好,是浅根性树种,作为次要树种的木荷、枫香、枳椇、檫木、油茶、马褂木、光皮桦等均为深根性树种,它们组合而成的混交林,树种之间争夺土层空间和水肥矛盾很小,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林地的生产力。A4小班“杉木×檫木”混交配置而言,因杉木是浅根性、常绿针叶树种,没有明显的主根,侧须根发达,穿透力弱,而檫树是深根性、落叶阔叶树种,有主根,穿透力强,两者混交造林后根系虽相互交织,但分层分布,可相对充分吸收利用不同土层的营养元素。另外,杉木郁闭前无凋落物,郁闭后6~8a后才有少量凋落物,其营养元素含量也较檫树林低,而檫树每年落叶后林下会形成枯枝落叶与腐植质层。随着混交林树龄的增长,林下凋落物不断增多,土壤养分含量也随之增加。尹瑞生等[2]对杉檫混交林土壤的调查研究认为,混交林比杉木纯林地的速效N、P、K含量都要高,特别是土层1~20cm处更为明显。A6小班杉木与马褂木混交,马褂木属于落叶阔叶树种,其凋落物量大,易分解,归还土壤的N、P元素较多,能够较好地改善土壤肥力,杉木与马褂木混交,可较好地解决地力问题,使杉木的速生性得到充分表现,同时,杉木属中性树种,冠幅小,杉木、马褂木适当比例混交,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蓄积[3]。又如在A7中光皮桦自然分布于海拔500~2 500m阳坡杂木林内,常与灯台树、杉木、松树、栎树等多种喜光树种组成次生混交林,这里选配光皮桦与杉木混交林很容易形成稳定的林分结构。刘惠芳[4]研究杉木光皮桦混交林认为林分平均树高比相应纯林平均高分别大14.3%、6.5%,平均胸径分别粗19.4%、11.8%。endprint

2.2 多功能人工林阔阔混交树种选配与营造 在新造多功能阔阔混交林树种选择上,项目组根据黄山区的区域气候环境,结合多年的阔叶树与阔叶树混交造林实践与研究,选择应用了地带性典型代表树种(马褂木、油茶、檫木等)及乡土树种(枫香、光皮桦、泡桐、望春花等)。在树种配置方面,采用各树种的规范造林密度、造林技术并进行整合组装,运用匀苗混交法栽植技术,改变机械的行间、株间混交模式,采用带状、块状、星状混交方式,使各树种较均匀地分布在造林地上,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林地生产力。为了能培育出良好的主干,在树种搭配时,尽量考虑到所选用的伴生树种对主要树种的相佐作用(技术模型如表2)。

从表2可知,B3小班中泡桐×檫木按比例混交,利用檫木是喜光、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泡桐搭配优势来提高林分生产率与稳定性。B5小班枫香×油茶混交,它们的组合也符合乔木和灌木树种搭配,不同冠形的树种搭配,能使幼林郁闭快,保持郁闭的时间长,并且一般呈垂直郁闭状态,这样林木就能够分层地利用大气中的CO2和光谱中的生理辐射,有助于地力的发挥。B7小班枫香为阳性、喜光、落叶、深根性树种,而马褂木为中性偏阳浅根性树种,两者生物学特性互补,它们混交后,林分空间结构分布更加合理,营养空间扩大,林分地上部分更能充分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林分地下部分具有成层性,能充分利用林地养分。又例如,在B6、B8小班中泡桐×茶树、山核桃×茶叶混交配置,因茶叶系灌木与乔木混交,在这种组合中,茶树初期速生,分枝低而茂密,抑制杂草的作用更明显,能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的环境条件,表现出混交林优越性。再者,泡桐、山核桃均属吸收根散布型、喜光树种,而茶叶系耐阴性、吸收根密集型的树种,且对土壤养分元素需求也有所不同,但须说明的是,虽然山核桃、茶树二者树冠上下分层,虽同为深根性,但0~40cm土层为茶树85%~90%的吸收根分布区,上下分布均匀,充分利用了地力,二者混交改善茶树生境条件,增进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量。

2.3 多功能人工林阔竹混交树种选配与营造 黄山区是毛竹天然分布区域,毛竹生长快、伐期短、用途大、经济价值高,毛竹产业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内学者对竹林综合效益的研究表明,在生产中毛竹与其他树种混交造林的经营模式可避免地力衰退,实现毛竹的可持续经营[5]。

在本项目造林中,选择枫香、栎类、泡桐、木荷、枳椇等阔叶树种作为主要树种分别与其他阔叶树种、毛竹进行2个以上树种混交造林(技术模型如表3)。其主要理由如下:(1)毛竹属浅根性树种,枫香、栎类、泡桐、木荷、枳椇等均属于深根性树种,与毛竹争夺土层空间和水肥矛盾很小,既可充分利用地力,又能和谐相处;(2)所选阔叶树种全系落叶乔木,年凋落量大,腐烂后成为有机质,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林地生产力;(3)阔竹混交林在抗风折、减少冻害、防治山体滑坡方面的能力与毛竹纯林相比明显加强;(4)阔叶树可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维护生态平衡。由表3可知,除C2地块实行的是块状混交外,其他5种混交林均采用星状混交,这里将毛竹均作为次要树种设计主要是根据立地状况,基于生态与综合效益考虑。

4 结论与讨论

(1)在本项目针阔混交模式中,选择杉木作为主要树种,分别与木荷、枫香、枳椇、檫木、马褂木、光皮桦树种混交构建针阔叶混交林,林分易形成较紧密的林冠结构层,林地表层也会产生松软的枯枝落叶层,可大大减少雨滴直接冲击地表,分散和吸收地表通流,有良好的土壤结构,便于水分向下渗透,无疑对山地的水土保持起到极好的效果。同时,针阔混交林能改变了林分组成,改善了林分的生态环境条件,有利于各种天敌的生长繁殖,促进了林木生长,提高了林木的抗病能力;而混交林树种之间又互为起着隔离作用,不利于病虫害的迅速蔓延,从而大大减轻了病虫危害。发展杉木、马褂木、枳椇等树种混交林,可满足市场需求,改变目前造林树种单一的局面。

(2)在本项目阔阔混交模式中,枫香×油茶、泡桐×茶树、山核桃×茶树复层混交能使林分郁闭早,遮盖率大,除了有利于保持水土,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树种生物学特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林地的生产力。但这种混交方式从根本上说属于一种短期混交,2个树种只在前期呈混交状态,以后将其中之一伐掉,成为另一个树种的纯林。如枫香与油茶混交,栽植初期二者处于混交状态,前期枫香给油茶遮阴,10a以后将枫香砍掉,成为杉油茶纯林,以收获茶籽。

(3)在本项目阔竹混交模式中,毛竹作为次要树种分别与枫香×栎类、泡桐×枫香、枫香×木荷、枫香×檫树、枳椇×光皮桦等组合进行多树种混交,并按照不同混交密度与混交方法造林,充分利用了混叶树种的深根性、落叶性等特性。同时,考虑到毛竹的浅根性和其纯林的抗逆性差、生长不够稳定等,能增强整个林分的抗灾性能,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廖军等[6]对不同树种、不同混交方式对毛竹生长影响的研究认为,以选择杉木或阔叶树种采用带状或株间混交的毛竹生长量最大。因此,在生产中选择杉木或阔叶树种与毛竹进行混交较为适宜。本项目研究只对毛竹混交造林的树种选择、混交造林比例及混交方式进行效果分析,关系到毛竹林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种间、种内竞争关系等更深入的研究有待今后进行。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2020)[M].2008.

[2]尹瑞生,沈忠厚.杉檫混交林优于杉檫纯林[J].湖南林业科技,1982,3:26-29.

[3]汪国彬.杉木与马褂木混交效果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9,1:82-86.

[4]刘惠芳.杉木光皮桦混交造林生长效果调查分析[J].绿色科枝,2014,1:95-97.

[5]伊贤俊.毛竹与不同树种混交造林效果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1,1:18-20.

[6]廖军,张卫栋,薛建辉,等.竹阔混交林混交类型的综合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3):346-349.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2.2 多功能人工林阔阔混交树种选配与营造 在新造多功能阔阔混交林树种选择上,项目组根据黄山区的区域气候环境,结合多年的阔叶树与阔叶树混交造林实践与研究,选择应用了地带性典型代表树种(马褂木、油茶、檫木等)及乡土树种(枫香、光皮桦、泡桐、望春花等)。在树种配置方面,采用各树种的规范造林密度、造林技术并进行整合组装,运用匀苗混交法栽植技术,改变机械的行间、株间混交模式,采用带状、块状、星状混交方式,使各树种较均匀地分布在造林地上,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林地生产力。为了能培育出良好的主干,在树种搭配时,尽量考虑到所选用的伴生树种对主要树种的相佐作用(技术模型如表2)。

从表2可知,B3小班中泡桐×檫木按比例混交,利用檫木是喜光、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泡桐搭配优势来提高林分生产率与稳定性。B5小班枫香×油茶混交,它们的组合也符合乔木和灌木树种搭配,不同冠形的树种搭配,能使幼林郁闭快,保持郁闭的时间长,并且一般呈垂直郁闭状态,这样林木就能够分层地利用大气中的CO2和光谱中的生理辐射,有助于地力的发挥。B7小班枫香为阳性、喜光、落叶、深根性树种,而马褂木为中性偏阳浅根性树种,两者生物学特性互补,它们混交后,林分空间结构分布更加合理,营养空间扩大,林分地上部分更能充分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林分地下部分具有成层性,能充分利用林地养分。又例如,在B6、B8小班中泡桐×茶树、山核桃×茶叶混交配置,因茶叶系灌木与乔木混交,在这种组合中,茶树初期速生,分枝低而茂密,抑制杂草的作用更明显,能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的环境条件,表现出混交林优越性。再者,泡桐、山核桃均属吸收根散布型、喜光树种,而茶叶系耐阴性、吸收根密集型的树种,且对土壤养分元素需求也有所不同,但须说明的是,虽然山核桃、茶树二者树冠上下分层,虽同为深根性,但0~40cm土层为茶树85%~90%的吸收根分布区,上下分布均匀,充分利用了地力,二者混交改善茶树生境条件,增进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量。

2.3 多功能人工林阔竹混交树种选配与营造 黄山区是毛竹天然分布区域,毛竹生长快、伐期短、用途大、经济价值高,毛竹产业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内学者对竹林综合效益的研究表明,在生产中毛竹与其他树种混交造林的经营模式可避免地力衰退,实现毛竹的可持续经营[5]。

在本项目造林中,选择枫香、栎类、泡桐、木荷、枳椇等阔叶树种作为主要树种分别与其他阔叶树种、毛竹进行2个以上树种混交造林(技术模型如表3)。其主要理由如下:(1)毛竹属浅根性树种,枫香、栎类、泡桐、木荷、枳椇等均属于深根性树种,与毛竹争夺土层空间和水肥矛盾很小,既可充分利用地力,又能和谐相处;(2)所选阔叶树种全系落叶乔木,年凋落量大,腐烂后成为有机质,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林地生产力;(3)阔竹混交林在抗风折、减少冻害、防治山体滑坡方面的能力与毛竹纯林相比明显加强;(4)阔叶树可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维护生态平衡。由表3可知,除C2地块实行的是块状混交外,其他5种混交林均采用星状混交,这里将毛竹均作为次要树种设计主要是根据立地状况,基于生态与综合效益考虑。

4 结论与讨论

(1)在本项目针阔混交模式中,选择杉木作为主要树种,分别与木荷、枫香、枳椇、檫木、马褂木、光皮桦树种混交构建针阔叶混交林,林分易形成较紧密的林冠结构层,林地表层也会产生松软的枯枝落叶层,可大大减少雨滴直接冲击地表,分散和吸收地表通流,有良好的土壤结构,便于水分向下渗透,无疑对山地的水土保持起到极好的效果。同时,针阔混交林能改变了林分组成,改善了林分的生态环境条件,有利于各种天敌的生长繁殖,促进了林木生长,提高了林木的抗病能力;而混交林树种之间又互为起着隔离作用,不利于病虫害的迅速蔓延,从而大大减轻了病虫危害。发展杉木、马褂木、枳椇等树种混交林,可满足市场需求,改变目前造林树种单一的局面。

(2)在本项目阔阔混交模式中,枫香×油茶、泡桐×茶树、山核桃×茶树复层混交能使林分郁闭早,遮盖率大,除了有利于保持水土,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树种生物学特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林地的生产力。但这种混交方式从根本上说属于一种短期混交,2个树种只在前期呈混交状态,以后将其中之一伐掉,成为另一个树种的纯林。如枫香与油茶混交,栽植初期二者处于混交状态,前期枫香给油茶遮阴,10a以后将枫香砍掉,成为杉油茶纯林,以收获茶籽。

(3)在本项目阔竹混交模式中,毛竹作为次要树种分别与枫香×栎类、泡桐×枫香、枫香×木荷、枫香×檫树、枳椇×光皮桦等组合进行多树种混交,并按照不同混交密度与混交方法造林,充分利用了混叶树种的深根性、落叶性等特性。同时,考虑到毛竹的浅根性和其纯林的抗逆性差、生长不够稳定等,能增强整个林分的抗灾性能,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廖军等[6]对不同树种、不同混交方式对毛竹生长影响的研究认为,以选择杉木或阔叶树种采用带状或株间混交的毛竹生长量最大。因此,在生产中选择杉木或阔叶树种与毛竹进行混交较为适宜。本项目研究只对毛竹混交造林的树种选择、混交造林比例及混交方式进行效果分析,关系到毛竹林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种间、种内竞争关系等更深入的研究有待今后进行。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2020)[M].2008.

[2]尹瑞生,沈忠厚.杉檫混交林优于杉檫纯林[J].湖南林业科技,1982,3:26-29.

[3]汪国彬.杉木与马褂木混交效果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9,1:82-86.

[4]刘惠芳.杉木光皮桦混交造林生长效果调查分析[J].绿色科枝,2014,1:95-97.

[5]伊贤俊.毛竹与不同树种混交造林效果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1,1:18-20.

[6]廖军,张卫栋,薛建辉,等.竹阔混交林混交类型的综合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3):346-349.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2.2 多功能人工林阔阔混交树种选配与营造 在新造多功能阔阔混交林树种选择上,项目组根据黄山区的区域气候环境,结合多年的阔叶树与阔叶树混交造林实践与研究,选择应用了地带性典型代表树种(马褂木、油茶、檫木等)及乡土树种(枫香、光皮桦、泡桐、望春花等)。在树种配置方面,采用各树种的规范造林密度、造林技术并进行整合组装,运用匀苗混交法栽植技术,改变机械的行间、株间混交模式,采用带状、块状、星状混交方式,使各树种较均匀地分布在造林地上,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林地生产力。为了能培育出良好的主干,在树种搭配时,尽量考虑到所选用的伴生树种对主要树种的相佐作用(技术模型如表2)。

从表2可知,B3小班中泡桐×檫木按比例混交,利用檫木是喜光、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泡桐搭配优势来提高林分生产率与稳定性。B5小班枫香×油茶混交,它们的组合也符合乔木和灌木树种搭配,不同冠形的树种搭配,能使幼林郁闭快,保持郁闭的时间长,并且一般呈垂直郁闭状态,这样林木就能够分层地利用大气中的CO2和光谱中的生理辐射,有助于地力的发挥。B7小班枫香为阳性、喜光、落叶、深根性树种,而马褂木为中性偏阳浅根性树种,两者生物学特性互补,它们混交后,林分空间结构分布更加合理,营养空间扩大,林分地上部分更能充分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林分地下部分具有成层性,能充分利用林地养分。又例如,在B6、B8小班中泡桐×茶树、山核桃×茶叶混交配置,因茶叶系灌木与乔木混交,在这种组合中,茶树初期速生,分枝低而茂密,抑制杂草的作用更明显,能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的环境条件,表现出混交林优越性。再者,泡桐、山核桃均属吸收根散布型、喜光树种,而茶叶系耐阴性、吸收根密集型的树种,且对土壤养分元素需求也有所不同,但须说明的是,虽然山核桃、茶树二者树冠上下分层,虽同为深根性,但0~40cm土层为茶树85%~90%的吸收根分布区,上下分布均匀,充分利用了地力,二者混交改善茶树生境条件,增进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量。

2.3 多功能人工林阔竹混交树种选配与营造 黄山区是毛竹天然分布区域,毛竹生长快、伐期短、用途大、经济价值高,毛竹产业已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内学者对竹林综合效益的研究表明,在生产中毛竹与其他树种混交造林的经营模式可避免地力衰退,实现毛竹的可持续经营[5]。

在本项目造林中,选择枫香、栎类、泡桐、木荷、枳椇等阔叶树种作为主要树种分别与其他阔叶树种、毛竹进行2个以上树种混交造林(技术模型如表3)。其主要理由如下:(1)毛竹属浅根性树种,枫香、栎类、泡桐、木荷、枳椇等均属于深根性树种,与毛竹争夺土层空间和水肥矛盾很小,既可充分利用地力,又能和谐相处;(2)所选阔叶树种全系落叶乔木,年凋落量大,腐烂后成为有机质,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林地生产力;(3)阔竹混交林在抗风折、减少冻害、防治山体滑坡方面的能力与毛竹纯林相比明显加强;(4)阔叶树可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维护生态平衡。由表3可知,除C2地块实行的是块状混交外,其他5种混交林均采用星状混交,这里将毛竹均作为次要树种设计主要是根据立地状况,基于生态与综合效益考虑。

4 结论与讨论

(1)在本项目针阔混交模式中,选择杉木作为主要树种,分别与木荷、枫香、枳椇、檫木、马褂木、光皮桦树种混交构建针阔叶混交林,林分易形成较紧密的林冠结构层,林地表层也会产生松软的枯枝落叶层,可大大减少雨滴直接冲击地表,分散和吸收地表通流,有良好的土壤结构,便于水分向下渗透,无疑对山地的水土保持起到极好的效果。同时,针阔混交林能改变了林分组成,改善了林分的生态环境条件,有利于各种天敌的生长繁殖,促进了林木生长,提高了林木的抗病能力;而混交林树种之间又互为起着隔离作用,不利于病虫害的迅速蔓延,从而大大减轻了病虫危害。发展杉木、马褂木、枳椇等树种混交林,可满足市场需求,改变目前造林树种单一的局面。

(2)在本项目阔阔混交模式中,枫香×油茶、泡桐×茶树、山核桃×茶树复层混交能使林分郁闭早,遮盖率大,除了有利于保持水土,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树种生物学特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林地的生产力。但这种混交方式从根本上说属于一种短期混交,2个树种只在前期呈混交状态,以后将其中之一伐掉,成为另一个树种的纯林。如枫香与油茶混交,栽植初期二者处于混交状态,前期枫香给油茶遮阴,10a以后将枫香砍掉,成为杉油茶纯林,以收获茶籽。

(3)在本项目阔竹混交模式中,毛竹作为次要树种分别与枫香×栎类、泡桐×枫香、枫香×木荷、枫香×檫树、枳椇×光皮桦等组合进行多树种混交,并按照不同混交密度与混交方法造林,充分利用了混叶树种的深根性、落叶性等特性。同时,考虑到毛竹的浅根性和其纯林的抗逆性差、生长不够稳定等,能增强整个林分的抗灾性能,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廖军等[6]对不同树种、不同混交方式对毛竹生长影响的研究认为,以选择杉木或阔叶树种采用带状或株间混交的毛竹生长量最大。因此,在生产中选择杉木或阔叶树种与毛竹进行混交较为适宜。本项目研究只对毛竹混交造林的树种选择、混交造林比例及混交方式进行效果分析,关系到毛竹林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种间、种内竞争关系等更深入的研究有待今后进行。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2020)[M].2008.

[2]尹瑞生,沈忠厚.杉檫混交林优于杉檫纯林[J].湖南林业科技,1982,3:26-29.

[3]汪国彬.杉木与马褂木混交效果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9,1:82-86.

[4]刘惠芳.杉木光皮桦混交造林生长效果调查分析[J].绿色科枝,2014,1:95-97.

[5]伊贤俊.毛竹与不同树种混交造林效果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1,1:18-20.

[6]廖军,张卫栋,薛建辉,等.竹阔混交林混交类型的综合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3):346-349.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黄山区
黄山区林下黄精标准化种植技术
黄山市黄山区政府英文版网站上线
黄山市黄山区国家储备林建设培育的技术模型构建探讨
雷竹覆盖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