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败的原因
2014-07-28李志云
李志云
摘 要:宋朝从建立开始就建立了一套新的军事制度,而这种军事制度只能适应对内的统治,而不适应对敌国的战争。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国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国防建设。
关键词:军的建设;武将;文人调兵
宋朝在其统治的三百(960——1279)多年的历史中,在军事上总是失败。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公元九百六十年春节,后周命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出兵抗辽
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周世宗病逝后,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无法管理政事,国家政局动荡不安。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曾经结拜为义兄弟,在军队中握有实权。次年元旦,风闻辽国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赵匡胤之弟匡义(即宋太宗赵炅)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王朝。宋朝建立后,赵匡胤深知拥兵自重对朝廷的危害。为了防止黄袍加身再一次发生。因此他赵普的建议下,对军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是设计夺取石守信等大将所掌握的兵权。然后再专门设计了一套新的军事制度。这套军事制度的核心就是防止武将拥兵自重。赵匡胤设计的军事制度非常错综复杂,总的来说,武将没有调兵权,也不能带兵,只能在发生战事的时候临时统领军队,并且结束后要立刻交出兵权,而能调兵的人却不会打仗。所以, 整个宋朝(北宋和南宋),最高军事权力机关几乎没有掌握在专业人士手中。如果只站在巩固“赵氏”江山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军事制度是正确的,后来历史发展也证明了赵匡胤想法的正确性。在整个宋代没有发生过一次军事政变和武将造反的事件,因为没有军事政变和武将造反,宋朝比起中国其他王朝来说是比较长的,宋朝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而中国其他王朝一般都比较短,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例外。但是这样的军事制度却造成宋朝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邻国。
二、总观宋朝的历史,它仍然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但是这支军队并没有用在抗击敌国上。它的军队,禁军主要用在保卫京城、乡军主要用在防止农民造反上,而用于保卫国家的边防军却很少很弱。这样就给敌国的侵略提供了可趁之机。自太祖以来赵氏皇帝都菜取同样的手段来防止高级军事将领造反。如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父子,罢免韩世宗的兵权。其原因就是怕他们功高盖主,拥兵自重,夺取赵家的天下。对下属总是抱着不信任的态度。总认为这些将领们都会向他们的太祖皇帝一样利用手中的兵权来夺取天下。所以就要想方设法的除之而后快,这样一来,很多将领都不敢真正的抗击敌人。以免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以求得自保。
三、纵观整个宋朝的历史。赵氏皇帝在用人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1.宋朝皇帝在调兵遣将不用武将用文人,而文人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而临时派去的将领对军队不了解,士兵不了解将领,更有甚者连自己的将领是谁都不知道,这样的军队还不如说是乌合之众,他们是不可能打胜仗的。这也给敌人可趁之机,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
2.宋朝的高级官员中有很多奸臣。可以说在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是空前的。如蔡京、秦桧等。他们位高权重,深受赵氏皇帝的信任。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令人不齿,对上阿谀奉承,对下却除之而后快。总之,他们都是一些祸国殃民之辈。而真正德才兼备、忧国忧民的大臣却得不到重用,即使用了也不能善终。要么被杀、要么被贬。如苏轼、王安石等。
四、宋朝的赵氏皇帝都比较重视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但是他们的想法却是错误的
从宋太祖开始,只想用钱来换取和平、用钱去购买失地,甚至不惜重金向敌国来换取所谓的和平,更有甚者为了偏安一偶不惜称臣。为了讨得敌国的欢心而不惜杀害自己的忠臣。而且赵氏皇帝经常是凭自己的兴趣做事。如1127年的靖康年间,由于准备不充分就冲忙御架亲征,结果使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又如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五月,赵光义不顾大臣反对,趁灭亡北汉的余威,从太原出发进行北伐。起初一度收复易州和涿州,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
总之,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赵氏皇帝对经济的发展比较重视,使得宋朝的经济发展得比较好,它远比前朝的经济繁荣。但是,由于赵氏的天下是通过不光彩的手段得来的,所以他们也怕被别人用同样的手段夺走他们的天下。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没有加强国防建设。从国内看起来是一片繁荣景象。然而在军事力量上却积贫积弱,当敌人来犯时却无力抵抗。而且多数时候不惜重金求和,赢得一时的太平。从太祖开始,在整个宋朝都在不断地改革,但至始至终没有把军队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在与辽、金、元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
参考书目:
[1]简伯赞:《中国史纲要》
[2]《宋史.兵志》
[3]《洓水纪要》
[4]《续资治通鉴长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