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阅读文章选材与应用翻译能力培养
2014-07-28周健
周健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大量阅读对翻译能力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现阶段,说明性文体大学教材中的阅读文章设置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尤其对理工科学生而言,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应用性、说明性文体的选入,才是增强应用翻译能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应用翻译能力阅读教材体裁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HEXII401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25-02
当代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现有大学英语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大学英语能力塑造也在经历由理解性能力培养渐向应用性能力培养的转化过程。作为基本技能之一,翻译综合体现听、说、读、写多项英语技能的掌握及实际运用水平,因而关于翻译能力培养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尤其在当下中国英语教学模式中,以阅读为主体的基础英语能力培养对翻译等实用能力的造就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阅读与翻译能力培养的关系
众所周知,大量阅读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在中国,学生提高英语仍主要依靠阅读。现阶段,大学尤其是理工科类大学毕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关涉一些科技、商务等方面的内容翻译,但很多学生之前对此类文字接触很少,缺乏相应翻译能力,翻译时往往曲解或误解了文献资料的原意。另一方面,一些一线技术人员虽具备一定专业知识背景,通过联系前后文,能大致了解其意,但终究无法将其准确地翻译成文。此种状况与相应阅读量过小有着极大关系。阅读对此类翻译能力培养的助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有助于培养应用文体翻译者的逻辑性。
一般,我们可以将阅读区分为三个层次,即字面理解、推论理解和评价理解。字面理解使阅读者了解文章大意,明晰其间人物、事件和因果关系;推论理解目的在于推测词义、作者意图、文章目的;分析理解则重在分析信息的确切性、可信性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可能性。对于科技等应用性文体阅读来说,字面理解是基础条件,是应然性因素,而推论理解与评价理解是关键,是必然性因素。明确文章的写作意图,所欲表述的意义,掌握其所陈述事物的发展走向及未来影响,是每个应用性文体翻译者所应具备的素质。这些能力的具备需依靠一定的逻辑判断能力,主要是指对语言思维逻辑判断和译文技术逻辑判断。逻辑素养并不是天生具备,在于后天通过大量的相关阅读不断培养。英语应用性题材文章的语言逻辑性往往很强,文章无论从语言还是结构上看都安排的错落有致,十分严谨。唯有积累了相当阅读量,译者才有可能熟识其文体的特点,在较短时间内从中发现逻辑线索,抓住文章的主干,在读懂的基础上做到读通,进而对文章欲说明的事物及欲达到的目标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二)阅读有助于熟悉应用性文体的语法结构。
英语文章与汉语文章在表述特点上存在很大不同,英文应用性文字其内容特点就更加突出,组织结构、遣词造句方面与汉语言使用者的阅读习惯相距更为遥远。
(三)阅读有助于译者掌握应用文体的专业语汇。
应用文体,不论其是法律文书、科技文献、商务合同、实验报告抑或使用说明,其中往往出现一些本专业领域特有的语辞,其词义一般非该专业人员往往不清楚,但这类词语的语义范围较为狭窄,意义较为明确固定,一般来说,即便译者不甚清楚也能借助专业词典确定其词义,对翻译理解尚不构成太大障碍。然而,在应用性文体中还充斥着众多准专业术语和复合词汇,对于这些词语的翻译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译者的经验,惟有多读、多见才能更大程度地掌握更加丰富准确的词义,明确词语在不同条件下所表达的意思,也才能做到不望文生义,想当然地进行翻译。
综上所述,阅读对于翻译,尤其是应用性文体翻译的重要意义是由此类文体本身特点决定的。诚然,应用文体所含范围亦很宽泛,且各具特点,如科技论文创新明显,说理充分,论述缜密,文字凝练,逻辑严密;产品说明则通俗易懂,朴实简明;专利文献内容往往专深具体,措辞准确周密,说明异常详细。对于不同应用文体的特点,译者总须在相应阅读中去感受,进而才能在不同种类应用文体的翻译中有的放矢,做到准确无誤。总之,无阅读则难达理解之效,无阅读亦难成翻译之功。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材现状统计及分析
目前,大学教育已成为英语人才培养的基础性阶段,更是翻译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因此,出于对翻译人才培养事业的关注,我们在明确阅读与翻译间关系之后,还须对高校英语阅读情况加以分析。笔者将大学英语阅读情况分为三类:一是通过授课教材进行的基础性阅读;二是由学校、教师制定计划,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于教材之外选择相应文章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引导性阅读;三是学生由自身兴趣爱好、求职需求等出发而从事的自发性阅读。在此三者中,第一类无疑占据最主要的位置,发挥最根本性的影响。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多数英语教学活动仍是围绕基础教材展开。教材不仅是英语教师授课的蓝本,也是多数学生获取英语知识,完成课程学业的最主要媒介。教材中所设置的各类文章成为学生英语阅读的第一手材料。因此,教材的设计情况将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最终成果,其中文章的遴选对学生日后的阅读也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对高校使用较普遍的五套英语教材(即:新编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其中选用的文章类别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其结果如下表: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在统合各教材文章情况后,依据“文学体裁”与“非文学体裁”对其进行了简单分类。所谓“文学体裁”,即指诗歌、小说、散文等带有叙事性、抒情性的文体;所谓“非文学体裁”则指涉及科技、商务、法律、医学、新闻、旅游、广告、金融、时政等领域的说明性、应用性文体。不可否认,此种分法尚显疏略,但据此已可对教材文章的总体构成加以审视。藉由上表可见,“文学体裁”各类文章仍在教材文章选取、分布上占据绝对优势,而“非文学体裁”类别的文章则属凤毛麟角。此种状况的成因并不难理解,前类文章通常带有普及性及趣味性,而后者则多晦涩枯燥,未能在文章遴选中得到重视,只是作为一般性了解点缀其间。应该说,大学教育强调的是基本素质的培养,此种教材设置办法本无可厚非。然而,时代的发展促使人们知识结构发生转型,在“非文学性”也就是应用性体裁文章的选用方面,教材的现有设置已和社会需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
三、对于大学英语阅读教材选文的建议
毋庸置疑,大学教育重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然而,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能够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具备处理相应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材设计方面,应该考虑他们的特别需求,在培养其基本能力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专业修养的增加起到辅助作用。据此,笔者对现有英语教材的修订及选用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增强教材选文的实用性。
大学英语教材设计在注重学生综合技能塑造的同时,也应顾及到专业人才应用能力的实际需要。教材选文应更贴近社会实际,通过文章遴选,介绍一些科普知识、商务法律常识,或是最新科技发展成果等。这些文章不必尽是应用性的说明文体,也可采用叙事性的文学语言或其他更加灵活的表述方式,关键是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增加对应用性领域知识背景的了解,为其日后从事专业性阅读、翻译做铺垫。
(二)增强教材选文的知识性。
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即便是应用性翻译能力,也应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传输。笔者认为,教材学文应更注重知识性,多选取一些能够体现文化背景的文章,从而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角度、习惯。应用性文体领域涉及广泛,但其所依托的文化背景却相对一致,了解相关文化知识不仅可以提高教材的可读性,更可帮助学生搭建相关文化平台,使他们在从事专业应用翻译等活动时更加游刃有余。
(三)教材选用应更具针对性。
院校教师在选用教材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己本校、本专业的特点,从增强学生英语实用能力角度出发,选择使用那些对学生专业水平提高确有实际帮助的教材。尤其是理工类院校的英语教师,更应对学生的就业特点,日后从事职业的各类需求进行全方位考量,选择最具针对性,与培养目标结合最为紧密的教材进行授课,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阅读对于理工科学生应用翻译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而在大学英语阅读文章的选择和编排原则方面应考虑将题材与体裁结合,从而增强教材选文的实用性、知识性和针对性,并最终有助于学生应用翻译能力、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欧丽.科技英语翻译技巧的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8(3).
[2] 张雪玉.阅读和翻译的若干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