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猪瘟与副伤寒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4-07-28江坚和
江坚和
摘要:2013年9月12日,广东大埔某养猪专业户,保育栏共有13头30~35日龄的仔猪出现体温升高、黄色水样腹泻、脱水,发病率达90%。根据猪群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猪瘟与副伤寒病混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仔猪与副伤寒混合感染,采取紧急免疫、隔离消毒和药物治疗措施,使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关键词:猪瘟;副伤寒病;混合感染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3-0055-01
1 临床症状
病猪的平均体重约7.5 kg,病猪体温升高(41.0~41.9 ℃),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眼结膜潮红,脸颊、四肢内侧、腹下、尾等有紫红色斑,耳尖发紫;黄色水样腹泻。
2 病理剖检
对4头病死猪进行尸体解剖后,其病理变化基本相似,可见血液凝固不良;全身淋巴结水肿、出血、呈紫红色,切面外翻、周边出血,呈特征性大理石外观;脾脏边缘呈出血性梗死、表面有灰黄色小点;会厌软骨、心脏、肾脏、膀胱黏膜有点状出血;结肠、盲肠和回肠的红色粗糙黏膜上黏附着灰黄色细胞组织残渣。
3 实验室诊断
3.1 细菌学检查
(1)无菌取肠内容物接种于亚硒酸钠(SF)增菌液内,经37 ℃培养24 h后再接种于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平板培养基,经37 ℃培养24 h后可见菌落周围无色发亮,中心有黑点。使用沙门氏诊断血清(A、B、C、D、E)型对菌落进行玻片凝集试验,诊断出沙门氏菌血清B型阳性。
(2) 攻毒试验。把在XLD上经过37 ℃培养24 h后的菌落制成菌液后腹腔注射SPF小白鼠(每菌株注射3只,每只0.5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4 h后观察小白鼠死亡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小白鼠全部死亡;对照组小白鼠全部存活。
(3) 药敏试验。用上述培养的典型菌落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阿米卡星、新霉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高敏;对氯霉素、庆大霉素霉素中敏,对链霉素、四环素低敏。
3.2 病毒的鉴定
猪瘟病毒检测(用RT-PCR法检测),无菌取4头病死猪脾、淋巴结、扁桃体组织,按常规方法提取细胞中的RNA,进行RT-PCR(试剂盒购自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技术有限公司)检测,检测结果为猪瘟野毒阳性。
4 防治措施
(1)全场健康猪只使用ST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进行紧急免疫。
(2)患病猪只使用猪瘟活疫苗(脾淋源)进行紧急免疫;使用10%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30mL、维生素C 100 mg混合推注,早晚各一次;使用10%水溶性阿莫西林粉、补液盐,按100g对水200kg的比例,自由饮用3 d。
(3)对猪舍进行隔离,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猪场进行全面消毒包括环境、人员、猪舍、工具、粪便、以及进入猪场车辆消毒等,增加消毒次数。
通过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后,截至9月29日,13头患病猪只共死亡8头、5头痊愈,未发现其他猪群感染;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5 小结与讨论
(1)此次发病的因断奶仔猪在母源抗体下降的情况下,未及时进行猪瘟疫苗的免疫,从而感染野毒。
(2)仔猪在感染猪瘟野毒后,抵抗力下降导致B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进入肠道后大量繁殖,繁殖时产生大量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白细胞进而引起炎症、高烧和腹泻。
(3)治疗该病时,建议使用猪瘟活疫苗进行紧急免疫,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有效的猪瘟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