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2014-07-28连旭
连旭
摘要: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创新,阿里金融已在中国金融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金融体系日益完善。在新时期里,阿里金融不断扩展其业务,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本文就从阿里金融的发展态势谈起,分析其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并简单提出几点传统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阿里金融 商业银行 金融 小微贷款 创新
2002年,马云推出诚信通,这是阿里金融最初的萌芽。在十多年的发展中,以马云为主导的阿里系对阿里金融倾注了极大的心血,采取诸多大胆创新的措施推动其发展,到今天,阿里金融俨然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推动了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一、阿里金融发展态势
早期的阿里巴巴网站只是一个给商家提供网上展示商品的平台,用户只要注册登录,即可免费获得展示产品的服务。但用户鱼龙混杂,甲方希望乙方先付款,而乙方又希望甲方先发货。阿里巴巴为此推出了一种叫“诚信通”的服务,要求企业在交易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信用档案,并展示给买家。之后,阿里巴巴网站进一步衍生出“诚信通指数”,对交易双方的信用状况进行量化评估。通过这套系统,阿里巴巴将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年限、交易状况、商业纠纷、投诉状况等,统统纳入了“诚信通指数”统计系统。
2003年年初,在阿里巴巴B2B核心业务赢利稳定后,马云为寻找新增长点开始日本之行。马云发现,雅虎日本凭借本土化策略在日本C2C市场大胜eBay日本,这坚定了他推出C2C业务的决心。同年5月淘宝成功上线,当年10月推出了日后影响着金融支付变革的支付宝。2005~2007年,马云围绕B2B商业模式的各种优势和短板,四面出击。收购雅虎中国,收购口碑网,推出阿里软件,推出阿里妈妈,并与建行、工行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贷款,试水金融领域。
2007~2010年试水期间,阿里建立起一整套信用评价体系与信用数据库,以及一系列应对贷款风险的控制机制,并开始以自身的交易平台优势帮助建行对客户进行风险控制,甚至包括针对网络特性制定的坏账客户“互联网全网通缉”,公布用户的不良信用记录。
2012年,马云联手马化腾、马明哲成立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同年,商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重庆工商局注册成功。阿里担保与阿里小贷互为补充,满足阿里巴巴和天猫等平台上交易的客户资金需求。
2013年4月中旬,阿里金融为浙江、湖南支付宝用户进行信用评级,确定支付授信额度,买家在无线端支付可使用授信额度信用支付,这被金融界内人士称为虚拟信用卡。
2013年1月1日起,阿里金融正式开始转型,迈向“去电商化”的重新布局,重塑平台、数据和金融三大业务,新的业务不再有“电商”字样。
二、阿里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
(一)威胁商业银行金融中介角色的地位
传统商业银行本是金融中介机构,其主要依赖与债权债务在清偿活动中人们在物理空间上的分离和交易支付时间的不吻合。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能随时随地的实现交易支付,原有的支付渠道被改变。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交易电子化程序较为复杂,而阿里金融的支付宝、财付通等推出快捷支付,直接绕过商业银行的网银,通过支付宝迅速完成支付过程,商业银行在电商化建设中打造的大量对接点和网上银行支付链条前端遭受巨大威胁。
(二)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需求被弱化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方式和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供求双方的信息交流和交易无需中介机构就能完成资金的融通,这种网络平台金融模式非常适合于小额资金发放和贷款,它跳过了银行这一环节,其过程非常短,而且存款的利息比银行高,贷款利息比银行低,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需求一定程度上被弱化。
(三)对传统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观念的冲击
虽然阿里金融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在短期来看,其无法撼动传统商业银行的地位,但其对人们的观念和社会舆论上形成了巨大影响。这使得人们对金融产品产生了新的要求,传统商业银行必须从舆论和观念上进行创新,这种新的需求对传统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观念带来一定的冲击。
(四)冲击传统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
阿里金融的信用支付服务功能和收费与传统商业银行的普通信用卡是基本一致的,而阿里金融的资金是由与其合作的传统商业银行提供的,对合作银行来说,虽然其能获得阿里金融提供的淘宝用户数据资料,但是其利润空间被压缩。对于未与阿里金融合作的商业银行来说,其也想分享这个具有8亿多客户群的支付宝带来的利润,但仍旧想保持其原有的高利润空间已不可能。所以说,阿里金融的信用支付服务冲击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
(五)压缩传统商业银行小微贷款空间
阿里金融的小贷批量化工厂化模式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小微贷款空间,将推动传统商业银行小微贷款服务观念和运作模式的改革创新。阿里金融运用云计算和数据模型对客户信用进行评级,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虽然说阿里金融在浙江、重庆两地的阿里小贷公司的放贷规模和能力都不能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提并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小微贷款空间。另外,阿里金融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的量化放贷理念也能运用到传统商业银行上,推动其创新求变,扩大利润空间,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
三、传统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创新求变
阿里金融建立了多层次微贷风险预警管理体系,通过充分的信息有效规避和防范了贷款风险,这种风险控制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重大影响,传统商业银行则要将这种冲击和影响变成自身创新求变的动力,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客户带来更满意的服务。将现有的网上商业银行打造成销售平台和电子服务平台,实现电子银行与物理银行的融合发展。无论虚拟的东西再怎么发达,也还是需要实体的东西来支持,就好比淘宝虽然极度发达,但百货商店依然存在。另外,传统商业银行还可以推动上下游和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实现各类业务与互联网的深度合作。比如说:花旗银行与facebook合作,花旗银行将官方网站上的积分分享到facebook这个社交网站上,允许用户将自己的积分转给他人,这一举措加强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吸引来更多的客户办理信用卡和注册积分会员业务。而且,花旗银行在社交网络上收集到大量客户消费兴趣、消费偏好等软数据,获取一大批具有特定思维的客户群,为这些客户群提供个性化营销服务,吸引客户、留住客户。
(二)重视小微贷款市场
在我国,中小企业创造了将近70%的GDP,其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而其发展需要资金,这是银行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市场覆盖范围的重要机遇。而中小企业的小微贷款市场具有信息不对称情况严重、风险高、规模小等特点,导致许多大型传统商业银行不愿涉足这一块,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一直是其发展的瓶颈。对此,传统商业银行要抓住机遇,重视小微贷款市场,改变自身的风险防控机制,不能因为风险高而放弃这块市场,而是应积极与阿里金融抢占小微贷款市场。
(三)加快数据+平台建设步伐,提升竞争力
在网络时代,谁控制数据,谁就是最大的赢家。传统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中介机构,其担负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任,拥有企业、个人、社会等经济生活的大量数据资料。同时,传统商业银行在各种业务的流程管理中累积了大量数据资料,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数据库,但数据之间的联系不够强。在阿里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要积极开展数据建设,正合适护具资源,加大数据库建设,加大数据采集力度,积极与央视、网游等公司合作,掌握更多的客户资料,提高数据云计算和云应用能力。另外,在平台建设上,传统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是以客户为中心,银行必须抓住客户的需求,超前发展,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打造金融网络平台,加深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深度,强调网络语言的应用、客户互动、客户体系,积极回应客户的需求,创新网络平台,打通网上网下之间的沟通渠道,为客户带来更多便捷服务。
四、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金融行业的发展,传统商业银行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勇敢应对阿里金融带来的冲击,创新求变,在互联网时代大胆创新,积极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发展的成功经验,推动自身革新,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经邦.经邦: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既竞争又融合[J].银行家,2013(10):103
[2]李先勇,李彤辉.互联网金融是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以阿里金融为例[J].河北金融,2013(10):20-23
[3]姚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和对策[J].商,2014(4):146
[4]唐晨竹.阿里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J].华人时刊(下旬刊),2013(4):41
[5]陈天皎.阿里金融发展态势及其影响[J].商,2013(25):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