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日米茶香

2014-07-28钟正和

饮食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钟祥茶色热饮

钟正和

前年暑期,笔者到钟祥友人家小住,当地特色鲜明的荆楚美食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尤其是那黄黄的、香香的米茶,在炎炎夏日里氤氲了一方荫凉。

米茶,俗称“炒米茶”。从字面上理解,肯定是“米”和“茶”的搭配,其中米少茶多,实际也的确如此。将大米焙炒至黄,再添水煮熟,那黄黄的米汤,看着还真有几分像茶水呢。

较之那些声名显赫的名小吃,米茶名不彰、声不显,不少朋友可能都没听说过。但大凡尝过米茶的人,都会被它那唇齿留香的滋味所折服,遂对它赞不绝口起来。

钟祥人尤其酷爱米茶。刚一入夏,当地的大街小巷便出现一道奇观:一口口大炒锅一字摆开,升腾火热的气焰,推送着淡淡的炒米清香,在这座小城里荡漾。在钟祥期间,笔者有幸多次目睹了米茶的制作。俗话说,“多看成师傅”,对其过程也就有了些基本的了解。

作为一种解渴消暑的小吃,米茶的制作过程虽不复杂,但作为关键步骤的“炒米”及“米”、“茶”之间的搭配,都还是有一点学问的。

米茶好吃米难炒,米炒得怎样,将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看友人炒米时,先将锅烧至八成热,大米(选粒大饱满的,无须淘洗)入锅后用文火慢慢地不停焙炒。米在锅里发出“嗞嗞”的声音,如同一支和着清风流水的曲子。当白白的米粒渐渐泛黄,米香开始向四周弥漫时,炒米的步骤就算完成了。

在此环节中,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炒时,须用微火,最好是选新收割的麦秆,在灶膛里铺均匀些。若火力过猛,炒米外煳内生,煮出的米茶过苦;起锅太早则米不酥,煮后茶香不浓;起锅太迟米又会炒焦,无法食用。

米炒好,接下来便是煮。将炒过的米淘洗后滤去水分,入锅加沸水用旺火煮制。当锅内水花翻滚,沉在锅底的粒粒金黄米粒翻腾、绽放成朵朵漂亮的米花,米茶便算煮好了。这个煮也有讲究。煮时,必须用沸水,而不能用温水。否则,米不一定会熟,且不能将“米”和“茶”之精华巧妙结合起来。

刚煮好的米茶,透着一股米粒炒过之后特有的清香,令人一闻之下,便食指大动。特别是那热腾腾的蒸气扑在脸上的时候,每一个毛孔似乎都张开了。

米茶既可热饮,也可放凉后食用。热饮时,将煮好的米茶盛到白瓷碗中,茶色的水,茶色的米,泾渭分明,却又和谐统一。入口微甜,略涩不苦,米味、茶香巧妙地融为一体,有米的特色,又不乏茶之浓郁,真是巧夺天工。

不过,钟祥人更青睐于隔夜茶。通常都是头天晚上将米茶炒好煮熟,盛入陶罐中,让其自然凉一夜。待次日食用时,轻轻啜上一口,那米茶犹如冰凉一线直落腹中,实在沁人心脾。若第二天没吃完,米茶在高温下开始自然发酵,甚至有小气泡冒出,略带酸味,咂摸咂摸,居然如饮酸梅汤般畅快,别具一番滋味。

夕阳西斜的傍晚,钟祥人家把饭桌搬到树荫底下,摆上几碟凉拌黄瓜、盐渍辣椒或是腌蒜薹之类的小菜。一家人就这么散坐着,边啃着烙面饼边喝着汤汤水水的米茶,间或聊上几句闲话……这夏季,也就在简单朴素,却又滋味悠长的米茶醇香中,悠然度过了。

猜你喜欢

钟祥茶色热饮
过岗龙的化学成分研究
鸟世界
斜叶黄檀茎中1个新的肉桂酚类化合物
带路
长沙市民为交警点热饮
IN THE BELLY, THE BEAST
星巴克等热饮含糖量惊人
钟祥“四落实”推动资产清查工作
君山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