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会成为第二个金融恐龙吗?
2014-07-26袁智慧
袁智慧
靴子终于落地。
北京时间2014年5月7日凌晨消息,阿里巴巴集团周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招股书,计划募集资金10亿美元。招股书显示,淘宝、天猫和聚划算三个平台2013年交易总额达到15420亿元,约合2480亿美元,远超eBay和亚马逊,成为全球第一。截至2013年底,淘宝和天猫的活跃买家数超过2.31亿,活跃卖家数约为800万。此外,在2013年,淘宝和天猫共产生了50亿个包裹,占中国当年包裹总量的54%。
十年淘宝,艰辛创业,一朝上市,万众瞩目。与阿里上市一样引人注目的是,近些年马云所发起的一起又一起疯狂并购,这些围绕移动互联和互联金融的疯狂并购,一方面大大提升了阿里公司的市场估值,另一方面也让外界开始忧虑:如此疯狂的并购,阿里会不会步昔日德隆系之后尘,一步步成长为第二个金融恐龙?
曾几何时,唐万新所领导的新疆德隆,从一家西北边陲的草根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一度控制资产超过1200亿的金融和产业帝国,其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手段控制的金融公司令人惊叹,从信托、证券、租赁再到商业银行,几乎当时所有的金融工具都被它一一涉猎。
与昔日德隆系相比,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扩张速度,今天的阿里系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媒体统计,在过去15个月内,马云和阿里巴巴共发起了24起投资,平均每个月1.6起,平均每起投资涉2亿美元,总投资金额超过40亿美元,其中金额较大的投资有:马云和史玉柱以65.36亿元入股华数传媒、浙江融信以32.99亿元受让恒生集团100%股权、阿里巴巴11亿美元全资收购高德等。这些金额数以亿计的大手笔投资,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阿里集团的净利润,可以想象的是,这些巨额投资的背后,阿里必然需要各种形式的海量融资,在不远的将来,阿里必然面临沉重的融资压力和融资成本。
阿里并购的下一个目标会是什么?上市后的阿里会不会加快并购的步伐?阿里的终极目的是什么?马云和阿里巴巴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但种种迹象显示,阿里帝国正在向金融领域深度渗透。
支付宝是阿里系的核心资产之一。在淘宝和天猫体系内,拥有支付宝账户的用户,可以网上购物、转账、交水电费、还信用卡、甚至还可以用余额宝理财------支付宝已经成为一家事实上的“银行”!不独如此,除了控股天弘基金外,阿里还参与了筹办民营银行,试水互联网保险,发力阿里小贷、入股上市公司等一系列复杂的资本运作,来共同组建阿里帝国的金融版图。
不过,眼下如日中天的阿里帝国,并非没有隐患。
首先,随着央行等监管当局加强监管,互联网金融已经不再是一片规则缺失的灰色地带,互联网企业的野蛮生长,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监管限制和法律约束。其次,阿里集团的控制权始终如利剑高悬。根据招股书披露,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持股比例仅为8.9%,远远少于日本软银的34.4%和美国雅虎的22.6%。在形势大好的当下,马云等公司创始人能以少数股权牢牢掌控公司,一旦将来发生意外状况,控制权的风险不言而喻。此外,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并购过程中,马云通过云锋、云溪、云煌、浙江融信等私人关联公司交易,此举难逃体外循环利益输送之嫌;阿里赖以起家的淘宝网,也正被越来越多的商户吐槽“生意越来越难做”。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在波澜壮阔的商业史中,每年都会有新锐人物闪亮登场;每年也会有明星大佬折戟沉沙,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当今之中国,作为最炙手可热的教父级商界领袖,马云会带领这艘叫做阿里的大船驶向何方,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们拭目以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