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技术”及其在钢琴表演教学中的运用
2014-07-26夏云
历山大技术(Alexander Technique)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是一门结合了医学、心理学、教育学、运动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如今被广泛运用于欧美各国音乐学院的音乐表演领域,其教学宗旨是帮助音乐表演者缓解在练习和表演中由于身心失调引起的紧张、疲劳和疼痛,发现并改进不良和无效的运动习惯,从而获得身心舒展和谐的音乐表演体验。
亚历山大技术自创立至今,在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音乐学院都设有“亚历山大技术”课程,并设有专门培养“亚历山大技术”的师资教育机构和国际专业学术研究学会。众所周知,在音乐表演教学和实践中,因不良姿势和练习习惯所导致的身体伤病已屡见不鲜,在运动机能和心理机能上也存在诸多令人苦恼的问题。目前国外关于演奏家手伤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在音乐表演领域运用“亚历山大技术”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①,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可查的资料也十分有限②,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借鉴、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概述“亚历山大技术”的起源及其发展概况,并结合笔者在法国学习该门课程的亲历感受以及回国后的钢琴教学实践情况,阐述该项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亚历山大技术”的起源
“亚历山大技术”的创始者弗雷德里克·马西亚斯·亚历山大(Frederick Mathias Alexander),1869年出生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温耶德,自幼学习小提琴,喜爱文学诗歌,25岁成为一名职业戏剧演员。在他职业生涯刚刚起步之时,嗓音突然沙哑并经常感到呼吸困难,在求医无果的情况下,他决心自我治疗,寻求病因。他对着镜子练习,仔细观察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身体变化,以求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自我观察,尝试了无数次的试验与探索之后,最终不仅治愈了自己的病症,恢复了嗓音能力,还建构了一套缓释和消除肌体紧涨、协调身心平衡的康复体系。1904年,在悉尼著名外科医生JWS McKay教授的鼓励和建议下,亚历山大离开澳大利亚,在英国伦敦开始从事系统的“亚历山大技术”教学和康复医疗工作。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亚历山大技术”在欧美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亚历山大学校的学生名册中,我们不仅可以找到著名音乐家的名字,还有科学家、学者甚至政界人士。如:丁伯根(Tinbergen,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杜威(John Dewey,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爱尔兰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hin?熏 Baron Menuhin,美国小提琴家和指挥家)、查尔斯·谢林顿(Charles Sherrington神经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著名作家)、斯塔夫德·克里普斯(Stafford Cripps,曾任英国财政大臣)③等。1918年到1943年间,亚历山大先后出版了四部专著,从不同角度论述“亚历山大技术”理论的形成过程及运作概念。在其中一本专著《自我的运用》④中,作者完整地记录了他的自我治疗过程和自我发现之旅。他将毕生精力投入到该技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中,1955年在伦敦逝世,终年86岁。
二、“亚历山大技术”的授课方式
及教学方法
2009年,笔者赴巴黎一所国立音乐学院专修法国钢琴音乐,在学习钢琴演奏、室内乐等必修课的同时,还申请选修了几门国内音乐学院尚未开设的课程,其中包括这门非常受欢迎的“亚历山大技术”课。该学院仅有一名该专业的教授,因其较高的业内声望同时被其他音乐学院竞相聘请。笔者在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与教授取得电话联系之后,幸运地成为了她的学生,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亚历山大技术”课程学习。
与表演艺术的大多课程一样,这门课的授课形式也是一对一,每周一次,每次课约30到40分钟。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以声乐、器乐专业为主,也有戏剧表演和舞蹈专业的学生。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两部分内容:1.教师通过学生的日常动作(比如:站、走、坐)观察其姿势并发现问题,然后用简单易学的体操练习来帮助他们找到更舒服的身体平衡感;2.教师通过学生的演奏或演唱发现其不良姿势,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从而克服由不良姿势带来的练习疲劳和心理紧张。课堂上,教授经常问学生:“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吗?”“现在你的感觉和之前有什么不同?”笔者在阅读了相关书籍后了解到,教师通过语言交流和触感反馈等方式指导学生,是“亚历山大技术”课程的特殊授课方式。
通过一年的课程体验和观摩,笔者将该课程的训练内容和方法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腹式呼吸法
采取坐或站的姿势,双手交叠放在腹部,均匀地深呼吸,体会每一次呼吸到腹部的感觉(类似于声乐训练的呼吸法);呼吸的同时,肩、颈、背各部位保持“既放松又有某种潜在对抗力”⑤的状态。待习惯这种呼吸方式以后,再开始演奏。无论乐曲进行得舒缓或激烈,要求始终保持匀速平稳的呼吸状态。这一方法能给演奏者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益处,比如帮助演奏者用自然状态弹出优质音色、克服舞台紧张感等。
(二)利用镜子做自我观察和调整
许多学生在不演奏乐器时身体状态很放松,一旦开始演奏,就会出现颈部紧张、含下巴、耸肩、驼背、晃腿等情况。“亚历山大技术”认为,一切无效和多余的动作都是应该避免的,因为这些动作会分散演奏者的精力并消耗体力,长此以往还会引起身体的疾病。因此,对于这些在无意识状态下形成的习惯和姿势,镜子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在“亚历山大技术”的课堂上,镜子是必备的教具之一,在学生坐、立、走或演奏(演唱)的时候,老师会不时提醒学生观察镜子中的自己,身体是否处在舒展、平衡的状态下。
(三)通过“走”、“站”、“坐”等日常生活动作纠正学生的姿势
行走时保持腰部和臀部的平衡,感受膝盖、大腿内侧等容易僵硬的部位的柔韧和放松感,同时上半身直立而不僵硬(此方法尤其适用于练琴时上半身紧张,踩踏板时腿部紧张的学员);站立时,双脚站稳,想象它们在朝地下生长,身体有稳定的重心感,同时其他各部位保持相互反向的延伸,比如头部和颈部上提,而肩部放下(此方法适用声乐演员或需要站立演奏的学员);坐下时,保持后背直立并放松的状态,同时体会大腿内侧、胯、腰、后背之间即放松又相互对立的作用(此方法适用于采用坐姿演奏的学员)。endprint
通过一年的学习,笔者切身感受到亚历山大技术对缓解疲劳、促进身心和谐进而给钢琴表演实践带来的积极作用。自己不仅开始有意识地去了解和运用自己的身体,并且奇迹般地克服了一直以来对诠释技术艰深、结构庞大音乐作品的畏惧感以及在陌生环境公开演出的恐惧心理。最终,毕业音乐会上焕然一新的演奏状态所带给自己的难以忘怀的愉悦体验,进一步激发了笔者记录、实施和在教学中运用这项技术的愿望。
三、“亚历山大技术”在钢琴表演
教学中的运用
得益于“亚历山大技术”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身心体验,笔者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国后开始搜集相关外文资料,并尝试在钢琴教学中运用“亚历山大技术”。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总结,笔者发现,将“亚历山大技术”中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钢琴教学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亚历山大技术”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改进技术、改善音色
在以往的教学中,当学生对高难度技巧感到恐惧而无法弹出优美音质时,传统教学法往往从技术或者音乐形象上的启发,而忽视了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关注和心理方面的引导。“亚历山大技术”针对学员类似情况,建议他们在运动过程中要感受身体的舒展,并有效整合各类动作,放弃无效的动作,将紧张度降到最低。笔者将这一理念与钢琴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以下三个步骤改善这一问题:
1.感受肩胛带的自如活动,建立起从肩胛带到指尖的联系。方法:将手臂举过头顶,再缓慢放下,感受后背肩胛带在移动。当感觉肩胛带能够自如活动时,再演奏几个音符,感受肩胛带与每个指尖之间的联系。保持这种连通的感觉,再慢慢演奏一段音乐,这时手的运动将变得自如和精确。
2.提醒学生在练习中始终保持腹式呼吸,并帮助其调整头部、颈部(通常男同学的后脖颈容易紧)、下巴(女同学容易有含下巴的习惯),待各部位协调放松后再次开始慢慢地演奏。这时将第一步中“从肩胛带到指尖”的通畅感扩大到“从手指到手臂、后背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与平衡。
3.用引导性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比如:“想象你的声音从后背(刚才放松的肩胛带位置)倾泻而来”、“把耳朵放到几米以外的地方去听,把每一个声音传递到那边去”。
通过以上三步(身体、呼吸、想象力)的引导,学生的弹奏状态和音质随即能发生明显的改变。
(二)运用“亚历山大技术”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
对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恐惧感一般来自两个方面:“对高难度技术的畏惧感”和“公开演奏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从事音乐表演专业的人士几乎都有类似的经历:由于害怕失败,或者急于表现自我,于是越想弹好,手指越不听使唤;有的人一紧张起来,连平时弹得最好的简单经过句也弹不出;还有的人稍有一点失误就大脑一片空白,接不下去。另一种情况是,当我们在演奏中体验到来自音乐的情感力量时,身体也随之“激动”起来:“我们的手、臂、背和脖子就会收缩、抓紧,这种收缩和抓紧是一种紧张和不自在的表现。习惯上,我们对这样的不适做出的反应是更加紧张,甚至产生疼痛。改变这些倾向需要不断地联系,这也是音乐训练的基础。”⑥
笔者针对这类情况,运用“亚历山大技术”中的“肢体反馈+语言交流(心理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调整到最佳状态,以达到“克服焦虑、稳定情绪并获得流畅、生动的音乐表达”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1.运用“亚历山大技术”中的“抑制”(inhibition)法,帮助学生消除演奏中的各种肌体紧张症。“抑制”(inhibition)概念是指:在动作进行过程中,当身体出现任何紧张的迹象时,立刻做短暂的停顿,以放弃无效的动作,排除紧张感,以获得身体的舒适感。比如:当我们演奏音乐中高潮段落时,在动作最密集和音乐张力发展即将到达顶点时停止演奏,把双手安静地平放在琴键上,感受当下身体的反应,调整并保持平稳的呼吸,运用大脑的想象去“完成”最后的高潮。如此练习几次,待身心完全放松下来,大脑规划好最简洁有效的动作程序之后,再弹这一段音乐,肌体动作和音乐的表达将变得从容许多。
2.运用“亚历山大技术”中的“平衡”(balance)理念,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肌体紧张的原因,并用有针对性的练习予以缓解。亚历山大技术中所指的“平衡”,是指身体的运动处于永恒的流动状态,它们相互关联,在双向流动之间寻找平衡。钢琴演奏者的肌体动作多为上身运动,保持腰部的稳定就相当重要。另外,长时间坐姿容易引起腰部肌肉紧张,因此在保持身体重心的同时,可以结合“亚历山大技术”中的“肢体反馈”法,帮助学生放松背、颈、肩、臂等各部位肌肉,让身体保持在“既稳定又流动”的舒适状态中。
3.给予学生心理上的积极鼓励。比如提醒他们:“音响的最终效果才是最重要的!放弃过多的肌体控制”、“手臂只是你表达乐思的工具而已”、“把自己试想成听众,耳朵就会开始起作用”,类似这样的心理暗示能帮助学生从“关注小我”转向“关注音乐本身”,当演奏目的改变了,紧张也随之消除了。
(三)结合“亚历山大技术”的“忘记”概念帮助学生获得身心愉悦的演奏体验
“亚历山大技术”中的“Unlearn”概念,已经涉及到心理学范畴。该词的原意是“舍弃、忘掉”,此处的用意是为了消解学员因过度的动机和意图带来的身心失调而采用的一种心理策略。对于从事音乐表演的学员来说,帮助学员放弃过度的自我表现和意图,抛开与音乐无关的念头,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上来。俄罗斯音乐教育学博士根纳基·莫·齐平教授谈到:“当一个艺术家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创作活动之中时,从表面上来看,创作过程中似乎没有爱自己的那个‘我,也就是说,在他的创作过程中,根本看不到他的那个‘我的影子。正在此刻,他的创作才能更客观地表现出完整而鲜明的特点。俄罗斯宗教哲学家尼古拉·别尔佳曾十分公正地指出:‘一个人只有从自我中解脱出来时,他才能体现自我……走出自我便是获得自我和自己的核心。”⑦endprint
遗憾的是,当笔者尝试用“忘我、舍弃”的理念帮助学生消除表现自我的欲望,卸掉多余的思想包袱时,效果却并不明显。由于国内学习钢琴的孩子大都是家中独子,他们习惯了父母的事事代办,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熏“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已经形成,而这一心态也极易流露在音乐中。尽管他们的技术过硬,但在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表达上偏差较大。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普遍认为:开演奏会的目的是“以我为主”,而非“以音乐为主”。陈宏宽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音乐的基础是‘奉献,不是‘指挥。但是国内学生常常是‘以我为主,不懂得‘奉献是高一层信念。不懂‘奉献就不能进入世界,而这个抽象世界是以‘爱为核心的。不懂奉献、不懂爱也就很难感受到音乐的真谛。”⑧诚然,演奏的目的是交流与分享:与音乐交流、与听众分享;演奏者唯有放弃功利的心态,放弃“小我”的存在,才能在音乐中“听见”真正的自我。从这一意义上来说,“unlearn”与东方哲学中的“无为”和梵语中的“Asaskta”有着相似之处:放弃对“我”的执着,只有用心灵去感受音乐,才能接近“无艺之艺”的境界。显然,当今的学生要理解这一点还很难,他们需要从生活体验、多元文化学习和不断的实践中去寻找并获得自我成长,因为生活中的一切体验都可能是艺术灵感的来源。
结 语
“亚历山大技术”倡导的理念是从探索人类运动机能的本性和规律出发的,这种对音乐表演者“以人为本”的关怀和“善待自我”的责任感,也正是“亚历山大技术”深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反观我们的钢琴教学:长期以来,忽视了钢琴专业学生因过度练习和不良姿势带来的身体病痛;忽视了他们因演出怯场、畏惧技巧、比赛失败等带来的心理伤害……我们是否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本主义关怀,帮助他们建立起“善待自我”的责任感?笔者相信,从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运动康复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和思考钢琴演奏与教学,将会为我们的钢琴表演教育事业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参考文献
?眼1?演http?押//fr.wikipedia.org/wiki/Technique_Alexander(维基百科对“Technique_Alexande”的释义)
?眼2?演http?押//www.alexandertechniquepractice.com/(英国伦敦的“亚历山大技术”网络课堂)
?眼3?演http?押//www.tudou.com/programs/view/pktzTGcieBs/ ?眼美?演教学片:The Alexander Technique.2000.
?眼4?演F.M.Alexander?押ManSupreme Inheritance.Long Beach?眼M?演,CA:Centerline Press,1985.
?眼5?演F.M.Alexander?押Construction conscious control of thé individual?眼M?演,Long Beach,CA?押Centerline Press,1985.
?眼6?演F.M.Alexander?押Use of the self?眼M?演.Long Beach,CA:Centerline Press,1984.
?眼7?演F.M.Alexander?押The universal constant of living?眼M?演.Long Beach,CA:Centerline Press,1985.
①国外相关文献有:1.Hochberg?熏 Fred H?熏 Robert D. Leffert et al:Hand Difficulties Among Musicians(《音乐家的手部问题》,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美国医学协会期刊》1983年),通过对七十五位钢琴家手伤的研究发现,最常见的情况是肌腱炎,其次是右手四五指的损伤情况;2.Rosenthal?熏 Eleanor:The Alexander Technique— What It Is and How It Works(《亚历山大技术——概念及其运用》,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trists《表演艺术家的医学问题》,1987年),该文讲述了运用亚历山大技术治疗三个患有机能障碍的演奏家的实例;3.Stiehl,James B.?押 Overuse Syndrome in Professional Keyboard Musicians ?穴《专业键盘音乐家的过度使用综合症》,American Organist《美国管风琴家》,1989年?雪 针对键盘演奏家通常遇到的手部问题的诊断、治疗、预防进行了分析;4.Caplan,Deborah:Back Trouble (《背部疼痛》,Gaines-ville,FL:Triad Publishing Co.1987年)该书展示了许多运用“亚历山大技术”练习的照片。其中一篇题为“表演艺术家的窘境”的文章描述了练习时良好运用身体的训练方法。
②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对“亚历山大技术”词条进行搜索,检索到的相关论文仅一篇:丁东红《基于身心和谐远离的音乐表演运动技能康复体系——“亚历山大技术”初探》(《乐府新声》2001年第3期)。该文就亚历山大技术在音乐表演运动技能康复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作了阐述,但关于如何与音乐表演相结合的问题并未有进一步的展开。另外,在国内已出版的两本译著中对“亚历山大技术”的理念略有提及:《成功钢琴家攻略:身体、头脑、演奏》(?眼美?演鲁斯·弗雷德伯格,张志羽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47—60页);《练琴的艺术:如何用心去演奏》(?眼美?演 玛德琳娜·布鲁瑟尔,邹彦、伍维曦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5页)。
③参见http?押//etapp.pagesperso-orange.fr/(法国巴黎“亚历山大技术”师资培训学校网站)。
④F.M.Alexander?押Use of the self?眼M?演.Long Beach,CA:Centerline Press?熏1984.
⑤“既放松又有某种潜在对抗力”是运用亚历山大技术中关于opposition and dynamic space (对立和动力空间)的概念,即:以身体各部位间相连接的关节为中心,做相互反向的延伸,使其保持一种具有内在张力和相对平衡的状态。
⑥?眼美?演玛德琳娜·布鲁瑟尔《练琴的艺术——如何用心去演奏》?眼M?演,邹彦、伍维曦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第49页。
⑦?眼俄?演根·莫·齐平《音乐演奏艺术——理论与实践》?眼M?演,焦东建、董茉莉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第406页。
⑧鲍蕙荞《真正的艺术是真理的表态——钢琴家、教育家陈宏宽访谈录》?眼J?演,《钢琴艺术》2009年第12期,第19页。
夏云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张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