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期盼能有更多的“新语”——《之江新语》编后感
2014-07-26王芸虞文军
文/王芸 虞文军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和重印习近平同志的专著《之江新语》,是历史的机遇。该书主要收录了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从2003年2月25日到2007年3月25日在《浙江日报》发表的专栏文章,自2007年8月出版以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关注和欢迎。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浙江人民出版社经批准于2013年11月重印此书并公开发行,迄今已销售100多万册,仍供不应求。
《之江新语》之所以广受欢迎、畅销至今,是有一定道理的。正如一位80岁的老先生来信所言:“作者读书多,调研深,立意新,行文简,篇篇‘有的放矢’,无官腔,无套话,无做作,读来感到亲切、管用。”笔者以为,从编辑角度而言,《之江新语》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该书的“新”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形式新、语言新、角度新。
第一个特点是形式新。《之江新语》皆是数百字的短评,最短的不足200字,最长的也仅500余字,要言不烦,意尽言止,与冗长的官场“八股”形成鲜明的对比。正如习近平同志在《文风体现作风》一文中所说,写东西应“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讲完即止,用尽可能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总的原则是,当长则长,当短则短”。而该书恰恰践行了这一观点。事实上,有过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短评最难写,要在短短三五百字内说清楚一个道理,不仅要求作者具备宽广的视野与综合的知识结构,更需要具有对国情民意的深刻体察和社会舆情的真切认知。
第二个特点是语言新。语言,既是思想观点的体现,也是领导艺术的反映,更是一个人立场、感情的表达。在《善于同群众说话》一文中,习近平同志指出“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认知、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而《之江新语》的语言特点之一就是善于汲取、提炼群众语言,“用大白话讲大道理”。而往往群众的思想最鲜活,群众的语言最生动。比如“千困难万困难,真抓实干就不难”、“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等等,这些接地气的口语白话对接了大众的话语体系,远比那些工工整整的大话更具生活气息,读起来既亲切,又暖心。即便是谈到党政班子建设等严肃话题时,比如在《打好“团结牌”》一文中,也善用讲故事、打比方的形式进行通俗化的解释。如他将领导班子的团结比作“指头”与“拳头”,一把手充其量是“大拇指”,如果其他“指头”不用力,则难以体现“拳头”的合力;将党委与政府的关系,用“共演一台‘二人转’的好戏”来总结概括,党委书记要总揽而不包揽,市(县)长要到位而不越位。这些话里没有板着面孔的说教,让人如沐春风,所以能真正地入耳、入脑、入心。这种语言风格在他就任党的总书记之后,依然保持。比如“打铁还需自身硬”、“众人拾柴火焰高”等。
第三个特点是角度新。作为主政一方的地方领导人,习近平同志并没有用现成的官方思维体系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实地调研、换位思考等方式提出了不少前瞻而独到的见解。在《要看GDP,但不能唯GDP》一文,他指出“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立竿见影的发展是政绩,打基础作铺垫也是政绩”。这个观点在当下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一文,则告诫干部需要志存高远,力戒浮躁,同时深刻指出浮躁是一种不良作风;特别是文中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看待进退留转”忠告,即便在当下仍有警示意义。令笔者印象深刻的《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一文,在为宏观经济把脉的同时,习近平同志关注了极易被忽视的农民工群体。在文中,作者不仅满怀深情地肯定了农民工的劳动贡献,而且就浙江农民工群体庞大的现实提出了切实的管理意见。此后,浙江出台了许多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举措,在农民工权益维护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出版大家陆费逵先生曾说过:“我们书业虽然是个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比任何行业都大得多。” 出版的本质是文化,通过文化传播为社会发展提供正能量,无论社会条件如何变化,出版物始终是传播科学知识、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也是陆先生口中的“小行业”所承载的大使命。习近平同志在《文化产品也要讲“票房价值”》一文中,专门深刻阐述了文化产品的使命问题。“文化产品只有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有市场的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但没有市场的文化更难讲是先进文化”,“先进的文化产品,应当既体现先进性,又能体现群众性;既不‘趋利媚俗’,又不丧失市场、忽视市场”, “创作和生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产品,去占领市场,赢得群众”。这也是对我们从事宣传新闻出版工作的同志提出的要求。
作为出版人,我们必须切实承担起出版工作的责任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理念,出好书,为社会为人民奉献更多的精品力作。而整理择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并传播之,也就成为了每个编辑的理想与追求。而好作品的编辑出版过程,同时也是编辑更新知识储备、提升理论素养、开拓视野思维的过程。《之江新语》于笔者而言,就是这样一个于阅读中不断收获的历程,也是一个在编辑中受教育启发的过程。